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署名。太宗淳化三年(992)置磨勘京朝官院,掌考核京朝官。同時置磨勘幕職州縣官院,掌考核幕職州縣官。次年,改磨勘京朝官院為審官院,磨勘幕職州縣官院為考課院。
相關詞條
-
磨勘
唐內外文武官員考課,由本司及本州府長官按規定考核其功過行能,分九等寫入考狀,由吏部與各道觀察使復驗,任期滿後,根據考績結果升降。為防止申報不實與升降不當...
磨勘介紹 宋代的磨勘 唐代的磨勘 -
三司都磨勘司
三司都磨勘司,宋三司所屬機構。端拱二年(989)置。掌審核三司所屬鹽鐵、度支、戶部帳籍,檢查出入之數。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任。
簡介 審計程式 參考資料 -
宋審官院
宋審官院,主管中下級京朝官的中央官署。
簡介 職責 -
三班院
三班院:宋代官 署名。雍熙四年(987)設定。掌管使臣注擬、升遷、酬賞等事。 元豐改制後為侍郎右選。
簡介 歷史變遷 -
審官院
六年(981)﹐設京朝官差遣院﹐簡稱差遣院﹐主管少卿監以下官員的考課﹑注擬差遣事務。淳化三年(992)﹐又設磨勘京朝官院﹐簡稱磨勘院﹐專任京朝官的考課事務。次年﹐改磨勘京朝官院為審官院﹐同年又廢差遣院﹐將其主管的事務...
-
考課院
宋官署名。淳化四年(993)改磨勘幕職、州縣官功過,引對黜陟。
簡介 -
宋朝政治制度
,此時另設審官東院管文銓,審官西院管武選;戶部尚書、侍郎職權,已由三司...”,其權位僅次於二府,在六部之上;禮部之外有禮儀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元豐...制度的演變宋朝的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與唐相同。照例不除...
沿革 機構 官制 特點 影響 -
答手詔條陳十事
三周年,即與磨勘。若因陳乞,並於中書、審官院願在京差遣者,與保舉選差不同...聞,並與改官,不隔磨勘。或有異同,各以所執取旨,出於聖斷。仍請詔下審官院...,文武百官皆無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無所稱者,至老不遷。故人人自勵...
簡介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主要內容 -
宋朝官制
的不是官階,而是差遣。至於“職”,一般指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和秘閣中...的大權。至宋代,官吏的選用,另設審官院,“除授者皆出中書,不復由吏部...
中樞官制 宰相制度 官職機構 文武官員 入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