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課幾乎不用書本,只需要和同學討論科幻電影和小說,平時的作業只是寫寫影評……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裡,“隱藏”著全國首個科幻專業。該專業從2003年成立,8年共招生15人。如今,這個專業面臨著一些尷尬。
探訪
旁聽生多過正式生
近日(2010年9月29日),科幻專業的研究生開始了第一堂課。一個能容納30個人的教室座無虛席,但正式學生只有6個。
“大家都看過《盜夢空間》吧?有什麼感想呢?大家自由討論吧。”老師吳岩說,課堂主要以學生討論為主。
他介紹,科幻專業只有《科幻文學理論》等三門課程,而這些書,上課幾乎不用,“平時的作業類似於寫影評或者書評”。
“又來啦?”下課時,吳岩跟幾個來旁聽的科幻文學愛好者打起了招呼。
課堂上的旁聽生多過正式生,既讓吳岩高興,又讓他感到無奈。他坦言,如今科幻專業的處境很尷尬。
尷尬
尷尬一 招生:門檻太高學生被擋門外
由於該專業招收人數少,分數的閘門把有志於科幻寫作和研究的愛好者擋在門外,卻把一些零基礎的“調劑生”招入師門。
科幻文學歸為兒童文學,因此考試的內容與文藝學、現當代文學等完全一樣,包括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等,並不涉及“科幻”。對於那些只喜歡科幻的考生來說,這些科目考試不算容易。
“喜歡的人考不進來,進來的學生絕大部分是調劑來的。”吳岩遺憾地說,曾有一個清華大學的科幻愛好者,因為一分之差錯失機緣,吳岩想盡一切辦法調解還是無果,“後來這個學生就在科幻圈子裡不見了”。
現在在科幻界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飛氘是吳岩學生中喜歡科幻文學而入師門的少數幾個,但他也是考了兩年研究生才敲開師門。
尷尬二 師資:專業課老師只有一個
“學生招的少,老師就我一個。”吳岩說,現在的課程是每周二晚上3個小時的課,授課老師也只有他自己。
“朋友有時候戲稱我為國寶,”為了更好地教學,他常常自己掏腰包,請圈裡的朋友或者作家來給學生們上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此外,吳岩介紹,我國還有科幻專業這樣的學科,國外的大學幾乎沒有,頂多就是有這門選修課。因此,相關的教材也很少,目前上課使用的教材有一部分是他和一些科幻界作家編寫的。
尷尬三 就業:前景不好學生被迫放棄
據吳岩介紹,在他迄今招收的15個學生中,僅有4名學生畢業後進行科幻文學創作。
目前學生們選擇考研,無非是為了就業的問題,很多科幻文學的愛好者就因為就業難的現實而放棄了愛好。
為了解決這樣的尷尬處境,他決定著力培養出一批善於創作的人。明年,他將在北師大教育學部設立“科幻創意研究中心”,以更低門檻招收科幻愛好者進行科幻文學的研究,並加強對科幻文學創作的訓練。
對話
專業人士說科幻懂理論不等於會創作
2010年09月28日晚,記者採訪了科幻專欄編輯、《中國年度最佳科幻小說選集》主編星河。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FW):您認為目前的中國科幻文學在世界科幻文學中處於什麼地位?
星河:這個不好談。我說還有很大差距吧,會有人覺得我妄自菲薄;可讓我說已在世界前列了吧,我還真不好意思這么說。
FW:目前國內從事科幻創作的,有多少人是科幻專業出身的?
星河:據我所知沒有。就算有,也是原本就已搞創作的,再上了科幻研究生。
FW:您對於高校培養科幻人才有什麼期望嗎?
星河:關鍵是看需要的是什麼人才。科幻理論研究人才,北師大這個估計就夠了;科幻作家——雖不應該是高校培養的,但是卻要培養學生的科幻文學修養,才可能出現一個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