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為了防止人們把科藝相通簡單地理解成“科學與藝術相通”,他進一步解釋說,科藝相通的根本在於科學和藝術都以人類的智慧、創造力和情感為基礎,所以科學和科學、科學和藝術之間可以相互啟迪、相互感染,極大地豐富人們的思維和開拓人們的智慧。他認為,“一個科學家、一個藝術家,或者一個政治家、一個企業家,甚至一個平凡的人,如果一旦達到了‘科藝相通’的境界,那他就進入了(有限的)‘無所不懂’、‘無所不會’、‘無所不通’的科學與藝術的自由王國,那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成為人之精靈、人之英傑。”
作用
科藝相通是由李政道在1991年首次提出來的,認為科學或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達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就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達到融會貫通,從而對發展人們的非線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及立體化思維起到很好的作用。對於科學美,李政道早已十分熟悉,對於藝術美,他也是非常在行,而對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綜合美,他也已深層領略。李政道曾多次例舉了他領略這種綜合美的情景。其中之一就是他是怎樣看待屈原的《天問》並從中得到綜合美的享受的。《天問》可謂"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對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李政道在潛心研究《天問》後,認為其是"基於幾何學的分析,套用精確的推理,並且以氣勢磅礴的詩句寫成的宇宙學論文",既有非常浪漫的形象設問,又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最深刻地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具有"中國文化固有的內涵",是典型的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範例,使人享受到由此產生的綜合美是不言而喻的。
影響
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就說過從夫人蔣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蜚聲國內外的女高音歌唱家)的音樂里獲得了許多科學的靈感。這是科藝相通的卓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