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三角

福爾摩沙三角

福爾摩沙三角又稱龍三角(Dragon's Triangle)、惡魔海、魔鬼海。是位於西太平洋北回歸線的一塊三角形區域,與位於西大西洋北回歸線的百慕達三角一樣是容易發生空難與海難的海域。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份。容易發生海底地震與海底火山爆發。

簡介

福爾摩沙三角(英語:Formosa Triangle;日語:ドラゴントライアングル)又稱龍三角、惡魔海、魔鬼海。是位於西太平洋北回歸線的一塊三角形區域,與位於西大西洋北回歸線的百慕達三角一樣是容易發生空難與海難的海域。

語源

福爾摩沙三角福爾摩沙三角

福爾摩沙三角一名源自於此三角海域西端台灣島的別稱──“福爾摩沙(Formosa)”。如同百慕達三角(Bermuda Triangle)以其東端百慕達群島(The Bermuda Islands)為名。本文即依地理環境定名。

福爾摩沙三角在日文的正式名稱為“ドラゴントライアングル”。“ドラゴン”為源於英文“dragon”的外來語,中文即為龍。“トライアングル”則源自於英語“triangle”,中文是為三角形之意。源於此的名稱英文為“Dragon's Triangle”而中文則為“龍三角”。

海域範圍

福爾摩沙三角為菲律賓海東北大半部海域。福爾摩沙三角為從西端台灣島開始往東北延著琉球群島、日本群島至北端東京,轉而延著東經145度南下經過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馬利亞納群島、關島至南端雅浦群島再轉向西北接回台灣島的三角形海域。

地理環境

此海域即為菲律賓海的東北大半部。其下為菲律賓海板塊,東接太平洋海板塊,西接歐亞大陸板塊,北接北美大陸板塊。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份。容易發生海底地震與海底火山爆發。

氣候與海象

受大陸與海洋氣候互動影響,此區為季風區,夏季有西南季風,冬季則為東北季風,東北季風盛行時,會有平均風力六級以上的強風出現,影響航行船隻安全。西伯利亞大陸冷氣團與太平洋海洋暖氣團常在此區交會形成鋒面而發生雷雨。鋒面移動過程亦會形成大範圍且持久的濃霧造成能見度下降,影響海上交通。此海域亦為西太平洋颱風生成及經過的主要區域,颱風會產生風力7級以上的疾風,甚至16級以上的風暴,造成海上空中交通中斷。除颱風亦有不定發生的水龍捲產生,但因觀測不易,僅有少數觀測報告。

失事紀錄

1928年2月28日,美國輪船“亞洲王子號”發出呼救信號,但美國海軍前往搜尋卻一無所獲。
1952年9月18日,日本漁船“妙神丸”返港報告海面惡浪翻滾並形成巨雲。日本科學界認為可能為海底火山爆發。於是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巡邏艇“敷根丸”前往調查,同時,東京漁業大學亦召集一批專家以及朝日新聞記者搭另一艘海洋考察船“新陽丸”前去。9月23日,敷根丸返港報告海面新生成小島。然而,新陽丸並未觀測到如此小島而返航。不過,由於另一艘由日本水文地理署派出的考察船“海陽5丸”自9月21日出港即音訊全無。因此展開搜救工作,卻未發現任何漂流物與油污證明失事,船隻憑空消失。
1981年6月13日,台灣航空一架BN-2A-8航機為躲避颱風轉場,於花蓮東南方航路失蹤。
1983年5月28日,台灣空軍一架F-5A戰機進行戰術演訓,於台東三仙台附近失蹤。
2000年2月28日,台灣砂石船“花蓮一號”頂著6級以上風力從花蓮港載運砂石出港運往淡水港途中失聯。而後於2001年9月,由台灣大學研究船在台北縣石門鄉外海以聲納找到花蓮一號沉船殘骸位置。
2001年10月5日,中華民國空軍一架F-5F雙座戰機在台東東北方外海約60浬執行例行訓練任務時飛入雲層後就失去聯絡,據空軍官員推測可能是飛行員空間迷向而失事。
2004年6月9日,台灣大學無人飛機探空觀測颱風計畫的一架無人飛機自恆春機場升空後不久即失聯。
2005年2月10日,中華民國高雄籍砂石船“瑞太八號”,從花蓮港載運砂石出港運往日本石垣島失聯,雖然確認失蹤位置,但台灣海巡署只在蘇澳東南東方32海里處找到“瑞太八號”船上的一艘空救生筏,船隻及船員下落不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