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模式
“盤山模式”是一種“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三收”的高效立體生態種養模式。水稻種植採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測土施肥、生物防蟲害等技術方法,實現了水稻種植“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使養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減少,減少了農藥化肥使用,既保證了水稻產量,又生產出優質水稻;河蟹養殖採用早暫養、早投餌、早入養殖田,河蟹不僅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蟲害,同時糞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通過加大田間工程、稀放精養、測水調控、生態防病等技術措施,不僅提高了河蟹養殖規格,又保證了河蟹質量安全。稻田埝埂上再種上大豆,稻、蟹、豆三位一體,並存共生,組成了一個多元化的複合生態系統,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盤山縣委書記楊建軍說,“盤山模式”可實現養蟹稻田水稻畝產量650公斤,畝產值1950元,畝利潤1100元;河蟹畝產量30公斤,畝產值1800元,畝利潤1050元;埝埂豆畝產量18公斤,畝產值65元,畝利潤50元。稻蟹豆綜合效益合計2200元。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水稻畝增產8%,畝增效400元,河蟹畝增產20%,畝增效350元,埝埂豆畝增效50元,稻蟹豆每畝綜合效益提高800元。國家首席水產專家王武教授評價“盤山模式”:水稻+水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即“1+1=5”。
稻蟹綜合種養技術“盤山模式”經過不斷地完善和總結,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家、省、市各級政府的認可和高度重視下,“盤山模式”作為全國首推稻田漁業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
稻蟹綜合種養技術“盤山模式”在中國北方水稻主產區示範推廣面積達到了130多萬畝。其中:在遼寧省內大窪縣、台安縣、法庫縣、遼陽縣及瀋陽市、東港市、遼陽市等市縣示範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
另外,還通過技術輸出,向省外推廣到了河南省蘭考縣,河北省唐海縣,黑龍江的佳木斯市和齊齊哈爾及吉林省九台市、內蒙古通遼市和烏蘭浩特市、新疆建設兵團、寧夏回族自治區等20餘個省市和地區。
建立十多個示範試點,使外省示範推廣面積達到30餘萬畝。同時,為這些示範試點單位提供優質大規格扣蟹100萬公斤,並選派10多名技術骨幹常年入駐這些試點單位現場指導。定期組織專家到各個試點開展巡迴指導,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應該說“盤山模式”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
憑藉“盤山模式”,2011年9月15日 ,盤山縣一舉成為“中國河蟹產業第一縣”。
技術要點
二力河蟹總結“盤山模式”的技術要點是:
1. 水稻栽種模式 即大壟雙行,把常規的9寸一壟改為6寸和12寸兩壟間隔插秧。
2. 田間工程 暫養池10米x25米x1.0米;環溝梯形,上開口1.2米,底寬0.6米,深0.5米。
3. 放養規格密度 畝投放70~80隻/斤扣蟹500隻左右。
4. 放養時間 每年四月下旬環溝內培植少量伊樂藻,將越冬扣蟹投放到生石灰消毒後的暫養池中,按時按量觀察投餵精細料,插秧後15~20天及時放入大田。
5. 埝埂株距7寸種植非轉基因大豆。
6. 日常管理
(1) 水質調控:河蟹每次脫殼施用生石灰5千克/畝,48小時後潑灑活化光合細菌0.6~0.8千克/畝;在水稻允許情況下儘量加深水層。
(2) 餌料投餵:暫養池撒開扣蟹苗至7月上旬投餵優質全價飼料、小魚蝦為主;7月中至8月中投餵以青飼料為主,兼小魚蝦田螺河蚌等;8月中旬後改投高蛋白精飼料為主,同時搭配新玉米、新高粱等。
(3) 科學施肥 養蟹稻田旋耕前畝施有機肥100千克;緩青肥和追肥少用勤施,每次施肥量不超過3千克/畝。
(4) 病害防治 扣蟹放養前用生石灰(70千克/畝)帶水10厘米消毒,以補鈣為目的大田每畝潑灑20千克生石灰。扣蟹入池前用3%鹽水或者高錳酸鉀溶液藥浴消毒。
(5) 養殖各階段按時監測水氨氮值、溶解氧含量、ph值、亞硝酸鹽,採取換水等措施調節適合水稻生長與河蟹生長脫殼的數值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