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在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各國在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時普遍採用這個標準。 

內容表述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

科學素養是對公民科學素養涵義的理解和表述,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而更新,而且有著深厚的時代背景。由於對科學素養的研究尚處於研究完善階段,還沒有形成統一、廣泛認可的表述,以下為幾個代表性的表述:

1、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認為,科學素養是運用科學知識,確定問題和作出具有證據的結論,以便對自然世界和通過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的改變進行理解和作出決定的能力;

2、國際學生科學素養測試大綱(PISA)中提出,科學素養的測試應該有三個方面組成:科學基本觀念、學實踐過程、科學場景,在測試範圍上由科學知識、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三個方面組成;

3、美國學者米勒認為,公眾科學素養由相互關聯的三部分組成: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具有足夠的可以閱讀報刊上各種不同科學觀點的辭彙量和理解科學技術術語的能力,理解科學探究過程的能力,關於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影響的認識能力;

4、歐盟國家科學素質調查的領導人J·杜蘭特認為,科學素養由三部分組成:理解基本科學觀點、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學研究機構的功能。

主要測度

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從三個方面進行測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一個被調查者只有同時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測度,才被認定為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

影響因素

教育是影響公民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

經濟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驅動因素。

政治因素對公民科學素養的提高起指導性作用。

文化也深刻影響公民科學素養,有促進作用也有制約作用。

主要意義

公眾科學素養關乎綜合國力

在科學技術正日益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今天,一個人的科學素養的高低,絕不是無關緊要的,已經開始影響到一個現代社會中的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在不斷影響和改變國民的價值觀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未來各級政府的任何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政策都要在公眾理解基礎上才能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公開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今後需要有效地借鑑科學技術知識才能得以解決的公共政策問題越來越多,科學技術決策的民主化進程與公眾科學素養水平的提高的進度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從這一意義上說,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公眾科學素養的量化數據。
對科研方法的了解關乎人的綜合素質

卡爾·薩根說過:“科學方法似乎毫無趣味、很難理解,但是它比科學上的發現要重要得多。”國際科普理論學者認為,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中最重要的內容,公眾理解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學方法並套用這些科學方法解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盲從行為,也與缺乏科學方法有關。
公眾科學素養影響國家巨觀科技決策

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現狀

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具備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是1.44%,2003年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2010年則為3.27%。
2010年的調查顯示,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3.27%)相當於日本(1991年為3%)、加拿大(1989年為4%)和歐盟(1992年為5%)等主要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這三個測量維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與國外的差距較大。在“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上,公民的科學素養提升緩慢。2005年為7.4%,2007年為6.9%,2010年僅達到9.8%。何薇分析,這主要源於我們長期以來對科學方法和科學研究過程的教育重視不夠。對於“崇尚科學精神的程度”這個維度,國際上沒有統一的題目和標準可供對比。在中國有84.5%的公民贊成“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給我們的後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在歐盟,這一說法的贊成比例為75%。在對科學研究的支持態度方面,77%的公民贊成“儘管不能馬上產生效益,但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應該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