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作了如下的描繪:“高上神霄, 去地百萬…… 神霄之境,碧空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況此真土,無為無形。不有不無, 萬化之門。積雲成霄,剛氣所持。履之如綿,萬鈞可支。玉台千劫,宏樓八披。梵氣所 乘,雖高不巍。內有真土,神力固維。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見神霄是指道教神仙 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蓋取其高遠尊貴之義。
創始人
神霄派的創始人,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據《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語》稱,王文 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號沖和子,江西建昌南豐人。自稱早年遇火師汪君於揚子 江,授以飛神謁帝之道,後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澤),遇一老嫗(據說是電母),授 以噓呵風雨之文,再經汪君指點,乃能役鬼神,致雷電。此後,除旱治疾,濟人甚眾, 名聞江湖間。據趙與昔《賓退錄》卷一《林靈素傳》載,永嘉道士林靈素曾向宋徽宗推薦王文卿。該《傳》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師大旱,上命林靈素乞雨,未應。蔡 京奏其妄。林靈素奏請徽宗急召建昌軍南豐道士王文卿,謂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 與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執簡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 凝神殿侍宸,賜號“沖虛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數以修政練兵為請,徽宗不納, 乃拂袖還南豐。高宗即位於江南,聞文卿猶在世,累遣使徵召,不赴。於紹興二十三年 (1153)卒。建立
在神霄派創建過程中,林靈素對該派亦有建樹。據稱,他游西洛時,路遇一道人, 姓趙,與之交遊數載。一日,道人去世,遺囊中有書三冊,名曰《神霄天壇玉書》 ,或稱《五雷玉書》 ,寫明“付與林某”。後復見趙道人,告之曰:“予乃漢天師弟子趙升 也。向者所受《五雷玉書》,謹而行之,不可輕泄,即日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 據說該書“有神仙變化法言,興雲致雨符咒”,林靈素得此書後,“豁然神悟,察見鬼 神,誦咒書符,策役雷電,追攝邪魔,與人禁治疾苦,立見功驗。”政和六年(1116), 因徐知常引薦,被徽宗召見。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 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長子,號長生大帝,陛下是也。”徽宗大喜,詔將福寧殿東所建之玉清和陽宮,改名玉清神霄宮,諸州之天寧觀改名 神霄玉清萬壽宮,中祀長生大帝君(實為徽宗)、青華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聲勢益盛。張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亦對創建神霄派有貢獻。張宇初《道門十規》稱:“神霄自 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陳、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其中 的張,即指張繼先。張繼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頌》 ,以闡發雷法理論。
神霄派為了標榜其教之古遠,稱其教源出於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聖境元始法王, 火師汪真君則為闡教之祖師。宣稱王文卿之法術即為火師汪真君親傳。但火師汪真君何許人也?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卷五《火師汪真君傳》載,汪真君,名子華,字 時美。唐玄宗開元二年(714)生於蔡州汝陽縣(今屬河南)。年四十,而三舉不第,乃 棄儒學道,與顏真卿同師白雲先生李約,再師赤城先生司馬承禎。後遇安祿山之亂,棄 家南遊,住南嶽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虛元君幸南嶽,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備,於德宗貞元五年(789)飛升。據此,火師汪真君雖有其人,但無傳習神霄雷法之事跡;然而有關王文卿之傳記皆雲其於北宋末親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術。 但此時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餘年,何得親授?由此可見主文卿輩劾召雷雨之術,並非出 於火師汪真君,實乃王文卿輩之自創,因而神霄派之歷史,也只能始於王文卿。
特色
神霄派以傳習五雷法為事,謂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災。這是神霄派區別於其他道派的主要特點。其理論基礎是天人感應與內外合一說。謂天與我同體,人之 精神與天時、陰陽五行一脈相通,此感必彼應;而其基礎又在於行法者平時的內修(內丹修煉),行法者內修功行深厚,風雲雷雨可隨召而至。王文卿云:“斬勘五雷法者, 以道為體,以法為用。內而修之,斬滅屍鬼,勘合玄機,攢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濟,金木交並,日煉月烹,胎脫神化,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則新除妖孽,勘合雷霆, 呼吸五氣之精,混合五雷之將,所謂中理五氣,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 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 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曰暘而暘,曰雨而雨,故感應速如影響。”歷史
繼王文卿之後,有薩守堅者,以神霄雷法聞名於兩宋之際。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禮志》謂其為蜀人,在宋徽宗時,從王文卿、林靈素學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則謂其為山西汾陽人,自稱汾陽薩客。虞集《靈惠沖虛通妙真君王侍宸記》 稱他“見侍宸(王文卿)於青城山,而盡得神秘,游東南,禱祈劾治,其神怪有過於侍 宸者。”他撰有《雷說》《內天罡訣法》《續風雨雷電說》等文,以闡述神霄雷法。其《雷說》云:“法本諸道,道源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會一氣之精神,以吾之造化, 適量五行之造化,則道法妙矣!”“學者無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於二氣, 二氣分而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氣,運五行之氣為五雷,則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 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斯答耶?”“會此之道,參此之理,則二氣不 在二氣,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為風,運而為雷,噓而為雲,呵而 為雨,千變萬化,千態萬狀,種種皆心內物質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視內丹 修煉,以之作為行法的基礎。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區十分流行。有稱傳自王文卿者,有稱傳自林靈素者,有 稱傳自張繼先者。虞集《正侍宸記》謂王文卿於南宋初逝世後,得其傳者,唯新城高子 羽,子羽傳臨江徐次舉,次舉傳金溪聶天錫,天錫傳臨川譚悟真,人稱譚五雷。入元後, 譚悟真仍活動於人間。宋洪邁《夷堅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術著名,其徒 鄭道士得其五雷法,往來筠、撫諸州,為人請雨治祟,召呼雷霆,若響若答。南宋理宗時道士劉玉(字清卿)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後序》,記有林靈素所傳一系,稱:“火師傳與玉真教主林侍宸,林傳與張如晦,後傳陳道一,下付薛洞真,盧君野。次以神霄派脈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盧君化於劍江,將解,而枕中出其書 以付玉。法傳盧君,而派繼徐君。”
