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窟河是蕉嶺縣最大的河流,起源於福建省武平縣,兩岸堤圍總長68公里。該堤是50年代由民眾運動興建的一條“金包銀”式土堤,由於受當時技術、條件、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工程建設質量差、標準低,防禦洪水能力僅為5—10年一遇。
為徹底根治石窟河堤圍的安全隱患,縣委、縣政府決定對石窟河蕉嶺段兩岸堤圍實施安全達標建設,並把河堤改造與城區建設結合起來。根據規劃,在1998年冬至2001年4月,建成了50年一遇洪水標準的蕉城防洪大堤以後,從2001年冬開始,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對石窟河蕉嶺段河東、河西共55公里堤圍全面進行改造。目前,投入近2億元,已基本完成了全線68公里堤圍除長潭白馬圍5.9公里以外的改造任務,防洪能力將提高到30—50年一遇,同時結合城市建設先後改造加固了新鋪大橋、長江大橋(志強大橋)、蕉城大橋(憲梓大橋),新建了逢甲大橋、中華大橋,在石窟河水面先後建起了中外合資蕉城榮春電站、新鋪攔河水利樞紐、三圳攔河電站、榕子渡攔河電站等。在蕉城段兩岸還建起了香港園、環保園、深圳園、世紀園、天河園、國英園等公園。把石窟河堤圍建成“四線”——“抵禦30—5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線、貫穿沿岸鎮村的交通線、風光旖旎的旅遊線、促進沿岸鎮村經濟發展的經濟線”。
石窟河蕉嶺段兩岸堤圍安全達標建設是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基礎性、長遠影響的民心工程。該工程全面完成後,不但有力地捍衛了沿河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極大地改善了沿河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有力地推動了山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