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神聖的自我》這部心靈作品確實催人上進,為讀者指點迷津,她為人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她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導師,時刻給予我們諄諄教誨……
作者簡介
韋恩·戴爾,1940年5月10日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底特律,是一名美國深受歡迎的自助導師,暢銷書作家與演講大師。他於1976年完成的《你的誤區》一書至今銷最高達3000萬冊,成為常銷不衰的經典。被譽為“一本將人本主義思想帶給大眾之作”。他青少年時期便成為一個孤兒,後於韋恩州立大學獲得教育博士學位.擔任紐約聖約翰大學教授。
韋恩博士最早從事學術研究,經常在出版物上發表文章。他在聖約翰大學做了一次關於積極思考與自我激勵的演講。並深深打動了那些剛人校的學生。一位文學經紀人建議他將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寫作成書。這便是他的第一本暢銷書《你的誤區》。
此後,韋恩博士又在演講、寫作方面取得更大成功。他出版了系列暢銷書和有聲圖書、DVD。讀者和聽眾更喜歡韋恩士這種弘揚和發展西方新思想的運動,重塑讀者心靈的作品。他的書巾滲透著舟己點滴生活經歷.凝聚著智慧積累。韋恩博士目前已經完成了三十多部解決人生問題的著作,成為無數讀者的心靈導師。
媒體推薦
韋恩·戴爾帶我們走上了上條精神戰勝自我豐義的神聖歷程。對於那尋求令人欣喜的精神經歷的人們,對於那些把完全自由視為人生最終標的人們,這本書無疑可提供極有價值的指導。
——狄帕克·喬普拉(著名暢銷書作家和醫生)
我被《神聖的自我》中所蘊含的美與智慧深深啦歿引。韋恩·戴爾所寫的這本書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富有意義.引人入勝,可以和我一生中所閱讀的任何一本書相媲美。這本書肯定可以被放在為經典著作所預留的小書架上。
——路易斯·L·海伊(著名暢銷書作家和出版商)
韋恩·藏爾在他的這本新書中,鼓勵我們行動起來,走出自身的局限,拋棄自私自利的做法,樂於幫助他人。對那種最終自由的神聖追求,是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派屈克·萊利(美國NBA功勳教練)
目錄
第一篇 為神聖之旅做好準備
第一章 你人生最大的挑戰
神聖的能量
你的神聖追求
對你人生的獨到見解
你為何來到世間
體驗自我意識
做出成為自由者的決定
自由的一種激進解釋
你在創造過程中的作用
如何迎接自由挑戰
第二章 認識到你過去的局限
上升到下一個層次
把你的個人歷史拋在身後
如果你不是你的過去.那么你是誰
第三章 放棄舊的觀念
誤區一:越多就越好
誤區二:我目前的境況都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
誤區三:理想主義不能與現實主義共存
誤區四:只有一種存在,而且它是物質的
誤區五:我們相互分離,而且與其他人在本質上截然不同
誤區六:“我們”對“他們
誤區七:卑鄙專橫之人應該被拋棄在為人遺忘的角落
誤區八:目標是成功的根本所在
誤區九:你必須時刻都有最佳表現
誤區十:夢想不是現實
第二篇 進入更高意識層次的四大關鍵步驟
第四章 消除懷疑
你了解什麼,你相信什麼
恐懼與懷疑
信仰是消除恐懼與懷疑的一劑良藥
堅信和挫折
如何消除懷疑
第五章 做自我的見證者
做個見證者意味著什麼
為何要成為見證者
觀察的四大類型
如何在生活中實踐見證者法則
第六章 停止內心對話
內心平靜及內心對話
通向“沒有更多對話”的階梯
祈禱及你的內心對話
如何進入內心對話
第七章 讓更高層次的你從“自我”中解脫出來
審視“自我”
“自我”的七大主要特徵
真正的自由與虛假的自由
第三篇 超越“自我
第八章 從騷動到平靜
用平靜祥和來取代騷動不安
導致你無法收穫平靜祥和的典型做法
“自我”通過製造騷動不安而給你帶來的危害
讓平靜和諧永駐你的人生
第九章 從欺騙到真理
透過表面認識真理
你的“自我”蔑視真理
從虛假走向確實
真理的光芒為何不能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當你選擇欺騙而非真理時你的“自我”之所得
如何擺脫欺騙.接受真理
