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情況
福建省地質博物館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基本陳列設有普通地質、地層古生物、礦物岩石、礦產資源及其工業利用、礦床地質、南極地質與礦產等部分。礦產資源為陳列的重點,分10類展出。陳列的非金屬礦產,品種齊全,有資源居中國之首的濱海優質石英砂礦、中國獨產的用來確定水泥標號的標準砂、蘊藏量占中國第一的壽山石。此外,還有水晶礦、高嶺土礦、重晶石礦和花崗石材等福建省的特色礦產標本。該館還開闢地學科普陳列,舉辦地學講座,創辦地學科普櫥窗,接待民眾報礦。珍品壽山石
福建壽山石雕被譽為“榕城三寶”之一,為中國玉石雕刻百花園中的奇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壽山石雕是以福州市北郊壽山村出產的壽山石為原料,經過精雕細刻而成的工藝品。福州北峰的壽山石,有“石帝”“石後”之稱,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其石質、石色、石形,石紋豐富多彩,晶瑩滋潤,儲藏品種豐富,硬度為摩爾2.5 — 2.7 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有 “貴石而賤玉”之說。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將它打磨成石珠、石鏃了。
壽山石雕刻藝術品精巧絕倫、巧奪天工。明、清時期,壽山石雕的印鈕技法已達到極高的境界,明、清後期,對壽山石印章情有獨鍾,康熙等皇帝用壽山制寶璽,壽山石印章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徵,壽山石特別是田黃石身價也隨之倍增,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壽山石雕刻品,是1965年福州閩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圓雕壽山石小石豬,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了。唐代,風景秀麗清幽的壽山寺院林立,僧人常把五彩斑斕的壽山石琢磨成念珠、缽盂,以饋贈四方游僧和香客。宋代,壽山石被刻成石俑作殉葬品的禮儀風靡一時。 石俑可分為人物俑和動物俑兩大類。人物俑有立、坐和跪3種造型,動物俑常見的有玄武、朱雀、蒼龍、雞、犬等,大小不一,造型質樸,刀法簡潔。明清兩代,由於金石學的興起,壽山石章印鈕雕刻應運而生。
1966年1月,在福州金雞山南宋嘉定元年墓中出土了一件壽山石朱雀。朱雀是中國古代四神之一。四神亦稱四象、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朱雀也叫朱鳥,是四神中的南方之神。該石刻高8.6厘米,長9.5厘米,寬2.5厘米。翹首蹲坐,凝目遠視,形象生動,神態逼真,刻工簡樸,刀法洗鍊,反映了宋代福州壽山石雕的工藝水平。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彩,技藝精湛,有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壽山石雕刻藝術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它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之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鑑賞收藏家們好評,壽山石在中國玉石傳統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藝品常被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國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壽山石雕刻工藝品,特別是壽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們親睞。壽山石工藝品已經成為中國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以石會友”、“以石增緣”、“以石增情”成為壽山石文化藝術的一大特色。
珍品田黃石
田黃石,數百年來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舊寵”,除了田黃本身蘊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內涵外,還因為田黃石材稀缺。田黃屬傳統雕刻石材壽山石中的上品,出產於福建壽山鄉一條名為壽山溪的西邊古沙層中,至今已有數百年的開採歷史。由於多年的開採,田黃石材已趨枯竭,石材價格猛漲。以前說“一兩黃金一兩田黃”,時至今日,一兩田黃的價格早已比一兩黃金高出好幾倍。田黃石產地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區的壽山鄉,鄉中有一條約1千多米長,寬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黃石的出產地。田黃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個 原因是因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崐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
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田坑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珍品。有著“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故被人們稱之為“帝石”。
田黃石傳說
關於田黃石的由來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是鳳凰鳥蛋所變……
據說還有史書記載:鹹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玉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一枚“三連章”縫在棉衣里。這些官方的、民間的傳說無疑給田黃石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田黃石價值
田黃石質地寶潔、透明、通靈,肌里紋路隱約如絲,明顯細緻,宛如蘿線紋。壽山石的筋格有好幾種,而田黃石的筋格唯有紅色盤格一種,在一塊田黃石上表里的色調是可能變化的,因此,田黃石方章價值更高。將田黃石鋸成方章,前人謂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這是因為田黃石很難從外表看出其色調是否表里一致,鋸開來也許數倍增值,也許價落萬丈。田黃石大多為卵狀,故用手撫摸時會有圓順溫潤之感,一塊好的田黃石還須經藝術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圓雕和製成方章。
近年來,田黃石日漸稀少價格扶搖直上,易金三倍之說早已過時。拍賣市場上田黃石價格火爆,一方幾十克重的田黃舊印動輒幾萬、十幾萬元,件頭稍大的上品,可以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
相關知識
田黃品鑑方法一、石色
既然是田黃,直觀的第一眼就應當是它的顏色—“黃”,這必須放在首位。因為黃顏色是中華民族的正色,是國色,“黃”和“皇”又是諧言,和封建社會的皇帝沾邊。這無疑會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所以,田黃的“黃”,就要求黃得濃艷俏麗,黃得嬌美醒目,黃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燦爛。如果外面有包裹著的皮質層,如“銀包金”、“金包銀”、“烏鴉皮”等品種,也應當要求色差大,黃白分明,黑黃清晰。
二、石質
石質: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如果仔細觀察,會煥發出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田黃的品質高低優劣一般以“六德”作為欣賞、品判的標準,即細、潔、溫、潤、凝、膩。上品的田黃,可集凝結、脂潤、通透、純淨、細膩為一身,寶光四溢。握於手中,如同嬰幼兒的肌膚,溫嫩細潤無比。平時即使不加養護,也能保持濕潤,無乾燥之感。
三、石形
石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稜角。這是由於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田黃“無根而璞”,出土時均為橢圓狀,一般人不忍取方正。那么,如果是橢圓形,則應儘量取飽滿、渾圓、規矩,長、寬、厚比例協調的為好。在形的方面,寧要小巧而別致的,不要選擇大而平庸者。
四、石工
除上述三點外,上品田黃玩件、印章還必須要有製作工藝。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田黃亦然。即便是質優的田黃,如未雕未琢,無鈕無工,充其量也僅是一塊上等石材,一方美石而已。
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蔔紋、紅筋等六個方面,可依此來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