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張率傳》:“聽磬鎛之畢舉,聆《韶》《夏》之鹹播。”
相關詞條
-
鎛鍾
鎛(bó )〈名〉形聲。字從金從尃,尃亦聲。“尃”意為“展示花樣”。“金”與“尃”聯合起來表示“鑄刻有花紋圖案的鐘”。而一般的銅鐘器身外表光滑,沒有任何...
簡介 歷史 文物出土 -
克鎛
鎛是大型單個打擊樂器。貴族在宴饗或祭祀時,常將它同編鐘、編磬相配合使用。其特點是環鈕、平口、器身為橢圓形或合瓦形。
概要 介紹 -
特磬
特磬是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質地多為碧玉,也有靈璧石。整套十二枚,以應十二律。磬體為鈍角矩形,長邊稱鼓,短邊稱股。整套特磬磬體大小相同,...
介紹 參考資料 -
鍾磬
鐘磬,是古代兩種重要的擊打樂器,編磬的出現朝代不晚於商。1935年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崗殷代大墓,曾出土過玉制編磬一組,計十三枚,就證明了這一點。
鐘磬 古人是如何保證編鐘的音響效果呢 -
碧玉特磬
特磬是清代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質地多為碧玉,也有靈璧石。整套十二枚,以應十二律。磬體為鈍角矩形,長邊稱鼓,短邊稱股。整套特磬磬體大小相同,...
簡介 相關條目 -
曾侯乙編磬
曾侯乙編磬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由石磬編懸於架上,可擊奏旋律。常與編鐘相配,合奏“金石之聲”。曾侯乙編磬於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簡介 歷史記載 組成 特色 銘文 -
特磬[古代打擊樂器]
特磬,特懸磬,玉或石制。 殷墟出土的有半圓形與稍作曲折形的兩種,後多作曲折形。
歷史起源 外形特徵 典籍記載 -
秦龍紋繁鈕秦公鎛
秦龍紋繁鈕秦公鎛:這件秦代龍紋繁鈕秦公鎛通高38.5厘米,銑間距24.5厘米,鼓間距20.5厘米。平於,橢圓口,舞面封實,器身略呈立鼓形。四條透雕扁連環...
簡介 意義 -
鍾磬[詞語釋義]
鐘磬zhōng qìng:1.鍾和磬﹐古代禮樂器;2.佛教法器;3.指鍾﹑磬之聲。
釋義 形制 文獻 演化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