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概述
大家都接觸過電腦,讓我們先看一看電腦的情況吧:當你的電腦運行一段時間以後,它的運行速度就會變慢,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就會降低,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當電腦運行一段時間以後,各種檔案就會在電腦的硬碟上堆砌起來,東一個,西一個、雜亂無章地擺放在一起,這時電腦運行起來,查找需要的檔案時,耗費的時間當然就會長一些。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要用附屬檔案“系統工具”中的“磁碟碎片整理程式”對整個磁碟進行整理。整理過後,電腦的運行速度就會恢復到較高的水平。每當看到整理時,螢幕上的一個個雜亂無章的碎片被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時,我的心裡就充滿廠感慨:整理對於電腦來說是多么重要。
電腦如此,我們的大腦不也是這樣嗎?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許多的功能區,每一個功能區有它獨特的功能而且在我們進行記憶的時候,每一次記憶下來的知識都是散碎的,相互之間是沒有聯繫的如果要想把這些零散的知識串成一個知識體系,僅僅憑我們的記憶力是很難完成的,如果做到了,也僅僅是暫時的,不會是長久的記憶。就如同我們在家居生活中對衣物的整理一樣:如果我們將衣物全部堆放在一起,沒有將它們按照相應的類別去放置的話,讓你在一柜子的衣物中找到一件襯衣將是一個多么大的工程。而如果我們在放置衣物的時候,將襯衣、褲子、外衣、襪子等分別放在不同的空間,去找起來不是方便得多嘛。因此,在改善我們對知識點記憶的同時,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科學記憶方法
理解記憶法
在積極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是以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不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繫,以及該材料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
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真是費力不討好。
理解記憶是以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不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繫,以及該材料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
我們平常說泰國的首都曼谷,實際上這是一個簡稱,泰國首都的全稱是“共台甫馬哈那坤奔地娃勞狄希阿由他亞馬哈底陸浦改勸辣塔尼布黎隆烏冬帕拉查尼衛馬哈灑坦”,共四十一個字。
要把這四十一個字都背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恐怕比記圓周率小數點之後四十一位還要難得多。
我們不妨來背背這兩首詩,一首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還有一首是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絕句《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首詩的總字數比泰國首都全名還要多七個,可是只要讀幾遍也就會背了。原因就在於這兩首詩形象易懂。
既然記憶有這種規律特點,那么在學習的時候就要經常有意識地運用理解記憶,在記憶的時候展開積極的思維,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運用理解記憶的時候不去運用,而偏偏要使用機械記憶進行無意義的重複,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我們在記憶材料的時候,只要它是有意義的,就應該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層次,找出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繫,而不要從一開始就逐字逐句地記憶。
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會象背天書一樣,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裡的實詞、虛詞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這時再背,就是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背起來就有興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得多。
我們說理解記憶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說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呢?這可不一定。對於理解的東西,往往也還需要多次重複才能記住。有的人理解了某個學習內容,就以為學習過程已經結束,沒有有意識地要求自己記住它們,不再通過重複加深印象,那么,是不可能把學習內容完全、準確地記住的。
有意記憶法
有明確的目的或任務、憑藉意志努力記憶某種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記憶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明顯優於無意記憶效果。為了系統地掌握科學知識,必須進行有意記憶。
進行有意記憶,首先要有明確的任務。任務明確,就能調動心理活動的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地實驗記憶的任務。任務越明確、越具體,記憶效果就越好。例如,英語單詞不好記,你可以把生詞寫在小卡片上,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記住20個生詞,並及時進行複習與檢查。這樣,日積月累,你的辭彙量就會大增。
其次,有意記憶要有意志努力的參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專心致志”。要下決心記住一段材料,就要進入“兩耳不聞窗外事”,“頭懸樑,錐剌股”的境界。如果面對著要記的東西,連連叫苦不選迭,或漫不經心,或知難而退,都不會取得好效果。
宋朝有個讀書人叫陳正之,他看書看得特別快,抓住一本書,就一個勁地趕著往下讀,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他讀了一本又一本,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讀過的書像過眼煙雲,很快就忘記了,幾乎沒有留下一點印象。這使他十分苦惱,疑心自己是不是記憶力不好。
