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山還願會

祭山還願會是四川省濟州龍溪一帶羌族民間的一種祭祀活動。反映了古羌人在生產力極端低下,物質生活萬般匱乏的情況下,把人身的自我意識賦予自然界的一切,並作為異己力量加以崇拜,力圖通過這種崇拜改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祭山還願會

這是四川省濟州龍溪一帶羌族民間的一種祭祀活動。祭山還願會是龍溪鄉羌民的大典。羌族一般居住在高山峻岭,認為民眾、牲畜、莊稼等一切生靈全靠山神保佑,坐位在“祭山會”上祈禱天、地人間諸神,保佑羌人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地方太平、百事順遂。祭山的時間各地不一,一般是在農曆正月、五月、十月、一年一次或二三次。羌寨附近的山上一般都有一叢茂郁的老樹組成的“神林”,樹前的空地便是祭祀的場所,祭祀處修有石塔,主有數個代表諸神的白石,由輪流擔任的會首以及會首的得力助手協助籌備。龍溪鄉一帶的祭山會多在五月火月。祭山儀式一般由本寨會首牽頭,巫師主持。羌語稱“釋比”、“許”或尊稱為“阿爸許”,是一種不脫離生產勞動的宗教師。是羌族中的知識分子,甚至起著某種精神領袖的作用。釋比僅限於男性充任,可結婚成家,他們沒有宗教性的組織或寺院,但供奉歷代祖師和“猴子童子”。據傳,金絲猴是巫師的護法神,所以他們供奉的祖師爺和使用猴頭法器,頭戴的猴皮帽均與金絲猴有關,就是他們跳神時的步法-常用的兩腳緊緊的併攏,上下左右跳躍據說也象徵著猴子的步法。巫師的傳授除少數是袋子相承外,一般教師經過三年艱苦的跟師學藝而來,先學敲鑼、打鼓,背誦咒語。入門後再學拉鐵鏈、穿鐵鏵、踩紅鍋、舔鐵鏟、撈油鍋等巫玉,這些本領掌握之後,才可以出師。出師後由師父送給一套測聲器,巫師的法器有猴頭帽、竹帽、羊皮鼓、神棍、師刀、猴頭、銅鑼、令牌等,而以猴皮帽和猴頭最為貴重。祭祀前備好祭祀所用的柏枝、松明、香、燭、紙、鞭炮和豬腰、青稞咂酒、公雞等,再選擇“神羊”,祭山所用草羊,以往由寨內養羊房自願奉獻,經過細緻挑選的純色公羊牽到會首處,經“釋比”再次評選,得到會首和“釋比”首肯後,用五色布條做成彩珠掛在羊角上,“釋比”給“神羊”念“解穢經”。羌寨里的青年還要到山裡挑選二根碗口粗的杉桿,剝皮後留下頂端椏枝十二枝,椏枝上插白色小旗,杉桿嵌上繫著五色的彩紙栽立於“神林”前的空地上,其意義有兩種傳說:一是代表十二尊神;一是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太陽偏西,莊嚴肅穆,充滿著神秘色彩的祭山儀式開始。除了喪家、有產婦的人不能參加外,寨內十二歲以上的男性都要參加。坐位身著盛裝,帶著月牙形或三叉形的饃饃,執事人員牽著羊子,“釋比”敲著羊皮鼓邊舞邊唱。眾人在“釋比”的帶領下,順著崎嶇的山路到“神林”處靜候。“釋比”交給執事人員一些白紙小旗,以示“忌神路”。規定:自祭祀起,三日內人畜不得街,如違者視其情節,重則重還一壇願,輕則則用“刀頭”、敬酒,請“釋比”給神還一隻公雞方可了結。到達神林後,“釋比”手執點燃的柏枝圍繞杉桿邊走邊念咒語,給所有參加祭祀的人員及願雞、願羊解穢驅邪。咒語為羌語,大意為:穢氣到處都有,人、雞、羊、杉桿上也有。人解了穢氣,神才能接納。