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刻佛教大藏經,始刻於隋朝大業年間(605年),僧人靜琬等為維護正法刻經於石。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鐫刻佛經 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刻大藏經是一部自隋唐以來綿延千年的佛教經典,不僅在佛教研究、政治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料。而且在書法藝術上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現藏於北京房山雲居寺藏經洞內。歷史價值
石刻佛教大藏經以數量大、時間跨度久而著稱於世,其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刻經文,以其歷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偉,被譽為“佛教聖地,石經長城”。房山石經是由一代高僧靜琬大師開創,他鑒於歷史上的滅佛運動,又受北齊摩崖刻經影響,開創了碑版刻經事業,歷時6個朝代,綿延1039年,十幾代弟子師徒接踵、代代相傳,完成了繼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之後的又一項偉大而瑰麗的工程。其重要價值對研究佛教、金石書法、政治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都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相關經文
紙經:珍藏22000餘卷,有明南藏、明北藏、單刻佛經和藏文經卷等,數量之多為我國各大寺院所罕見,有極其珍貴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木經:77000多塊,是世界上僅存的兩部漢文木刻大藏經之一,集佛教傳入中國1700年以來譯著之大成,有極高的哲學、歷史、藝術等價值。
周邊建築
雲居寺: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下,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經山:海拔450米,是房山石經刊刻起源和佛祖肉身舍利出土之處,山上有9個藏經洞珍藏隋唐石經4196塊,還有珍貴唐塔和隋唐碑刻等諸多歷史遺蹟。
塔群:保存唐遼時期的石、磚塔十餘座,風格各異。尤其是北塔風格獨特,集樓閣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於一體,是我國唯一一座鐘鼓樓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