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歌

《石門歌》是宋代詩僧有需的詩作。這首詩記錄了作者艱辛孤寂的隱居生活,同時滿懷熱情地謳歌了石門山一帶美麗誘人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不慕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懷。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石門歌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有需

【文學體裁】七言詩

作品原文

石門歌

吾結草庵蔡溪側,四顧峰巒皆峭壁⑴。

石門千仞鎖天津,來者欲登那措足⑵。

住此庵中是何緣,不詩不頌亦不禪⑶。

飢來苦菜和根煮,疊石為床困即眠⑷。

日照諸峰陰冪冪,負暄孤坐情何適⑸。

馴伏珍禽趁不飛,猿猱捫我衣中虱⑹。

閒拄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⑺。

披雲入草不辭勞,逢人打破修行窟⑻。

或停松,或坐石,靜聽溪泉漱鳴玉⑼。

源深洞邃來不休,聲聲奏盡無生曲⑽。

雜羽流商誰辨的,五音六律徒敲擊⑾。

有時乘興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⑿。

作品注釋

⑴蔡溪:水名,在福建省莆田縣西,是“戴雲九溪”之一木蘭溪的支流。

⑵石門:山名。天津:銀河的別名,意謂銀河是天上的河津。鎖天津極言石門山之高峻,以致直插入天上銀河中。措足:放腳,舉步。措是安放的意思。

⑶詩:吟詩。頌:作偈。禪:坐禪。

⑷飢來句:苦菜和根而煮食,極言生活之艱苦。諺語:咬得菜根,百事可為。

⑸陰冪:遮蓋得陰沉沉地。冪為覆蓋籠罩意。負暄:冬日在太陽下取暖。適即舒適。

⑹趁:就,便,遂。猿猱:猿猴。捫:本意為執持或撫摸。此處指摸索,捕捉。

⑺瘦筇:細瘦的竹杖。

⑻修行窟:佛教徒依據佛教教義來進行修習行持的地方,一般為土室或洞穴。

⑼漱鳴玉:洗滌發出聲響的岩石。漱為洗漱。玉在這裡是指泉水中清潔美麗的石頭。 

⑽源:源頭。邃:幽深,深遠。無生:亦稱“無生法”,佛教名詞。與“涅盤”、“實相”、“法性”等詞含義大致相同。佛教教義認為世上一切現象之生滅變化都是世間眾生虛妄分別的產物,本質應在於“無生”,“無生”即“無滅”,故寂靜如“涅盤”,為諸法“實相”、“真如”。

⑾雜羽流商:羽和商等各種音調混雜在一起,運轉變化。羽和商均為中國五聲音階中的音級名稱,羽音明亮輕柔,商音低沉悲涼。的:鮮明,明確。五音六律:泛指各種音律。五音亦稱“五聲”,指中國五聲音階中宮、商、角、征、羽等五個音級。六律與“六呂”連用,合為“十二律”,是中國古代音律規則: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奇數各律稱為“律”,合為“六律”,偶數各律稱為“呂”,合為“六呂”。

⑿大笑句:意謂高興至極時大笑狂歌。覺得天地多么狹小,簡直容我不下了。活脫脫一個狂放詩人的形象。 

作品簡析

石門指石門山。石門山在福建省莆田縣西,南臨蔡溪,屬戴雲山系統。其處峰巒連綿,岩壁峭拔,林木蔥茂,溪澗迴環,風景極是清幽美麗,歷來為高人逸士們隱居避世的處所。有需晚年亦隱居於此,並作這首七言古風以記述自己的佛隱生涯。這首詩寫得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形象生動鮮明,語言簡潔明快,在記錄隱居生活艱辛孤寂的同時,也滿懷熱情地謳歌了石門山一帶自然風光的美麗誘人,從而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不慕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懷。

作者簡介

有需,北宋福建福州鼓山湧泉寺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070年前後在世。俗姓陳,莆田(屬福建省)人。出家後,得法於高僧乾公。知州陳覺民慕其名,延主福州鼓山湧泉寺。晚年退居本邑石門,與著名高士陳易一同結庵隱居。他性格瀟灑豪放,不拘成禮,雅愛山水,厭惡逢迎。能詩,風格狂放俊爽,有氣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