後來,有一天,他遇到了當時的著名學者朱熹,就向朱熹請教。朱熹詢問了他的讀書過程以後,給了一番忠告:以後讀書不要只圖快,哪怕每次唯讀五十字,重複讀上多遍,也比這樣一味往前趕效果好。讀的時候要用腦子想、用心記。陳正之這才明白,他讀過的書所以記不住,不是因為他的記性不好,而是學習目的的不明確,方法不對頭,他把讀書多當成了讀書的目的,忽視了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匆忙草率地讀書,既不消化書中的內容,又不有意識地進行記憶,他的記憶效果當然是不會好的。
以後,陳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勸告,每讀完一段書,就想想這段書講了些什麼,有幾個要點,並且留心把重要的內容記住。經過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一個有學識的人。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請老師給兩個班的同學布置了默寫課文的作業,都說第二天測驗,第二天果真測驗了,結果兩個班成績差不多。測驗後,只告訴一班同學兩星期後還要測驗一次,二班同學不知道。兩個星期後又進行測驗,一班同學的成績比二班同學要好得多(一班同學在測驗前也沒有複習)。這說明,並不是一班同學比二班同學更聰明,記憶更好,而是由於老師在第一次測驗後,對一班提出更長久的記憶目標,結果一班同學就記得長久些。
這個實驗都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養成一種習慣,嚴格要求自己,給自己明確提出記憶的目標,這樣才能有好的記憶效果。
多渠道記憶法
要記憶外部信息,必先接受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止一條,有視覺、聽覺、動覺、觸覺等等。有多種感知覺參與的記憶,叫做“多渠道”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效果比單信道記憶強得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住65%。
因此,在掌握各種語言文字或是接收處理語言信息之時,應運用多信道記憶法,其正確的作法是,邊聽邊積極思維,以聽懂為第一,總結出所接收的語言信息的內容要點,並在其語言停頓的空隙,扼要地記上幾個字或幾句話。
當然,記憶方法因人而異,以上方法僅供大家在複習時作以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進行系統記憶
每次學習完一個單元後,老師都會為我們做一項工作,那就是對這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次系統複習。如英語,會將這一個單元的學習要點,學習到了哪些語法點,每一個語法點的要點是什麼,這個單元學習到了哪些單詞,哪些詞組,一一總結出來。這樣,我們會對這一個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總體的印象,對這些知識就可以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通過這個過程,在頭腦中就有了一個知識的系統性和漸進性,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所謂的系統記憶法。
系統記憶法,就是把需要記憶的材料分門別類,使這些要記住的材料有內在聯繫,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從而增強記憶效果。如果學習新東西,不定期進行分類加工,腦袋裡獲得的知識是雜亂無章的,考試時就提不出來,考試效果一也不會好。因此,學習新知識後,有計畫將學過的新知識分門別類,使之系統化,記憶效果就會好,能將頭腦中的知識整理清楚,就如同將各種知識放人不同的抽屜,只要知道每一個抽屜里的物品,在做題或考試時就像從抽屜里擺放整齊的物品中抽出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如同囊中取物一般。單元複習,期末總複習,都是為了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加深理解,使之系統化,提高記憶效果。因此,作為學生,我們要重視單元複習和期末總複習,藉此機會把學過的東西系統化,分門別類,井然有序地儲存在大腦里,提高記憶效果,提高考試成績。而不能將複習作為一個過場,或者在複習的時候只想讓老師出一些重點題,作為強記強背的主攻目標,這樣就失去廠複習的意義,也就忽略了整理的重要性。
紛亂之中找異同,比較產生記憶
記得有一首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真真切切”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善於找到“慧眼”,運用一此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增強我們的記憶,其中比較記憶法就是一種非常棒的方法。那么,什麼是比較記憶法呢?對相似而又不相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以至把握住它們的差異和共同點,這種記憶方法叫做比較記憶。通過比較,可以使我們精確地認識各種事物的固有特點,也認識同類事物的共同特點。比較記憶法可循兩條途徑進行。
(1).同中求異。在識記過程中,要在事物的共同點或相似點的基礎上儘量找出其不同點。因為事物越相似,則記憶越易發生錯誤我們要使記憶精確,不出或少出差錯,就應在各種類似的事物之間,使各種事物反映的精確性牢固地樹立起來,這就要儘量找出它的不同點。比如說同為哺乳動物,都具有相同的特徵:體表被毛,體腔內有隔,心臟四腔,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等。但對於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哺乳動物來說,各有各的不同:鯨的體型像魚,蝙蝠的前後肢之間有皮膜,家兔的盲腸發達,老虎的犬齒髮達……雖然各種動物之間有這么大的差異,但都是與其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相適應的二掌握這些知識以後,對於相應的 試題就不會感到束手無策了,考試自然也變得輕鬆了許多。
(2).異中求同。記憶是建立在聯繫的基礎上的,要有效地進行記憶,就必須確定事物之間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越緊密,記憶便越易建立和鞏固。如果只看到事物之間的不同點,而看不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相似點,就很難把它們保持在自己的記憶之中。例如在學習脊椎動物的時候,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的複習整理過程,就應該是一個異中求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幾種動物的生活環境、體表覆蓋物、心臟的結構、呼吸器官、生殖特點等列成表格,其中的異同一目了然,進化的特徵和進化的方向不言而喻。在比較記憶法中,列表格是一種很好的梳理知識的方法,運用得當,好比用梳子將如同亂麻般的頭髮梳通理順,再紮上麻花辮,那個條理清晰,還用置疑嗎?
