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胡頹子

福建胡頹子

福建胡頹子,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生於山野,分布福建、台灣一帶。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福建胡頹子
種拉丁名:ElaeagnusoldhamiMaxim.
科中文名:胡頹子科
科拉丁名:Elaeagnaceae
屬中文名:胡頹子屬
屬拉丁名:Elaeagnus
國內分布:台灣、福建、廣東
中國植物志:52(2):014

形態特徵

福建胡頹子福建胡頹子

生活型:常綠直立灌木,高l—2米,具枝刺,刺粗壯,長l0一40毫米或更長,基部著生花和葉。

枝—葉:當年生枝密被褐色或銹色鱗片,一年生枝灰色或灰黃色,多年生枝鱗片脫落,黑色。葉近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寬l.5—2.5厘米,頂端圓形,稀鈍圓形,向基部漸窄狹,急尖或楔形,全緣,上面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或部分脫落,微具光澤,乾燥後褐黃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深褐色鱗片,側脈4—5對,兩面略明顯;葉柄褐色,長4—7毫米。

花—果:花淡白色,被鱗片,數花簇生於葉腋極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花梗長3—4毫米;萼筒短,杯狀,長約2毫米,在裂片下面略收縮,子房上先膨大後收縮,裂片三角形,與萼筒等長或更長,達3毫米,頂端鈍形,內面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卵形,長約1毫米;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矩圓形,長l.5毫米,達裂片的1/2以上;花柱直立,無毛。果實卵圓形,長5—8毫米,幼時密被銀白色鱗片,成熟時紅色,萼筒常宿存;果梗在花後不伸長。花期ll—12月,果期次年2—3月。

生長習性:生於海拔500米以下的空曠地區。

產地分布

我國特產種,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近緣種比較

本種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花較小,裂片與萼筒等長或更長,容易認識。其果實與同屬的牛奶子E.umbellataThunb.相似,但本種為常綠灌木;葉片革質,頂端通常圓形;萼筒短,杯狀,長2毫米而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