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峰先生1931年出生在浙江省浦江縣一個小山村,自幼就酷愛音樂他當過兵,195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後一直供職於八一電影製片廠,任專業作曲他曾為《突破烏江》《朱德與史沫特萊》《手》等十多部影視片作曲,並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研究
《黃帝內經》記載:“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由此可見,音樂與人體健康關係極為密切於是,便有了許多有識之士對養生音樂的研究和開拓石峰先生是中國養生音樂的開拓者之一,他用此造福他人,他自己也因此老而彌堅,七十多歲還神清氣爽精神抖擻。
作為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常務理事,石峰先生在這個領域有著不俗的業績:他最先在中國精神病院開展主動式音樂治療;早在1989年他撰寫出的中國第一本介紹音樂治療的讀物——《音樂與健康》,該書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普遍歡迎,一版再版;他創作的一套具有五種調式特徵的五音音樂系列作品,為發展中國養生音樂作了有益的嘗試提起音樂養生,老人有許多的感嘆。“音樂養生和治療”,作為一門學科,算是“舶來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幾家醫院的醫生和當地的音樂家聯手,將音樂治療用於臨床,實驗結果效果不錯,之後便在各國風靡1979年之後,在國際上多次召開了有關音樂治療和養生的學術研討會,湧現了一批具有醫學音樂專業知識的音樂治療醫生作為一門交叉科學,至今依然方興未艾,仍在各國流行著。
石峰老師的養生音樂代表作宮調組曲《悠然四君子》,是具有“體感振動”醫療價值的中國五行音樂之一。它描繪了“悠然四君子”之梅、蘭、竹、菊的美態,讓人領略“淡煙疏雨見精神”的意境的同時,更讓人享受到由宮調體感音樂所帶來的身心恢復和臟腑功能調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的魏育林教授還專門為此進行了臨床協作,證明它能有效調整人的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失眠、焦慮、抑鬱症狀和腸胃功能障礙等。該專輯自問世以來,受到歐、美、日、德等國音樂治療同行和專家們的廣泛好評,被稱為“樂曲中的精力湯”。
發展
中國開展音樂治療和養生起步較晚,1984年前後才套用於臨床,但發展速度卻是非常的迅速作為養生音樂的開拓者,石峰先生涉足於該領域,也是起始於80年代他用了差不多整整半年時間,幾乎天天泡在圖書館查閱資料他驚喜地發現,在中國傳統養生學理論中,音樂養生理論有悠久的歷史和厚實的功底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了孔孟老莊荀等諸子百家的音樂養生理論。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史中,留下了許多養生音樂方面的理論著作和實例記載歷史上就記錄了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用音樂治好憂鬱症的範例從古人的經驗中,石峰悟出:音樂能治病,音樂能養生所以,石峰很痛快地接受了北京安定醫院的邀請,率先開展了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音樂治療方面的實驗和探索,結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性格
石峰先生是個嚴謹的治學者,他指出:從廣義上來說,音樂有利於健康但從專業音樂養生音樂治療來說,音樂並非有益無害他說,在中國歷史上,音樂致病,音樂減壽,以致於音樂亡國的記載也不少正緣於此,他正告:養生音樂的創作和編造,要作審慎和科學的研究,以免產生不良影響他主張繼承並發揚傳統音樂養生理論中的“和”“中”“淡”“適”的美感和風格,又應追求一種能與當前廣大客群心靈相通,能夠引起人們心理共鳴的音樂唯如此,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音樂養生和音樂治療才能被人們認可接受並利用去體驗,才可促使人們的情緒行為以及觀念產生改變促使身心健康。
年逾古稀的石峰先生,一如既往地徜徉在養生音樂的海洋里他設計的“視聽結合記譜法”被國際現代記譜協會列為發明專利項目,而他作曲的自我按摩自我心理調節的音樂作品相繼出版,並錄製成唱盤被廣大消費者青睞他說:“將養生音樂用於實踐,造福社會,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