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石峰是我國著名新聞工作者石西民的弟弟。1931年出生在浙江省浦江縣一個小山村,自幼酷愛音樂。
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二野軍大文新大隊學員,二野政治部文工隊隊員,西南軍區後勤文工團團員,上海音樂學院專修班學員,海政歌舞團團員,1956年9月調八一電影製片廠先後擔任音樂編輯、作曲。
曾為《突破烏江》《朱德與史沫特萊》《手》等十多部影視片作曲,並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音樂治療
作為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石峰先生在這個領域有著不俗的業績,他最先在中國精神病院開展主動式音樂治療;早在1989年他撰寫出的中國第一本介紹音樂治療的讀物——《音樂與健康》,該書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普遍歡迎,一版再版,他創作的一套具有五種調式特徵的五音音樂系列作品,為發展中國養生音樂作了有益的嘗試。
中國開展音樂治療和養生起步較晚,1984年前後才套用於臨床,但發展速度卻是非常的迅速作為養生音樂的開拓者,石峰先生涉足於該領域,也是起始於80年代他用了差不多整整半年時間,幾乎天天泡在圖書館查閱資料他驚喜地發現,在中國傳統養生學理論中,音樂養生理論有悠久的歷史和厚實的功底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了孔孟老莊荀等諸子百家的音樂養生理論。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史中,留下了許多養生音樂方面的理論著作和實例記載歷史上就記錄了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用音樂治好憂鬱症的範例從古人的經驗中,石峰悟出:音樂能治病,音樂能養生所以,石峰很痛快地接受了北京安定醫院的邀請,率先開展了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音樂治療方面的實驗和探索,結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石峰先生是個嚴謹的治學者,他指出:從廣義上來說,音樂有利於健康但從專業音樂養生音樂治療來說,音樂並非有益無害他說,在中國歷史上,音樂致病,音樂減壽,以致於音樂亡國的記載也不少正緣於此,他正告:養生音樂的創作和編造,要作審慎和科學的研究,以免產生不良影響他主張繼承並發揚傳統音樂養生理論中的“和”“中”“淡”“適”的美感和風格,又應追求一種能與當前廣大客群心靈相通,能夠引起人們心理共鳴的音樂唯如此,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音樂養生和音樂治療才能被人們認可接受並利用去體驗,才可促使人們的情緒行為以及觀念產生改變促使身心健康。
年逾古稀的石峰先生,一如既往地徜徉在養生音樂的海洋里他設計的“視聽結合記譜法”被國際現代記譜協會列為發明專利項目,而他作曲的自我按摩自我心理調節的音樂作品相繼出版,並錄製成唱盤被廣大消費者青睞他說:“將養生音樂用於實踐,造福社會,是我最大的心愿”。
代表作品
擔任作曲的影片:
《海防前線防空兵》
《戰勝黃河》
《海島野營記》
《全軍田徑、游泳、手球運動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屆體育運動大會》(與人合作)
《訪問千島之國》
《民兵群英會》(與人合作)
《上海民兵》
《為了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與人合作)
《艱苦奮鬥代代傳》
《手》(該片獲金雞獎)
《祖國在我胸中》
故事片《突破烏江》
《走訪地下城》
《廛戰東南山》
《崢嶸歲月》(與人合作)
《雪山淚》(與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