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程如璧(1882—1957),字子星,回族,山西長治城內銅鍋街人。少時入學讀書,成績優秀,清末入山西大學中齋高等科,畢業後,長期在教育界就職。歷任潞安中學學督、山西省立一中庶務省視舉、省立四中校長、山西省議員等職,程家廣有資財,開有煤礦、當鋪、醬園等,為長治市政界、商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
人物事跡
自1914年,程如璧任省立第四中學校長一直到1931年卸任,歷時17年。期間,他積極修繕校舍,逐步將四中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中學,有“晉省校地之冠”的稱譽。在教學上,程倡導理論聯繫實際,設立了理化與手工相結合的瓷器實驗室,燒制硯台、花盆、茶壺、茶碗等瓷器。為了在本市找到甜水,程親自設計了鑽桿,兩次鑽地取水,甜水雖未找到,卻發現了市內地下埋藏厚達5米左右的煤層。在教學編制和專用師資方面,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四中校規極嚴,學生無事不得隨便出入校門,作息時間嚴而有序,學生成績在全省可以稱甲,在晉東南一帶,若能考入四中,則為榮耀。程對家境貧寒而學業優良的學生,常解囊相助。1926年,長治各學校鬧學潮,相繼趕走了四師、四女師、三職業學校的校長。是時,國民黨在長治公開擴大組織,共產黨也有秘密活動,程如璧折衡其間,對兩黨活動既不干涉,也不參與。翌年冬,程赴省開會,國民黨長治駐軍師長秦紹觀以共產黨嫌疑逮捕了四中學生張相辰、王朝選、周正等六人。次日,全校罷課,程得知後,即從太原給秦來電:“無故逮吾生,屬於誣陷,請速放,否則我不返長,校不開課。”秦迫於壓力,將六人全部釋放,此後,校規漸懈,革命思想進入校內,不少學生受到影響,走上革命道路。1931年,程如璧因受同僚排擠,調離四中。1933年,參與縣府修繕蓮花池,籌建圖書館。1938年,日軍侵占長治後,迫其充任維持會副會長;程託病拒絕,避居山野。後被日軍虜去,逼其充任長治師範校長職,程數次予以拒絕,1942年避難北京,經營小本生意維持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程如璧受聘擔任省文史館館員,當選為省政協委員。1957年因病逝世,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