《道法會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緒餘論》又記張繼先所傳一系,稱:“地*一司之 法,實起教於虛靖天師(張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引者注),次顯化於天寶洞主王宗 敬真官,青城吳道顯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鍾明真人,相繼而為宗師。其後 如江、浙、閩、蜀、湖廣,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寧幾人。”以上所列諸人的事跡皆不 祥。
南宋時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傳神霄五雷法。白玉蟾《翠虛陳真人得法記》稱,火師 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義傳法給陳楠,陳楠傳之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曰: “真師(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長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漢臣授 之先師陳翠虛,翠虛以授於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道法會元》卷一百四《高上 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所列師派即為:玉清聖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長生大帝…… 火師真君汪康民,辛忠義,陳楠,白玉蟾。《道法會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隱書》所 列師派稍有不同,為:李亞,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說明南五祖之陳楠、白玉蟾確係神霄雷法的重要傳人。
由上可見,南宋時期傳習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當時傳法頗盛。不僅如此, 當時各個支派中又隨時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該派的傳衍既盛且雜。《道法會元》卷二 百五十三《地緒餘論》稱,起於虛靖天師的地*一法,傳至後來,“則有蘇道濟派,溫 州正派,李蓬頭派,遇矅卿派,玄靈續派。如此等類,數之不盡。千蹊萬徑,源析之分, 使學者莫之適從。”明張宇初說:“神霄則雷霆諸派始於玉清真王,而火師汪真君闡之。 次而侍宸王君、虛靜真君、西河薩君、伏魔李君、樞相許君。倡其宗者,林靈素、徐神 翁、劉混康、雷默庵、萬五雷、方貧樂、鄧鐵岩;而上官、徐、譚、楊、陳、唐、莫而 下,派亦衍矣。”又稱“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 莫諸師,恢弘猶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師授,或一將而數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 亦異,以是訛舛失真,隱真出偽者多,因而互生謗惑。”可見神霄派在南宋時期傳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雜亂。入元以後,傳林靈素、張繼先者轉衰,傳王文卿者較盛。
約生於南宋理宗寶慶(1225~1227)年間,卒於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初 從四川青城山丈人觀徐無極受五雷法,繼聞鄒鐵壁(或作筆)得王文卿斬勘雷書,秘不 傳,乃委身童隸事之,終獲受其書。於是“召雷雨,破鬼魅,動與天合。
雖嬉笑怒罵,皆若有神物從之者”。元世祖曾召見試其術“有驗”,有旨令掌道 教事,以老耄辭,遂給驛南鏇。此後,佯狂避世,浪跡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眾,但所 得王文卿之秘籍,一如鄒鐵壁,不輕易授人,因此得其真傳者,唯王繼華與潘無涯二人。 後“繼華授張善淵,善淵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雲,而玄真尤號偉特”。 周玄真,字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興),後遷姑蘇(今江蘇蘇州市)。從步宗浩 受五雷秘文後,祈雨治疾,頗有奇驗,享譽於元明之際,明初卒。前引虞集《靈惠沖虛通妙真君王侍宸記》又記王文卿所傳高子羽一系,傳至譚悟真時,已由宋入元。後譚悟 真傳廬陵羅虛舟,虛舟再傳蕭雨軒、周立禮二人。周傳其子,蕭則傳胡道玄。道玄,波 陽人,人稱“神霄羽客”,行道於關、陝、荊、襄、江、漢、淮、海、閩、浙之間。此 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實之,吳之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曾得莫月鼎 不傳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起為廣德路道錄,元室賜號體仁守正弘道法師。還有 王惟一亦傳莫月鼎之學。王惟一(?~1326),號景陽子,括蒼(今浙江麗水)人。 其所著《道法心傳》稱,曾得莫月鼎和鄒鐵壁之秘法。該書對雷法多所闡揚。元代神霄派除莫月鼎一系十分昌盛外,還有其他一些支系同時活動。《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莫月鼎傳》云:莫月鼎“與同郡西野沈震雷真人同師事鐵壁鄒真人”。 “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來,惟真人(指莫月鼎——引者注)與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 盛於西江,昌於東吳。”即莫、沈兩系皆分別傳衍於蘇、浙、贛、閩、廣等地。唯沈震 雷一系不見其他記載,故未得其詳。
入明以後,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動。除前述莫月鼎一系傳至周玄真,享譽於元明之際 外,又有周思得顯名於永樂間。據錢謙益《列朝詩集》載,周思得,字養真,錢塘(今杭州市)人。“行靈官法,先知禍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從,數試之不爽。招 弭祓除,祈雨禬兵,鹹如影響。乃命祀靈官神於宮城西。思得歷事五朝,年逾九十, 賜謚弘道真人”。
據《萬曆野獲補遺》卷四和《明史·禮志》載,周思得所行靈官法,是薩守堅弟子 王靈官(名善)傳下的。因周思得行之有驗,成祖乃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王靈宮為隆 恩真君,並建廟祀之。此後傳奉薩守堅道法的道士,繼續傳行,稱“西河派”,或“天 山派”,其詳無考。
中國道教派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箍的宗教。創立於東漢順帝時期。在文化傳統上,道教承傳了華夏古代的傳統禮樂文明。現在,就讓我們去學習有關道教的知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