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一字石經
一字石經,即東漢熹平石經,是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它是從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開始刻,所以被稱為“熹平石經”,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
刻立原因 經過及人員 具體情況 損毀和收藏 作用意義 -
石經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於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石刻的經書。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後歷代都有石經,如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等。今可考...
分類 熹平石經 正始石經 唐開成石經 -
三體石經
《三體石經》刻於公元241年(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原立於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型寫刻,故名。石經刻有《尚書...
歷史沿革 石經資料 石經建立流傳 石經出土發現 石經古文來源 -
房山石經
房山石經:佛教石經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文化珍品。存於北京房山縣雲居寺石經山。由隋靜琬(即智苑)發起刻造。靜琬繼承其師慧思遺願,自隋大業(605~617...
房山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熹平石經[東漢太學石經]
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熹平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廣政石經
《廣政石經》為儒家經典九經三傳,由於是以唐代大和本為底本,刻成後為後蜀的官方版本,亦是中國著名的儒家石經。
簡介 碑刻名匠 歷史背景 -
孟蜀石經
孟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蜀石經”、“石室十三經”、“蜀刻十三經”,創刻於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廣政初年,由後蜀宰相毋昭裔創議並主持,為儒家“十三經”經注...
歷史 現狀 文物價值 -
漢魏石經
東漢和曹魏時所刻的碑石經書。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漢石經又名《熹平石經》、《一體石經》;魏石經又名《正始石經》、《三體石經》。漢魏石經原並立於...
漢魏石經 相關介紹 參考書目 -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熹平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嘉祐石經
②嘉事占石經《毛詩》殘石,裱本二冊。 ③嘉祐占石經《尚書》殘石,裱本2冊,存泰誓、牧誓、武成、洪範金滕等篇。 ⑥嘉祐石經《周禮》、《禮記》殘石,拓片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