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陀寺

寺始建於唐代,原名開元寺,明代改為磐陀寺。 現存大雄寶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 大殿正中,保存有三尊泥塑佛像,即佛家所稱“彌陀三聖”,又稱“西方三聖”。

磐陀寺位於成都邛崍市區西5公里之磐陀村。寺始建於唐代,原名開元寺,明代改為磐陀寺。因有大石如磐,故得名。現存之大雄寶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明正統二年1437年)培修。
其形制為單檐歇山式,而闊四柱三開間,進深亦然;平面呈正方形,邊長9.95米。檐下鋪作斗拱,殿內正中,有泥塑“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左為觀音,右地大勢至。三像皆跏趺坐於蓮台,高約2米。殿內四壁有明代壁畫,內容是描繪“善才童子五十三參”的佛教故事。壁畫中的各個故事,都以山水、樹木、流雲、屋宇、樓亭相間隔,使之上下銜接而又互相獨立成章。其筆力遒勁流暢,色彩絢麗,畫面結構嚴整,人物刻畫細緻,類似一部珍貴的古典連環畫。寺之前後尚存摩崖造像4窟。寺前一窟為元和十五年刊一佛二菩薩,左右外壁刻有浮圖及伎樂一隊。寺後五窟一為“千佛”,一為“淨土變”,另一窟為密宗造像,亦具唐風。明改為磐陀寺。現存大雄寶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大殿正中,保存有三尊泥塑佛像,即佛家所稱“彌陀三聖”,又稱“西方三聖”。殿內尚存的工筆重彩面,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