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俑

石俑

在2012年8月 ,浙江海寧的幾名修路工人在東山西麓修路時,挖出了石俑,文保部門的專家經鑑定,絕對是明代的石俑,應該與一位進士的墓有關,並且是墓道的一個守衛者。

簡介

2012年8月,浙江海寧幾名工人在東山西麓修路時,挖出了一隻古怪的石俑,文保部門有關人員說這是正宗的明代石俑,還和一位進士的墓有關。

文保人員說,這是明代進士費滂墓道的一個“守衛者”,“它的發現意義重大”。

發現過程

石俑 石俑

海寧硤石東山西麓的原東關廂54號附近,有個兩柱高約4米、間距約2米的石灰石質沖天式牌坊,做得很講究。雖經數百年風雨剝蝕,牌坊上的“明進士澹山費公墓道”等字樣還非常清晰。

這隻石俑,就是在距離牌坊不遠處的一條路邊的大土堆里發現的。

據工人介紹,那隻古怪的小石獸,是一位姓丁的工人最先發現的,“這個人現在不在,他當時用挖掘機挖土時,突然感到有一個很硬的東西,他覺得好奇,就停下挖掘機,把它小心翼翼地挖了出來,隨後一瞧,才發現是只小石獸!”

“好端端的土堆里怎么會有這玩意?丁師傅覺得這很可能是國家的文物,就馬上向文保部門作了報告。”

工人們說,文保人員趕來後,說這是明代的東西,還和一位進士的墓有關,“大家幫忙把石獸裝上車,它就這樣被帶走了。”

特點

在海寧市博物館,記者看到。憨態可掬的石獸半蹲半坐於一個小石墩上……有人說它的造型極像一隻獅子,有人說它像一隻老虎,還有人用尺子量了量,發現它的高度有132厘米,寬40厘米,重量估計有1噸多。

歷史

“經初步了解,這隻石俑是明代進士費滂墓道旁的一個‘守衛者’。”海寧市博物館副館長、文保所副所長董月明告訴記者,費滂字子雨,號澹山,是明代嘉靖辛丑(1541年)的一位進士,“但進士及第當年就因病身故,非常可惜”。

據載,費滂過世後,被安葬在海寧東山西麓,其墓曾有墓道、墓碑和墓道牌坊;朝臣嚴嵩、李本曾為其撰寫碑記,嚴嵩所撰碑記毀廢無存,李本碑現存於海寧市博物館。

如今,費滂墓的墓道早已不見蹤影,墓冢還未找到,但現存的墓道牌坊為嘉興地區僅存的明代墓道牌坊,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意義

“幾名修路工人,修路時挖出石俑馬上保護並聯繫文保人員的行為值得表揚。”董月明說,保存完整的這隻石俑,已是在費滂墓牌坊附近出土的第二批石俑,“之前還發現過兩件類似馬造型的石俑,可惜已有殘缺;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費滂墓,這個石俑的出土,讓我們覺得離目標越來越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