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chengshi jiashu dushu fennian richeng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的《國小》,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畫。它注意教學程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眾,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為注重教學程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為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的《國小》,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為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畫。它注意教學程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郭齊家

今父兄之愛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豈特子弟與其師之過?為父兄者,自無一定可久之見,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為師者,雖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見,不免於阿意曲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不特文不足以言文,而書無一種精熟,坐失歲月,悔則已老。且始學既差,先入為主,終身陷於務外,為人而不自知,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序,志道、據德、依仁居遊藝之先。《周禮。大司徒》列六藝居六德六行之後。本末之序,有不可紊者。今製取士,以德行為首,經術為先,詞章次之,蓋因之也。況今明經一主朱子說,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以便志道之士。漢唐宋科目所未有也,誠千載學者之大幸,尚不自知而忍紊之邪?嗟夫!今士之讀經,雖知主朱子說,不知讀之固自有法也。讀之無法,故猶不免以語言文字求之,而為程試資也。昔胡文定公子程學盛行之時,有不絕如餞之嘆。竊恐此嘆將復見今日也。余不自揆,用敢輯為《讀書分年日程》,與朋友共讀,以救斯弊。蓋一本輔漢卿所粹《朱子讀書法》修之,而先儒之論有裨於此者,亦間取一二焉。嗟夫!欲經之無不治,理之無不明,治道之無不通,制度之無不考,古今之無不知,文詞之無不達,得諸身心者,無不可推而為天下國家用。竊意守是,庶乎本末不遺,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而心與理相浹,靜存動察而身與道為一,德形於言辭而可法可傳於後,較其所就,豈世俗偏長一曲之學所可同日語哉。延祐二年八月鄞程端禮書於池之建德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