稻苞蟲賽寄蠅

稻苞蟲賽寄蠅

稻苞蟲賽寄蠅(拉丁名:Pseuaoperichaeta insidiosa Robineau-Desvoidy)為雙翅目、寄蠅科節肢動物。分布於北京、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寄生性天敵。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稻苞蟲賽寄蠅稻苞蟲賽寄蠅

中文名:稻苞蟲賽寄蠅
拉丁學名:PseudoperichaetainsidiosaRobineau-Desvoidy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稻螟蛉大螟玉米螟、雲翅斑螟(梨大食心蟲)、梨小食心蟲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玉米、梨

地理分布:北京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廣西

形態特徵

體長4.5-7毫米。體黑色,覆稀薄灰色粉被,鬃與毛均較短,複眼被短毛;額寬為複眼寬的3/5-2/3,下顎須黑色,顏堤鬃上升達顏堤中部,翅肩鱗和前緣脈基鱗黑色,第4+5徑脈基部具2根小鬃,第一、二合中脈心角靠近翅後緣,由心角至翅後緣之間的距離相當於由心角至中肘橫脈之間距離的1/2;足黑色,中足脛節具一根前背鬃。腹部第3、4背板具心鬃。

生物學特性

此種寄蠅在湖南花垣每年發生五代,9月下旬以蛹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出現成蟲,產卵於醒眠後的越冬代(上年第5代)稻苞蟲體表。據1956年檢查各代稻苞蟲被寄生率達15.20-32.02%,其中以第二代稻苞蟲被寄生率最(32.03%),這對抑制第三代(7月中旬至8月上旬)稻苞蟲的為害有一定作用。卵多粘附於寄主體節褶縫部的表皮上,每處卵數為1一8粒,平均2、5粒(50處平均),卵期1.6一2.9天。幼蟲孵出後歷2-8分鐘即蛀人寄主體內,幼蟲歷期12.8一17.l天。據野外檢查,每個被寄生的寄主體內的寄蠅幼蟲一般為2條,但也有多至4條的。幼蟲老熟後自寄主體內脫出,約0.5一2小時而化蛹。蛹初為黃白色,緊附於植物體上,後漸變紅,2日後變為黑褐色,蛹期14.5-26.4天。據檢查,越冬蛹藏於茭白游草野古草等稻苞蟲所作的葉苞內及玉米稈內的玉米螟蛀道中。成蟲一般羽化後3天開始交尾,每次交尾需時10-40分鐘。成蟲壽命平均8天.長者可達17天。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
粘蟲長芒寄蠅
黃粉短須寄蠅
細棱寄蠅
毛蟲追寄蠅
常怯寄蠅
三刺地種蠅
日本纖寄蠅
鈍黑離眼蚜蠅
並葉江寄蠅
蜂寄蠅
鷹鉤黃角寄蠅
毛鬃飾腹寄蠅
鉤突贅寄蠅
長鬃刺蛾寄蠅
透翅追寄蠅
擬對島亞麻蠅
三帶蜂蚜蠅
肥須亞麻蠅
東北球麻蠅
羚足鬃麻蠅
華南球麻蠅
牯嶺等彩蠅
瘦鉤鬃麻蠅
朝鮮陪麗蠅
台灣鼻顏蚜蠅
嶗山壺綠蠅
巴浦綠蠅
西雙等彩蠅
密陽蠅
黃路穢蠅
淨妙蠅
藍翠蠅
紫藍優毛蠅
北棲家蠅
斑跖黑蠅
背葉華草花蠅
膨尾地種蠅
新月陪麗蠅
鄉隰蠅
狹帶食蚜蠅
八斑長角蚜蠅
長小食蚜蠅
黑小食蚜蠅
雲南木蚜蠅
羽芒寬盾蚜蠅
異粉顏蚜蠅
喜馬拉雅管蚜蠅
黑色斑眼蚜蠅
黑蜂蚜蠅
刻點小蚜蠅
黑腹寬跗蚜蠅
東方墨蚜蠅
纖細巴食蚜蠅
印度細腹食蚜蠅
黃帶狹腹食蚜蠅
貴黃隱肩舞虻
安裂肛食蟲虻
灰粉微芒食蟲虻
梯寬距食蟲虻
坎邦羽角食蟲虻
方斑墨蚜蠅
費彎頂毛食蟲虻
東方粗股蚜蠅
三峽包菌蚊
毀陽蠅
溝襀毛蚊
棒足叉毛蚊
銅腹重毫蠅
雙條瘤蠅
銀顏筒寄蠅
狹帶貝食蚜蠅
火紅寄蠅
紫翠蠅
傘裙追寄蠅
狹帶條胸蚜蠅
東方直脈蠅
瘤脛廁蠅
虎爪地種蠅
梯斑黑食蚜蠅
四川寬頭稈蠅
松毛蟲華麗寄蠅
凹帶食蚜蠅
平庸贅寄蠅
稻苞蟲鞘寄蠅
白頭亞麻蠅
黃須亞麻蠅
棕尾別麻蠅
偽綠等彩蠅
肥軀金蠅
叉麗蠅
中華綠蠅
灰地種蠅
大灰食蚜蠅
短翅細腹食蚜蠅
黃腹狹口食蚜蠅
紅腿彎頂毛食蟲虻
南方鷸虻
膨跗毛蚊
黃頭蜚大蚊
巨斑邊食蚜蠅
昆明錐稈蠅
粘蟲缺須寄蠅
冠毛長喙寄蠅
玉米螟厲寄蠅
稻苞蟲賽寄蠅
藍黑櫛寄蠅
斑翅狹口食蚜蠅
爪哇刺蛾寄蠅
褐須亞麻蠅
黑尾黑麻蠅
裸芒寬盾蚜蠅
巨尾阿麗蠅
亮綠蠅
紫綠蠅
南嶺綠蠅
紫額異巴食蚜蠅
突額家蠅
刷毛植種蠅
趨稻頭蠅
天幕毛蟲抱寄蠅
斜斑鼓額食蚜蠅
梯斑墨食蚜蠅
黑腹膝芒寄蠅
反吐麗蠅
廄螫蠅
美洲斑潛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