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板調首先興起於河北省新城縣西娘娘莊村。賢寓調形成於河北省定興縣賢寓村。後者是前者的變體。
碰板調是民國元年(1912)由新城縣西娘娘莊的楊大仙(1876—1962)主持創立的。當時,京東有個叫小老公的(名字不詳)帶領一個碰板調戲班到附近何其營、太平莊一帶的廟會上演出,楊大仙見此調新穎動聽,便組織了本村幾個戲曲愛好者,跟了這個戲班三、四個台口,專學他們的唱腔。很快便掌握了基本唱法,並用此調先後排演了《送情郎》、《拾萬金》、《法門寺》等幾齣小戲,演出後,很受民眾歡迎。碰板調的劇目多至四十餘出,如根據小說自編的連台戲《混元盒》(從金光聖母點將起到收六怪止),連本戲《劉公案》、《九更天》,還有《走雪山》、《粉妝樓》、《繡鞋記》、《王少安趕船》、《豆汁記》、《書囊計》、《萬花船》、《桃花庵》、《大名府》、《燒骨計》、《鐵弓緣》、《秦香蓮》、《杜十娘》、《拾萬金》、《玉堂春》、《法門寺》、《殺樓》、《胭脂判》、《夜審周子琴》等,1949年後還演過現代戲如《藝海深仇》、《小女婿》、《二蘭記》等。碰板調的伴奏樂器文場以板胡為主,另外有二胡、三弦和笛子,武場用的是蘇傢伙。唱腔的主要板式有頭板、二板、哭板、散板、鎖板。碰板調的流布範圍較小,除西娘娘莊外,還有本縣的駙馬莊、定興的西辛莊、霸縣的仁莊子、固安的渠溝、涿縣的三城和三站、天津郊區的李家房子等地也學演過此調。但碰板調的活動範圍卻較廣,如通縣、房山、豐臺、長辛店、天津市、楊柳青、易縣、淶源、淶水、定興、雄縣、容城、固安、霸縣、永清等地的城鎮鄉村,均有過它的蹤跡。
相關詞條
-
越調
1、指一種宮調。2、地方戲曲。越調是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主要流行於河南省的南部、東部,以及湖北省的西北地區、陝西省的東南部分、安徽省西北的一部分、...
簡介 簡述 分類 音樂 表演技巧 -
河南越調
越調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
越調起源 越調歷史 藝術特色 流派藝術 保護現狀 -
豫東調
豫東調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一種河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以商丘為中心的一個豫劇支派,同山東梆子(高調梆子)的關係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相同,唱法多由大本...
簡介 流行區域 唱腔特徵 形成淵源 歷史發展 -
西調
西調:地方戲曲劇種,亦稱“偳腔0000”、“澤州調”、“三搭板”。清末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到河北永年後演變而成。主要流行於河北邯鄲、邢台、河南安陽及山西晉東南地區。
簡介 朔源 聲腔 劇目 -
抄板
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稱為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
部件簡介 誤區 產生背景 發展歷史 法律爭議 -
漢調二黃
漢調二黃也稱陝二黃、山二黃、“靠山黃”,或“二黃戲”,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陝南和隴東。是二黃腔調從 湖北 沿 漢水 進入陝西而形成的,漢調二黃...
劇種由來 劇種概況 流行地域 歷史發展 發展現狀 -
衛調花鼓
“衛調花鼓”起源於淮河千年古鎮——蚌埠市龍子湖區長淮衛鎮,與花鼓燈、鳳陽花鼓並稱為“淮河三花”,是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在乾隆年間,衛調原為當地...
花鼓構成 樂器種類 歷史 保護 傳承人 -
《串調》
《串調》是由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啟儒合說的一段相聲。
歌手 專輯 歌詞 相關資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則
交通秩序,明確避讓責任,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則(1991)》作...避碰規則(1991)》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 二○○三年...局面時,任何一船都應當果斷地採取最有助於避碰的行動,包括在緊迫危險時而...
2003年修正本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航行和避讓 第三章 號燈和號型 第四章 聲響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