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壽[神話人物]

福祿壽[神話人物]

福祿壽三星是起源於中國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星,祿星,壽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賦予他們非凡的神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這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信仰,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頗大,此三星屬於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經常能夠在尋常巷陌中看到,千家萬戶都供得有道教神明,福祿壽三神仙成為民間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實寫照。 明朝以後,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為民間吉祥如意象徵,故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基本信息

簡介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畫作

福祿壽三星-狄少英國畫作品 福祿壽三星-狄少英國畫作品

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托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徵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福星根據人們的善行施賜幸福。古人認為歲星(木星,不是太歲)照臨,能降福於民,於是有了福星的稱呼。另有傳說,唐代道州有侏儒,唐德宗覺得有趣,命令每年要進貢幾名作宮奴,供他觀賞、玩樂。道州刺史陽城認為這不合人道,便冒著犯上的危險,要唐德宗廢除這項進貢。道州百姓感念陽城的恩德,認為他是福星下凡,便世代供奉,並融入了道教信仰,成為福星的具體人格化。

祿星掌管人間的榮祿貴賤,是北斗七星之前文昌宮中最後一顆星,因為祿有發財的意思,所以民間往往借了財神趙公明的形象來描繪他:頭戴鐵冠,黑臉長須,手執鐵鞭,騎著一頭老虎。在道教的三星群像里,他卻是一位白面文官。

壽星又叫老人星,古人認為老人星主管君主和國家壽命的長短,也可給人增壽,成了長壽的象徵。壽星鶴髮童顏,精神飽滿,老而不衰,前額突出,慈祥可愛。早在東漢時候,民間就有祭祀壽星的活動,並且與敬老儀式結合在一起。祭拜時,要向七十歲上下的老人贈送拐杖。

福星起源

福祿壽三星 福祿壽三星

福星起源甚早,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徵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為福神。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或尊懷抱嬰兒之「送子張仙」為福神。

福星,古稱木星為歲星,所在有福,故又稱福星。《天官·星占》里講:木星照耀的國度,賜幅於君王,保佑他政權穩定。《李商隱北齊歌》:“東有青龍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星相家們近而引申為:“歲星所照,能降福於民”是說歲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夠得到好運和幸福。看來早在西漢以來,人們就把木星作為賜福之星看待。

福的含義

福的含義十分廣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願望與目標。中國人所謂“吉祥”,多指福而言;因此,吉祥又可以釋為福:《字林》說:“禎祥也,福也。”《風角占》說:“福先見曰祥。”這樣看來,福是中國吉祥文化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

福的內容

古人曾根據所處時代的風尚,將福的重要內容概括為五個方面,稱五福。不同時代,五福所指又略有不同。《尚書·洪範》所說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漢朝桓譚《新論》則說:“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後世又有“福、祿、壽、財、喜”的說法。五福只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標,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福要豐富得多。

福神神職

福祿壽三星 福祿壽三星

福有很多的含義,人們創造的福神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神職。福神由此而獲得了兼容眾多吉祥神神職的功能,但同時也就失去了鮮明的特徵,其形象與功能變得模糊不清,以至於人們在祈求某一具體的好運時,往往要供祀專司某職的吉祥神,福神只是在人們祈求的目標比較空泛的時候,才成為人們供祀的對象。每逢新年伊始。正是祈求來年萬事如意的時候,人人要在門上貼福字,福雖是文字元號,卻是人們心目中福神的象徵,包含人們對福神賜福、

降臨福運的祈求。福字往往要倒著貼,取其諧音“福到了”,潛含福神臨門的意思。

福神與許多神靈一樣,也經歷了由自然神靈到人物神靈的演化歷程。最初的福神為星辰,稱“福星”。福星即木星,也叫歲星,可以說人們是把木星當作了賜福的福神。福神人格化後,又附會上了多種說法。

祿神簡介

福祿壽三星 福祿壽三星

祿神原是星神,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文昌宮。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論語》:“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史記·天官書》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之後,祿星遂成為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文昌帝君”。

掌管文運利祿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嚮往的,於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

祿神傳說

梓潼神張亞子本為地方神,是由歷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靈。張亞子本是蜀人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靈。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為雷澤龍神。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

潼神亞子祠。後人遂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張亞子便成為梓潼神。民間又逐漸形成了有關張亞子的傳說,這些傳說是在蜀人張育事跡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或張惡子。《華陽國志》記載梓潼縣有一座廟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為張亞子。《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動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則補充說,姚萇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來到梓潼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惡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稱帝,於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來祭祀張亞子。

唐安史之亂時,張亞子名聲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據說,唐玄宗宿七曲山,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蹟。唐廣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黃巢起義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由於唐朝帝王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為全國性的大神。

宋朝,張亞子廟宇已遍見各地,其顯靈之事越傳越神。陸游《老學庵筆記》說,李知幾少時,祈夢於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即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幾,後來果然省試及第。

宋《鐵圍山叢談》則說,長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向來號稱靈異。士大夫經過梓潼祠,如果有風雨相送,必官至宰相;進士經過梓潼祠,得風雨相送,必中狀元。相傳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不靈驗的。這些傳說,使得梓潼成為主宰功名利祿的神靈。從此,梓潼神成為士人所崇拜。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說:“梓潼帝君,在吳山承天觀,此蜀中神,專掌祿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選者悉禱之,封王爵曰惠文忠武李德仁聖王。”從宋至清,梓潼文昌神屢染染受封,香火旺盛。