今天弟子用點燃的香柏枝熏除了人間的一切穢氣,神靈啊!請高高興興來領受。“出學”完畢,“釋比”帶領大家從已點燃的析枝上跨過羊。“神羊”、雄雞、祭品也要用柏枝煙霧熏,以除穢氣。羌人認為,天神是民族的老祖宗,山神是管水、山和森林的,地神是管土地,牛王是管衣食的。這四尊神對眾生有功,需要還羊願。“釋比”將四隻羊分配給四尊神。“釋比”身穿短褂、白裙,頭戴金絲猴皮做的三尖帽,手搖鈴鐺,用羌語念抖羊詞,請四神認定自動控制的祭羊,領會眾生的供奉。執事人員往羊身上潑冷水,在羊耳朵內放進青稞籽。羊因受冷水刺激發抖,“釋比”就根據羊抖的情況,來預示來年莊稼的豐歉,一直到羊身上的水滴抖完,羌民認為諸神已滿意地領受了供奉為止。這一過程稱為“抖水”。在祭山還願的過程中,“釋比”念誦經文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份。經文祭山、還大願、設壇敬神時才誦的“上壇經”。“釋比”演唱時,左手執羊皮鼓,右手拿著鼓捶,神情莊重,按經詞的韻律邊唱邊敲擊。譯為漢文為:千千兵馬、萬萬神軍,從前羌民風餐露宿,靠了石匠砌起房屋,才得安居樂業,可惜身體不好,骨瘦如柴。羌民無奈,在神前許下大願,來年莊稼收了,豬養肥了,酒做起了,五穀之神不吃,羌民不敢吃,所以現在敬酒還願……讓全寨老少男女雹災無災無難,無病無痛,走東趕西,大吉大利……誦完經文,“釋比”將早已準備好的用蕎面做成的野豬、老熊等破壞糧食作物的野獸模型,放到一塊小木板中央,再將做好的一隻狗和一隻貓放立在兩旁,用來警示害物。“釋比”念咒語,列數害物糟踏莊稼的種種罪惡,最後手執“神刀”將它們剁碎,並大聲用羌語問詢眾人:“害物消滅了沒有?”在得到大家肯定的答覆後,“釋比”將剁碎的蕎面捏成一個圓坨,含著咒語將它塞到附近的山洞或牆洞,並把用蕎面做好的狗和貓放在洞口的兩旁,封閉洞口,意喻害物從此再不會危害莊稼。以上儀式結束已是深夜,鳴炮三響後,會首給諸神磕拜完畢打開咂酒罈,請“釋比”做“取達”。“取達”為羌語,意為請天神領受祭品,“釋比”雙手平握酒桿,用羌語向天神稟白:今天羌人將自種自釀的青稞咂酒敬獻給您和諸神,請來領受和品嘗我們的心意。
黎明時分,開始還願。執事人將“神羊”分別牽到天神、地神、山神、牛王四位神位前跪著,“釋比”在每尊神位前邊擊鼓邊唱邊跳,身子略朝前傾,雙膝微曲,呈半蹲姿勢,“咚咚咚”擊鼓三次,左腳向斜上方跨出一步,再擊鼓三次,左腳退回原地,直立身體,目光正視神位,面帶微笑。然後右腳又恢復左腳動作開始 舞蹈。口中念誦還願經文,當經文念誦完畢,“釋比”立即下跪,執事人員這時已將羊子殺死,鼓點也由急而漸緩結束。儀式最後,“釋比”借諸神旨意向年輕一代講述羌族先祖豐功偉績和艱苦創業的歷史,要求全寨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懲惡揚善,並由有聲望的策劃者、或者寨首,宣布鄉規民約等事項。整個祭山還願會活動至此結束,各戶人領取所分的肉和湯,執事人員肩扛羊皮,向寨子走去。“釋比”擊鼓邊舞邊唱“下願詞”,鳴炮三響,眾人跟隨“釋比”演唱下願詞。這時,每戶在家的婦女都走到寨前迎接,向“釋比”和參加祭山還願會的人問候,說些“辛苦”的話,“釋比”也向迎接的婦女封贈“吉利”的話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