第十章 從害怕走向關愛
把害怕轉化為愛
關注害怕與關注愛
一些典型的基於害怕的行為
你“借用害怕而非愛”之所得
把愛而非害怕融入你人生的方法
第十一章 從外錶轉向內在實質
超越表面的世界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養成追求外表的不良習慣的
“自我”為何要控制你的人生
如何擺脫注重外在這一習慣
第十二章 從力求到抵達
向抵達轉變的幾大要素
典型的力求行為
“自我”為力求而建立的支持體系
走出力求誤區的一些建議
第十三章 從支配到忍讓
用忍讓取代支配
你的信奉權力主義的“自我”在作怪
“自我”如何從獲得支配地位中得到酬報.它為何害怕你的高級
自我的忍讓
如何讓高級自我指導你培養更多忍讓精神
第十四章 從毒性到純潔
純潔你的思想
使自己擺脫反面思想
純潔你的情緒
淨化你的行為
你的“自我”助長毒性而非純潔可得到的補償
保持身體、思維和精神純潔的新途徑
第四篇 走向一個擺脫“自我”的世界
第十五章 創造一個神聖自我的集體
低估世界的“自我”
……
文摘
這種觀念與前面那種觀念有些聯繫。倘若你能夠認識到你與其他所有人都相互聯繫,那也就沒有“他們”之說。然而,你一直受著“他們對我們”的文化的影響。這種文化所打出的一些招牌如下所示:
“我們”是一家人。在這個家庭之外的每個人都是“他們”。
用這種家族的方式來衡量的話,你知道你的歸屬。倘若這種方式不起作用,那么:
“我們”是家庭中的一些人。一些家庭成員被排隊在“我們”這個團體之外。他們隨後便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或者: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由你和你的親人所組成的家庭:你自己,你的配偶及你的孩子。然而,倘若孩子們樹立了不同的價值觀念,那么:
“我們”是你及你的配偶。除你們倆之外的每個人都是“他們”。但現在你開始注意到你的配偶也不能完全與你保持一致,因此:
“我們”是你及你的新配偶,或者再包括你與新配偶所生的孩子。你以前的配偶被你劃人“他們’’的行列。但現在你注意到你新的家庭成員之間也很難保持一致,因此:
“我們”是你的同事。而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的每個人都被你列入“他們”的行列。但不久之後,你就開始注意到,和你一塊兒工作的不少人都想乾你那份工作,而且在競爭著你的職位,於是你在劃定誰屬於“我們”時,把目光轉向……
這看起來就是在做傻事,而你知道,做傻事也有做傻事的出發點。這種以自我為出發點的考慮方式,被用來闡釋誰和你一心,誰不和你一心。
我多次被告知,基於其他有著相同職業證書的人舉辦講座時的收費標準,我可以收取更高一點的講座費。當我被告知這一點時,我覺得這就像是“我們”對“他們,,的情形,這在我的一生中是不能被接受的。別人對我說的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要求多支付我一些講座費,“他們”會滿足我的要求。然而,我把我自己看作與所有的人相互聯繫,如果我那樣提要求似乎要的費用有些高的話,那么我就不會那樣做。
我的目的就是讓我的信息在這個世界廣為傳播,幫助人們知道自我依靠,並能與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意識合作。越多的人能夠聽到這個信息,我的目的就越多地被實現。因此,我現在鼓勵我講座的贊助人把我講的內容都錄製成磁帶,而且讓他們自己留住銷售磁帶的全部所得。
聘請我講座的那些人,不再是被歸為“他們”的類型中的一部分了。我們都是“我們”中的一員,我們在教全球的人學會自我依靠,並且幫助改變這個世界的意識。那些聽過我的錄音帶的人想聽更多的錄音
……
【如何成為“神聖的自我”】
在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了“神聖追求”這一概念。他說“我把發現神聖自我的過程叫神聖追求。”他又說,我們還有一個本我,本我是精神主體,所以我們就可以認為,擁有精神的我,是神聖的我。
隨後,作者提出了“精神力量”這一名詞。也就是說,精神力量統稱“精神”
所以作者列舉了許多種精神力量。
筆者自行歸納了一些,僅供參考。
智慧 寬容 善於實踐 善於觀察和創造 奉獻 平和的心態 樂觀 欣賞 樂於助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