祿神祭祀

士人渴望功名利祿,祭祀梓潼文昌神尤為虔誠。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士人必到當地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秉燭焚香,獻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舉應試順利,賜給功名利祿。祭祀祿神還演變成民俗活動,喜慶節日正式演出戲曲之前,往往有一種“跳加官”的表演,以祝願主人家和賓客鴻運高照,升官發財。由一人扮演祿神,身穿大紅官袍,頭戴白色面具,面具作笑容可掬狀,手捧巨大的朝笏,上書“當朝一品”,上場繞幾周,便下場。然後抱一道具小孩再出場,同樣繞場幾周后下場。最後出場則手拿一紅色條幅,不斷向台下展示條幅上的字樣:“加官進祿”,也是繞場幾周后下場。跳加官含有祈願祿神賜給官運的意義。

閩東等地舊時在農曆七月初七拜祭祿神,拜祭完畢,還要玩一種叫“取功名”的遊戲,以祈祿神賜給好運。士人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手握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擲,某種乾果滾到某人跟前,即預示某人中該乾果後代表的狀元、榜眼或探花。遊戲直玩到每個人都有功名為止。該遊戲含有向祿神占卜功名的性質。

祭祀祿神的民俗化,更多地體新年貼祿神年畫的習俗中。祿神年畫有兩種。一種祿神年畫繪文昌帝君,亦即梓潼神。無非是著官帽官袍之類的形象。有趣的是,在文昌帝君兩側 ,常繪兩位童子像,俗稱“天聾”、“地啞”,為一聾一啞的侍童。為什麼要在祿神旁繪聾啞人作為侍童呢?《歷代神仙通鑑》說:

(梓潼真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所系,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泄也。

傳說科舉考試的試題是由梓潼神定的,所以梓潼神決定著士人的命運。安排聾啞人為侍童,是要保證試題得以保密。

祿神年畫

另一種祿神民俗年畫,則採用諧音借代的方法,用鹿來代替祿神,其吉祥色彩則更為濃厚。鹿本來就是一種可愛的動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紋,頭上有美麗的枝角,其作為吉祥物由來已久。鹿最早被認為是一種仁獸。傳說當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時,就會有瑤光生成的散發著五色光輝的鹿出現,這種鹿稱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還有一種世所罕見的白鹿,則是長壽的象徵。偉說白鹿能活到千歲以上,白鹿是由普通鹿變化而來的,五百歲的鹿便開始變白。科舉考試產生後,鹿又農漸具有功名利祿的象徵意義,成為祿神的象徵。科舉制度消亡後,鹿仍以其活潑美麗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仍然是人們心目中能帶來富貴的瑞獸。

在祿神民俗年畫中,鹿有時是著官袍祿神的坐騎,或者是一官人模樣的人所撫摸的對象,以突出“進祿”及官運通達的主題;有時,鹿與福神、壽神同出一畫中,鹿象徵利祿,代表祿神。

十乾祿

《淵海子平》說:“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戊祿在巳,丁己祿在午,庚祿在申,辛祿在酉,壬祿在亥,癸祿在子。”看法以日乾五行為主,結合年、月、日、時地支。

如果從自身天干出發.祿在年支的叫做歲祿,祿在月支的叫建祿,祿在日支的叫坐祿,祿在時支的叫歸祿。例如庚日出生的人,年支逢申,就是歲祿,月支逢申,就是建祿,日支逢申,就是坐祿,時支逢申,就是歸祿。其他日乾見祿依此類推。祿為養命之源,命中逢上,一生衣祿不愁,然而最怕犯巳沖或入空亡(見下[六甲空亡]),如果這樣,反而衣祿不足了。

祿神結語

主管功名利祿的神靈,除了祿星及由其演變而成的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還有魁星及魁星人神。魁星的影響遠沒有文昌星君那么大,但也有一定的名聲。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四星的總稱。魁為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試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以魁星為賜科試第一名的神靈,同時,也以魁星為主管考試的星官。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舉考試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適用範圍沒有文昌星君那么大,影響也就小得多。魁星的形象是據魁字字形想像出來的。一個如鬼的神靈用腳踢一隻斗、或抱一隻斗,就是畫中常出現的魁星形象。另外還有一種魁星圖則畫一鬼立於鰲頭之上,舉足起斗,反顧以筆點之,稱為“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又稱奎星。顧炎武《日知錄》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 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仍不能象奎,而奎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字之形,為鬼舉足而起斗。”魁星為北斗星之斗部四星,四星附近的六星為文昌宮,故有魁星點斗的說法。

壽星簡介

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觀相玩占》:“老人一星弧矢南,一曰南極老人,主壽考,一曰壽星。”明朝小說《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常襯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壽星也是一個星宿。又叫老人星,南極老人。十二星次之一。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天狼星的恆星,也是南極最亮的星。當14000年織女星成為北極星的時候,壽星也將成為南極星。壽星在夜空中能持續不斷地發光,應了人壽長久的意願,因此備受人們的歡迎。李隱曰:“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

壽星,又稱南極仙翁。壽星也是由一顆星辰轉化而來的,它在天文學裡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鹹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壽星。

壽星手杖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1958年,漢墓出土過兩柄這樣的鳩杖,鳩杖下部木製杖身早已炭化無存,而頭部的斑鳩雕像由於有漆膜保護,歷經1800多年仍舊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鄉級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準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

但是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