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介紹
每年的二月初八日,遠近的納西人云集玉龍山麓的三多廟,用全羊作犧牲舉行稱為"三多頌"的隆重祭拜儀式。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氣氛莊嚴肅穆。屆時各家各戶也要在家中烹製食品,燒香祭拜。"三多"是納西族的本主神靈和最高保護神。傳說是騎白馬、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的戰神,常常顯聖,保護著納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納西人信奉。
人們也認為"三多"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三多,是納西族信奉崇拜的戰神,也是納西族的護佑神。
相關傳說
關於三多神,傳說有三:其一:有位獵人(《乾隆·麗江府志略》說是木氏土司的先祖麥琮),他經常帶著獵狗,拿著弓箭出沒在玉龍山麓的山林里。一天,他突然看見一隻雪白的獐子從綠林里縱了下來,他拈弓搭箭,未及射出,須臾,那獐子變成了一個閃亮的白石。獵人好生奇怪,將這神奇的白石背下山來,開始輕飄若雲,後來重如鉛塊,背著走著,到了北嶽廟處沉得走不動了,便歇在那兒,哪想那奇石似生了根兒,一絲一毫也挪動不了。這事似長了翅膀,在玉龍山下的納西人中到處飛傳,都說那白石是神變的,便在那兒建起三多(北嶽)廟,塑起偉武的神像,並尊稱為"阿普三多"。每年二月初八日,獻上犧牲羊及其供品,燒香祭祀心中大神。自此,納西人每每出征打仗,或抵禦來犯之敵,在敵強我弱之際,常見三多大神騎著高大的白駿馬,穿著白盔白甲,持著鋒利的武器,帶領兵馬前來助威助戰,一時納西將士勇氣倍增,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其二:被稱為納西交響樂的《崩時細哩》中,那場納西部落和崩部落的戰爭中,納西部落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三多出了一個妙計:讓來攻打納西部落酋長的崩部落酋長命他的將士先在白水河邊過夜休整,讓他們吃肉喝酒來個痛快,好讓明天在戰場上個個精神抖擻。煮大塊肉時,便叫伙夫把湯水都煮幹了方讓將士們食用。崩將士們把煮得又泡又粘的肉塊拿戰刀一塊一塊地去割吃,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肉飽酒足後,一個個把戰刀插入刀鞘。第二天,崩部落酋長帶領的將士突然在崩時(白沙)遭到納西部落士兵的伏擊。崩將士欲揮刀迎戰敵人,怎奈一個個拔不出戰刀-被肉膠牢牢地粘在刀鞘里……崩部落大敗,酋長死於非命,鮮血流成--納西語稱"三思吉"。
其三:傳說從麗江西邊遷來三兄弟,長兄住在玉龍雪山西坡太子洞,二兄住另一座山上。"三多"是老三,曾住玉龍雪山西坡懸崖中。他穿白甲、戴白盔、執白矛、跨白馬,曾對一個國王說:"你每天供獻我三隻獸,會享大福。"國王照辦,卻久不見大福來臨,王后埋怨說,家畜都供獻完了,福在哪裡?三多出現了,他說:"我打算讓一半天下尊你為國王,為什麼私下怨我?我要回玉龍雪山去了,供獻的東西加倍還你。"說完,把國王供獻的家畜、錢幣都還回來了,還比原來多了10倍,可是這個王國卻一天天弱下去了。三多又託夢給麗江的納西首領麥琮說:"麥琮,我是三多,從北方來幫你作戰,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有使你的王國幸福的願望,切勿三心二意!"說完就化成白麝消逝了。此後,麥琮每上戰場,總看到有一個白色勇將助陣,打完勝仗,風起雲湧,什麼都看不見了。平時,三多也秘密幫助麥琮。麥琮打獵,常見一隻白麝在玉龍山時隱時現,卻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獵犬圍著一塊白石頭,人們把它抬起,石輕如紙,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動。獵人們拿米飯供獻,禱告要它變輕,結果又變得很輕,到山下現在蓋三多廟的地方,又抬不動了。
忽必烈南征大理,納西人協同作戰,得到了三多神的相助,取得了勝利,故忽必烈敕封三多為"大聖雪石定國安邦景帝",明萬曆間,納西族木氏土司還大興土木,重拓三多神廟殿宇,鑄大鼎、大鐘,詳紀三多種種聖跡。久而久之,三多便成了納西人心中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戰神,庇護玉龍山下幸福安泰、繁榮昌盛的護佑神。所以,每年二月初八,都要備上豐盛的祭品,到北嶽廟供奉三多,祈求三多,感激三多。
節日特色
傳說因三多屬羊,所以人們每年農曆二、八月的羊日都要祭祀三多,其中二月的最為隆重,香火之盛,為當地所有寺廟之冠。同時還要進行聚餐、對歌等活動,非常熱鬧。詩歌中說:"年年春二月,戶戶祝三多"。如今三多節已於1986年8月29日經麗江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通過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為法定的納西族傳統節日。
一年一度的三多節,是納西族保護神三多的生日,是整個納西民族的生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八,麗江納西人身著節日的民族盛裝,從山裡平壩,四面八方雲集到北嶽廟,在三多面前供上飄香的美酒、肥美的肉食,焚燒旺盛的香火,跪拜磕頭,虔誠祭祀,求願三多神護佑納西人幸福安泰、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然後在廟宇四周的大樹下、溪水旁,青煙裊裊,圍聚野炊;在古剎門前的場地上,連日晝夜,高歌踏舞,盡情歡樂。二月的麗江,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紅李白,菜花嫩黃。玉龍雪山下,無數花多競相開放,正是麗江踏青遊春的好時節。因此,除祭拜活動外,人們還郊遊野餐,舉行賽馬、對歌、跳舞比賽等,還要到距離北嶽廟不遠的玉峰寺觀看那株著名的、怒放著的"萬多茶花"。
從1983年以來,三多節不僅成為了麗江納西族民眾最盛大的節日,同時也成為了北京、昆明、四川等地納西族同胞歡慶聚會的節日,大家用充滿納西民族特色的歌曲、服飾、書畫等形式展示了納西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共同緬懷護佑神--三多,展示了納西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隔山隔水割不斷的濃濃納西情懷。
精神傳承
節日最本質的意義,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的根脈。每個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是一幅絢麗的畫卷,從遙遠的歷史一直鋪陳至今。三多是納西人的保護神,是納西人的聖山--玉龍雪山的化身,是納西民族精神的化身,千百年來激勵著納西人民艱苦奮鬥,上下求索,"玉龍作枕頭,金沙作腰帶,赤虎當馬騎,神鹿當耕牛",創造了獨特璀燦的民族文化,使納西族享有了"小民族創造了大文化"的盛譽。納西族著名學者周善甫題北嶽廟聯猶在耳際:恩溥是善耕牧、善歌唱、善戰鬥的神祗,曾為斯士灑熱血;納西乃多英雄、多才俊、多能手之民族,願以自強薦心香。
三多節,這納西兒女美好的節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以濃烈的民族氛圍,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凝聚著各地納西兒女,吸引著遠道而來的中外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