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區位

社區區位是指社區各個部分的區域位置及其相互作用的關係。揭示了城市社區中人口和社會功能機構在空間位置上的各種變遷模式。對區位結構與區位過程的分析,具體地揭示了社區區位的面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

社區區位

正文

社區各個部分的區域位置及其相互作用的關係。早期都市社會學家以人文區位學的方法研究都市社區,認為都市社區有自己特定的地形、地貌和其他環境特徵。人口在社區中的活動和分布往往以自然的和物質的環境特徵為轉移,在互相作用中形成一種自發限定的、特殊的空間布局和人群組織形式。城市社區中人口與環境的“自然”組織形式,同動植物群落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的生態結構極其類似,故稱為社區區位。古典都市社會學對社區區位的研究主要有:一是對都市區位結構的研究;二是對引起區位變遷的區位過程的研究。所謂區位結構,主要是指社區內不同人群與社會功能機構在空間中的地理分布,以及這種分布之間的相互關係。現有 3種影響廣泛的理論假說,分別提出了不同的都市區位結構模式。它們是同心圈理論、扇形理論多核心理論(見都市空間結構理論)。對社區區位結構的研究,主要探討社區活動中人群的社會結構、社會特徵與空間關係,以及人群和社會功能機構因土地利用的需要形成一定的地理分布規律等等。區位結構並非固定不變,在時間上具有流動性。在社區區位結構的變遷中,區位形成過程表現為7種不同的形式,即濃縮、離散、集中、離心、隔離、入侵、接替等(見人文區位學)。這些過程揭示了城市社區中人口和社會功能機構在空間位置上的各種變遷模式。對區位結構與區位過程的分析,具體地揭示了社區區位的面貌、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