展開聯想的翅膀,增強記憶效果
今年最流行的一首網路歌曲就是《老鼠愛大米》了。在有些觀念傳統的人眼裡,誰會將神聖的愛情和老鼠聯繫在一起,可就是這看起來不甚合理的聯想和優美的旋律,使這樣一首網路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多少人不經意間就會哼唱出:“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其實,這首歌中就運用了聯想的手法一在記憶的方法中,利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效果,叫做聯想記憶法。如果將它細細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接近聯想記憶法。利用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的接近關係,由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這在歷史、地理的學習中運用較多。二是類比聯想記憶法。類比聯想是對一件事的感知和回憶並引起它性質上相似的事物的回憶,反映事物間的相似性和共性。例如學習循環系統時,如果將人的血液循環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供水系統聯繫起來,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對立聯想記憶法用。用某一事物感知或者回憶引起與它有相反特點事物的回憶,稱為對立聯想,它反映了事物間的對立性。在語文學習中把反義字集中起來對照,在數、理、化學習中,把對立的公式、規律、逆定理收集起來,能加強理解和記憶。四是因果聯想記憶法。利用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由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記憶化學公式、物理定律、化學反應、語法規律等可運用因果聯想記憶法來增強識記效果。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談了怎么多的記憶方法了,對同學們來說,每一種方法不是孤立的,在運用的時候可是要融合貫通喲,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且在學習的實踐中,同學們一定要找到最適於你的那種方法。要知道,“眾里尋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正在闌珊處。
毛澤東記憶法
毛澤東說:“記憶的最好方法就是堅持‘四多’即多讀、多寫、多想、多問。”他自己就一直堅持這種方法。多讀:除了博覽群書以外,還要對重點的書籍多讀幾遍。他對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一書,讀了多達17遍。在讀《飲冰室文集》、韓愈的古文及唐宋詩詞的時候,常常要求自己要達到背誦的程度,並且要精深了解,透徹領悟。毛澤東尤其喜歡古詩詞,能順口吟誦的就有四、五百首。他還有抄寫詩詞的習慣,他認為這樣做既練習了寫字,又鍛鍊了記憶力。到晚年的時候,他的記憶力還很好。多寫:多寫讀書筆記。
交替記憶法
又叫分布記憶法式重視頭尾記憶法。這是把不同性質的識記材料按時間分配、交替進行記憶的方法。長時間單純識記一門學科知識的效果不好,因為具有相同性質的材料對腦神經的刺激過於單調,時間一長,大腦的相應區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將會由興奮狀態轉為保護性抑制狀態,表現為頭暈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這就不利於記憶。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記憶過程中,先記住的事物對後記憶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後遺抑制(我們用 表示);後記住的事物對先記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攝抑制(我們用 表示);那么,記憶的序列則為:
A B C D E F
可見開頭A和結尾F只受單向抑制,中間部分B、C、D、E則受雙向抑制,越是中間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強烈。為了降低這種抑制,可以採用間隔法。也就是說把記憶的序列打斷,插上非記憶的活動,這樣開頭和結尾增多,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對某一長篇材料,一天要讀六十八遍方可背誦;可是每天讀幾段,三天內讀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誦長課文、階段複習,與其集中時間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點,效果還好些。也就是說,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可提高記憶功效。
課間操,就是把上午一個記憶序列打斷,變成兩個記憶序列。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間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式,以恢復下午與晚間學習的精力。
怎樣利用記憶的這一特點呢?
