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團

稷下學團,系戰國中後期以齊國稷下(今山東淄博東北)為活動場所,形成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派的集合體。

概述

〖稷下學團〗系戰國中後期以齊國稷下(今山東淄博東北)為活動場所形成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派的集合體。它興起於齊桓公田午時,終止於齊國滅亡,而其間威王、宣王時,儒、陰陽、道、法、兵、名、雜等百家譜子薈集,各著書言治亂之事,是為鼎盛時期。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稷下學士多達一千人,著名先生鄒衍、田駢、接子、慎到、環淵等七十六人雖“不治而議論”,卻皆位列上大夫。學無所主、處士終身的淳于□也頗受齊王禮遇荀子在模下曾二為祭酒,成為重要的學術領袖。稷下學團中對後世影響較深遠的—為儒家、陰陽家、道家和兵家,其中陰陽家學說在戰國和秦時得到廣傳播,而且因其濃重地滲入儒家學說中,又推動了儒家學說在兩漢時期的廣泛傳播,學團著作有《管子》、《黃帝四經》和《司馬法》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