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常綠直立或蔓狀灌木,高3-5米,長可達6米,具粗短硬刺;枝密被褐銹色鱗片,小枝圓柱形,紅棕色。葉革質或厚革質,葉形變化較大,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一5厘米,頂端驟漸尖,基部圓鈍,表面深綠色,背面銀灰色,密被鱗片,側脈5-7對;葉柄長8-16毫米,紅棕色。花2~10朵,簇生葉腋,銀白色,質厚;花梗長2-3毫米;花全長(連子房及裂片)8~12毫米,花被筒管狀或微成漏斗狀,長6-8毫米,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長1.5-3毫米,內面有白色星狀毛;雄蕊4,雌蕊1;花柱無毛。果實矩圓形,長18毫米,被銀色和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有顯著的棱,果柄長12毫米。
國內分布
陝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生於山坡疏林中。
價值
果可食、釀酒,也可藥用。
宜昌胡頹子的莖葉可製成中藥——紅雞踢香。
紅雞踢香
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拼音名:Hónɡ Jī Tī Xiānɡ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Henry Elaeagnus
別名:金背藤、紅面將軍、金耳環、羊奶奶。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宜昌胡頹子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eagnus henryi Ear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50-2300m的疏林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接骨止痛;平喘止咳。主跌打腫痛;骨折;風濕骨痛;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碎,酒炒敷。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駁骨散積,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
2.《廣西藥植名錄》:止痛,止咳。治風濕腰痛,哮喘,黃腫,跌打。
中國新發現放線菌結瘤樹種
分類 | 原核生物-放線菌綱-遊動放線菌屬-結瘤樹種 |
名稱 | 拉丁學名 |
四川榿木 | Alnus cremastogyne |
宜昌胡頹子 | E. henryi |
滇榿木 | A. ferdinandi |
大果沙棗 | E. moorcroftii |
西伯利亞赤楊 | A.sibirica |
多花胡頹子 | E.mulliflora var.ovata |
馬桑 | Cariaria sinica |
黃果沙棗 | E. oxycarpa |
草馬桑 | C. terminalis |
星毛胡頹子 | E. stellipila |
長葉胡頹子 | Elaeagnus bockii |
小葉木半夏 | E. umbellata var. pavifolia |
可木胡頹子 | E. commutata |
高沙棘 | Hippophae rhamnoides var. porcera |
秋胡頹子 | E. crispa |
矮楊梅 | Myrica nana |
角花胡頹子 | E. gonyanth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