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涼國畫

作者在繪畫上追求師物不師人,師心不師道,師森羅萬象,不師先輩。 作者自幼喜歡繪畫,在繪畫上的認識與眾不同,作者主張每張畫必須做到可看、可思、可品。 作者很重視傳統,但更欣賞蘇東坡的另一句話:“有何不可”。


簡歷
石涼(陳其寶),男,一九五一年二月生於上海,五九年遷至杭州湖濱地區至今。作者幼小喜歡繪畫,上海的市民情趣和杭州的優美風景直接薰陶和影響了作者的繪畫風格。
作者愛好甚廣,接觸過許多良師益友,有作家無名氏、詩人灰馬—俞漱心、金石家李伏雨、畫家彭友善、文化前輩徐行恭、浙江出版社綜合編輯王重義等老師,從中得到各方面的指導。
作者在繪畫上追求師物不師人,師心不師道,師森羅萬象,不師先輩。畫風基本直追八大山人、齊白石、豐子愷、徐悲鴻、潘天壽等大師。刻意追求,不斷創新,自成一格。
一九九六年十月在台中東坡居開畫展,得到台灣畫界的重視和讚賞。
作者自幼喜歡繪畫,在繪畫上的認識與眾不同,作者主張每張畫必須做到可看、可思、可品。
作者認為世上萬物皆有佛性。蘇東坡的一句話:“物無善惡,過則成災。”大千世界,根本不存在雅俗貴賤之分,大雅之物給大俗之輩繪之可以變成大俗,大俗之物給大雅之人繪之可成大雅。
作者一貫反對三氣:一不可俗氣,二不可匠氣,三不可有畫家習氣。在藝術上不斷探索,決不做行家裡手,在繪事上主張“重、拙、大”,反對造作,更反對東剽西竊。
必須做到思勤於練,練勤於畫。
作者很重視傳統,但更欣賞蘇東坡的另一句話:“有何不可”。大膽創新,極輕視山東老媽子“三寸金蓮式”的所謂傳統。
作者認為藝術是多元的、綜合的、多變的。決不能使用一張護照全球通。總之,以達到藝術效果為好。在藝術上主張不斷提高自身,完善自身,但不主張求全。
作者還悟到藝術是作畫者私有產物,就象私人日記必須忠實於自己的感悟,也可以說第一服務對象必須是作者本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藝術是自私的。殺身求仁,無濟於事。寧做一片芹意之傻瓜,不做投人所好之虛徒。
言歸正傳,希望有識之士在作者的作品中能感悟到其中之味。請多提寶貴意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