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蠅體長5-10mm,呈暗灰、黑、黃褐等色,許多種類帶有金屬光澤,全身被有鬃毛。
1.頭部:近半球形。複眼大,通常雄蠅兩眼間距離較窄,雌蠅較寬。頭頂有3個排成三角形的單眼。顏面中央有1對觸角,分3節,第3節最長,其基部外側有1根觸角芒。大部分蠅類的口器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1對唇瓣組成,基喙上有1對觸鬚。口器可伸縮摺疊,以唇瓣直接舐吸食物,唇瓣腹面有對稱排列的假氣管,食物由此流人兩唇瓣間的口腔。吸血蠅類的口器為刺吸式,能刺入人、畜皮膚吸血。
2.胸部:前胸和後胸退化,中胸特別發達。中胸背板和側板上的鬃毛、斑紋等特徵是分類的根據。前翅1對,有6條縱脈,均不分支。後翅退化為平衡棒。足3對,較短,跗節分5節,末端有爪和爪墊各1對,中間有1爪間突,爪墊發達,密布粘毛。爪墊和足上密布鬃毛,適於攜帶各種病原體。
3.腹部:由10節組成,一般僅可見前5節,後5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外生殖器通常藏於腹部,產卵時伸出。雄外生殖器是蠅種鑑定的重要依據。
生態習性

廄螫蠅是一種兇惡的吸血蠅。平時在陽光充足的開闊地,但天氣壞時也入室內。能傳布炭疽等動物病。卵產在腐敗或發酵的麥稈中,雌蠅產卵前需吸血。生活史約3周。
生長繁殖
為全變態昆蟲,除少數蠅類(如麻蠅)直接產幼蟲外,典型的蠅類生活史有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

1.卵:橢圓形或香蕉狀,長約1mm,乳白色。常數十至數百粒堆積成塊。在夏季,環境溫度較高,卵產出後一天即可孵化。
2.幼蟲:俗稱蛆。圓柱形,前尖後鈍,無足無眼,多呈乳白色。幼蟲分3齡,腹部第8節後側有後氣門1對,由氣門環、氣門裂和鈕孔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孔道。後氣門形狀是幼蟲分類的重要依據。
3.蛹:為圍蛹,即其體外被有成熟幼蟲表皮硬化而成的蛹殼,圓筒形,棕褐色至黑色。在夏秋季,蛹一般3-6天羽化,如舍蠅。
4.成蟲:羽化1-2天后進行交配,一般一生僅交配一次,數日後雌蟲產卵。整個生活史所需時間在20-30天左右,與溫度、濕度、食物等因素有關,因種而異。成蠅壽命一般1-2個月。
防治措施
勤於清除糞便、更換褥草和適當噴灑藥劑等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