(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和結尾去記,若是講話,應該把要緊事先講給大家,結尾時候再強調一下。
(2)記憶大篇幅的材料,可採取分段記憶法,這樣每段都是有開頭和結尾,就人為地製造了增進記憶條件。
(3)一次記憶若干名詞或大題可改變其次序,每記一次就換一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複習的力量。
(4)合理地組織識記材料,儘量使前後相鄰的學習內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發生。例如,剛學完歷史,不要去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
(5)合理安排時間。早晨起來,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晚上學習過後就睡覺,不受倒攝抑制的影響,這兩個“黃金時間”不能錯過,可以利用它記那些難度較大的材料。再有,在長時間學習中,中間要休息休息,時間最好是10—15分鐘,這樣,又增加了開頭和結尾的次數。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會使你在同樣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精力取得顯著的記憶效果。
有人曾介紹豐子愷先生的“二十二遍讀書法”。這二十二遍不是一氣完成,而是分四天進行的。第一天讀十遍,第二、三天各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這就是分布識記法。這種方法比較省力,也比較科學。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曾做過這樣的測試:分別讓兩組學生識記同一詩篇,一組採用集中識記的方法(即集中在一個時間內,將識記的材料反覆學習,直到記熟為止),另一組採用分布識記的方法(在三天內,每天唯讀一遍,最後記熟)。測試的結果發現,分布識記比集中識記的方法好。在分布識記時,人的大腦神經細胞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反之,老是重複同一材料,單調刺激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分布識記也就是分散記憶。所謂分散也有一個限度,不能認為越分散越好。過短的材料不宜分散記憶。同時還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太長容易造成遺忘,間隔時間太短,又容易受到干擾。
自測記憶法
這是通過自己測驗自己來增強記憶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切了解自己的“底數。”通過經常性的自測,我們就能知道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誤差,也就能馬上核實校正,避免一誤再誤。其次,它可以培養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考試中,考題往往變換了角度,與原來學習時大不一樣;在工作中,也常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棘手的問題。如果經常運用自測記憶法,對所學知識從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臨陣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問題,由於平時訓練有素,也會得到很好的處理。
套用
記憶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無處不在,無處不用.有人認為英語裡的單詞,語文中的課文需要背誦記憶,需要勤讀多背,而學習數學只要會作題就行,不需要記憶什麼公式、法則、定理,這完全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和理解。殊不知,只有熟記公式、法則、定理,並且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才能為熟練作題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才談得上靈活運用。因此,學習數學要運用科學恰當的記憶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這裡介紹幾種科學的記憶方法,供大家參考。
1、靜心:記憶要從平心靜氣開始,根據一定的記憶目標,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記憶方法。比如記憶環境的選擇就因人而異,有人覺得早晨記憶力好;有人感到晚上記憶力好;有人習慣於邊做邊讀邊記;有人則要在安靜的環境下記憶才好等等。不管選擇何種方法記憶,都必須保持“心靜”。常言說:“心靜自然涼”。“心靜”才能形成記憶的優勢興奮中心,記憶需從靜開始。
2、理解記憶:理解的東西易於記住,對於數學知識特別需要通過理解,掌握它的邏輯體系進行記憶。由於數學是建立在邏輯學基礎上的一門學科,它的概念、法則的建立、定理的論證、公式的推導等,無不處於一定的邏輯體系之中。因此,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主要在於弄清數學知識的邏輯關係,把握它的來龍去脈。比如:初一數學中的同底數冪乘法、除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的法則等記憶,就需要知道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對所學知識不僅要了解它是什麼,更要知道是為什麼,這樣印象才深,然後再有意識地進行記憶,就容易記牢了。
3、系統記憶:有位成功者總結自己的經驗得出:“總結+消化=記憶”,這正是根據系統記憶法的思想總結出來的。因為系統記憶法就是按照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把知識進行恰當的比較、分類、條理化,編織成網,構建知識結構體系,這樣記住的就不是零星散亂的知識,而是一整串。它往往採取列表比較的形式或抓住主線內在聯繫,把重要概念、公式和章節聯繫起來串為一個整體。 在學習中,套用系統記憶法來總結,整理自己的知識系統,對掌握知識大有裨益。
4、形象記憶:數學材料的抽象性會帶來記憶的困難。為了減少這種困難,可以將記憶的對象形象化,即把數學對象的意義和形象結合起來記憶。記憶幾何圖形,可以聯繫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來記憶,記憶某些數量關係和函式關係又可以藉助於幾何圖形的直觀輔助形數結合起來記憶。比如初一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形如倒寫的英文字母“F”、反寫的“ Z ”、橫放的“ U ”。這種形象記憶法有助於加深識記痕跡,是記憶數學知識常用的一種好方法。
5、對比記憶:是將一些相似的數學材料,列出它們的相同或相異點來比較的記憶方法。例如分數與分式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相同點和相異點;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位置關係與數量關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相似或相互對立的一些概念,套用對比記憶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6、歌訣記憶:是將記憶的數學材料,就其主要特徵編成一些“順口溜”利於誦記。例如:因式分解的步驟可歸納為:“一提二套三分組”,很容易地把因式分解的四種方法及套用順序注意事項牢牢記住了。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識和三角函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選擇公式時要“有弦用弦,無弦用切,寧乘勿除,取原避中”。 在數學學習中,許多人都樂於接受這類“順口溜”記憶法,因為它朗朗上口,簡明易記。
小結
科學記憶的方法很多,如果我們大家在學習中能善於動腦,多思考,常總結,也會得到許多科學記憶知識的好方法.讓這些好方法常伴左右,給我們的學習插上飛翔的翅膀,帶來更多的啟示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