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灰食蚜蠅
中文名稱:大灰食蚜蠅
拉丁學名:Metasyrphuscorollae(Fabricius)
外文名稱:Metasyrphuscorollae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有顎亞門(Mandibulata)
綱:昆蟲綱(Insecta)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目:雙翅目(Diptera)
亞目:環裂亞目(Cyc1orrhapha)
科:食蚜蠅科(Syrphidae)
分布
我國分布於甘肅、河北、河南、江蘇、浙江、雲南、福建、台灣.國外分布於日本、印度東部、馬來西亞、亞洲北部、小亞細亞、歐洲、北非。寄主為蚜蟲。
形態特徵
大灰食蚜蠅屬雙翅目,食蚜蠅科。成蟲棕黃色。觸角棕黃或黑褐色。腹部黑色,第2至第4背板各有一對大黃斑。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2~13毫米,縱貫體背中央有一前狹後窄的黃色縱帶。
生活習性
幼蟲捕食棉蚜、棉長管蚜、豆蚜、桃蚜。各齡幼蟲平均每天可捕食棉蚜120頭,整個幼蟲期每頭幼蟲可捕食棉蚜840~1500頭。
套用
1.不同作物間合理間作套種。
2.麥田用抗蚜威和滅幼脲等對天敵安全的選擇性殺蟲劑防治蚜蟲和黏蟲。3.防治菸草苗期害蟲可採用種衣劑包衣或在移栽時穴施鐵滅克顆粒劑。
正文
食蚜蠅科昆蟲的1種。分布於甘肅、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福建、雲南;日本、印度東部、馬來西亞、亞洲北部、小亞細亞、歐洲、北非。幼蟲捕食棉蚜、豆蚜、桃蚜等。體長9~10毫米。眼裸。腹部黃斑3對。頭部除頭頂區和顏正中棕黑色外,大部均棕黃色,額與頭頂被黑短毛,顏被黃毛觸角第3節棕褐到黑褐色,僅基部下緣色略淡。小盾片棕黃色,毛同色,有時混以少數黑毛。足大部棕黃色。腹部兩側具邊,底色黑,第2~4背板各具大形黃斑1對;雄性第3、4背板黃斑中間常相連線,第4、5背板後緣黃色,第5背板大部黃色,露尾節大,亮黑色。雌性第3、4背板黃斑完全分開,第5背板大部黑色。腹背毛與底色一致。
食性
大灰食蚜蠅幼蟲捕食棉蚜、棉長管蚜、豆蚜、桃蚜等。各齡幼蟲平均每天可捕食棉蚜120頭,整個幼蟲期每頭幼蟲可捕食棉蚜840~1500頭。
雙翅目
雙翅目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許多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