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記者大衛·沃爾什 ( 克里斯·奧多德 飾)記錄過阿姆斯特朗 ( 本·福斯特 飾)的輝煌時期,後來也是他提出了這位世界冠軍可能在服用違禁藥物。當然,阿姆斯特朗的團隊盡全力掩蓋這樣的傳聞,當大衛·沃爾什所在的報社《The Sunday Times》發表了充滿質疑聲的文章之後,他們把報社告上了法庭。
但真相只有一個,大衛·沃爾什開始發現越來越多的阿姆斯特朗服用違禁品的證據,阿姆斯特朗甚至要求他的隊友一起服用藥物,並把這個組織稱為“The Program”,任何加入這個組織的賽車手要么就一起服藥,要么就捲鋪蓋走人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本·福斯特 | 阿姆斯特朗 | |
傑西·普萊蒙 | 蘭迪斯 | |
克里斯·奧多德 | 大衛·沃爾什 | |
李·佩斯 | Bill Stapleton | |
吉約姆·卡內 | Medecin Michele Ferrari | |
J.D·艾非墨 | Lead Tailwind Exec | |
勞拉·唐奈里 | Emma O'Reilly | |
Ancuta Breaban | Sales Person | |
Todd Terry | Tailwind Exec | |
Jorge Leon Martinez | Armstrong Best Man | |
Lasco Atkins | Journalist | |
John Schwab | Travis Tygart | |
Jd Roth-round | Armstrong's Bodyguard | |
Barrie Martin | Diner | |
Lesa Thurman | Woman in Book Store | |
Chiké Okonkwo | Young Doctor | |
Marco Flammer | Cameraman | |
Peggy Schott | Hospice administrator | |
Nathan Wiley | Charles Pelkey | |
Claire Greasley | Press camera woman | |
Leigh Dent | Conference attendee | |
Kari Kleiv | Armstrong's PA | |
Hugh O'Brien | Journalist | |
Sid Phoenix | Tony | |
Maria Teresa Creasey | Nurse | |
Christy Meyer | US Sports Journalist | |
Alex Dobrenko | Chris Hamman | |
Michael Haydon | Surgeon | |
Zac Rashid | Film crew | |
Nikos Poursadinis | Journalist |
職員表
製作人 | 蒂姆·貝萬、艾里克·費爾納、Matthieu Rubin、Tracey Seaward、Kate Solomon、Olivier Courson、Ron Halpern |
導演 | 史蒂芬·弗雷斯 |
副導演(助理) | James Chambers、Kayse Goodell、Timur Karamolla、Zoe Liang、Guilhem Malgoire、Barrie McCulloch、艾力克斯·奧克雷、Jack Scarisbrick、Jessica Corlett、Beatrice Manning、John Nolan、Zuzana Tomcalova、Sarah Heitz de Chabaneix |
編劇 | 約翰·霍奇John Hodge |
攝影 | 丹尼·科恩 |
配樂 | 亞歷西斯·西弗斯 |
剪輯 | Valerio Bonelli |
選角導演 | Kathleen Chopin、Leo Davis、Lissy Holm |
藝術指導 | Alan MacDonald |
美術設計 | Denis Schnegg、Jeremy Conway、Andrew Rothschild |
造型設計 | Gil Alan、Felicity Bowring、Michaela Farrell、Véronique Gély、Alison Hanken、Jennifer Jackson、Irène Jordi、Tami Lane、Siobhán McGrath、Bea Millas、Fabienne Robineau |
服裝設計 | Jane Petrie |
視覺特效 | Adam Gascoyne |
布景師 | Gabriella Villarreal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 曲目 |
專輯名稱:《The Program》 藝人:Alex Heffes 語種:其他 唱片公司:Universal Music Ltd 發行時間:2015年11月1日 專輯類別:錄音室專輯 專輯風格:原聲 Soundtrack | 1、《Gloria》 2、《Surgery》 3、《Now We Have Learned To Fly》 4、《Blitzkrieg Bop》 5、《The Blue Train》 6、《1999》 7、《Movin' On Up》 8、《Coffee Time》 9、《Mrs. Robinson》 10、《Downhill》 11、《Dissenting Voices》 12、《Spread Your Love》 13、《Another Little Piece Of History》 14、《Corruption》 15、《On The Trail》 16、《Slander》 17、《The Comeback》 18、《The Truth》 19、《Everybody Knows》 20、《I Just Love To Ride My Bike》 21、《Building A Legend》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 | 公司名稱 | 國家 |
Working Title Films | 英國 | Studio Canal | 法國 |
Anton Capital Entertainment (ACE) | - |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 | 公司名稱 | 國家 |
Studio Canal | 法國 | A Plus Films | 保加利亞 |
StudioCanal | 德國 | Entertainment One | 美國 |
Entertainment One Films Canada | 加拿大 | Shaw Organisation | 新加坡 |
Pancinema | 韓國 | SF Film Finland | 芬蘭 |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 | 國家 | 上映日期 | 國家 |
2015年10月16日 | 英國 | 2016年2月25日 | 中國香港 |
2015年9月16日 | 法國 | 2015年9月13日 | 加拿大 |
2015年9月18日 | 冰島 | 2015年9月25日 | 愛沙尼亞 |
2015年9月26日 | 以色列 | 2015年9月28日 | 瑞士 |
2015年10月1日 | 以色列 | 2015年10月8日 | 義大利 |
2015年10月8日 | 德國 | 2015年10月15日 | 韓國 |
2015年10月16日 | 愛爾蘭 | 2015年10月29日 | 科威特 |
2015年10月30日 | 波蘭 | 2015年11月16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15年11月19日 | 新加坡 | 2015年11月19日 | 荷蘭 |
2015年11月19日 | 瑞典 | 2015年11月26日 | 丹麥 |
2015年11月26日 | 澳大利亞 | 2015年11月26日 | 紐西蘭 |
2015年11月27日 | 挪威 | 2015年12月4日 | 瑞典 |
2015年12月4日 | 立陶宛 | 2015年12月9日 | 菲律賓 |
2015年12月10日 | 希臘 | 2015年12月18日 | 保加利亞 |
2015年12月25日 | 土耳其 | 2016年1月8日 | 芬蘭 |
2016年1月29日 | 印度尼西亞 | 2016年3月18日 | 美國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的問題主要在於幾乎把篇幅全花在了服用禁藥上,對阿姆斯特朗的童年、青春期或其他可以分析他性格的東西毫無提及。 (《紐約時報》評 )
一個演技出色、敘事出色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男人雖然大道理都懂,卻無法阻止自己。 (《紐約郵報》評 )
影片缺少對摧毀人心智的體育競賽的客觀展現,否則還能加點分。 (《紐約觀察者評》 )
該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核心素材,也就是那個公然存在了很長時間的巨大謊言。但弗雷斯在音樂方面的處理時不時地會讓人覺得不上心。這尤其體現在幾首歌曲的選擇上,比如他選了Radiohead的《No Surprises》這首脆弱自憐的歌來傳達Landis的沮喪和孤立。這個選擇和其他幾首歌的選擇一樣,似乎都有點太明顯、太正好了。只有萊昂納德·科恩的那首帶有黑色幽默和苦澀悲觀的《Everybody Knows》,最終恰如其分地抓住了阿姆斯特朗這個故事的複雜性,即建立在謊言和荒謬的脆弱基礎之上。
影片真實地敘述了一系列事件,但敘事給人的感覺是每況愈下。缺乏張力、細節和心理分析 。 (時光網評)
影片採用了半紀錄片的敘事風格,主演本-福斯特演得很拼,但其演技在這樣一個大人物面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影片在一開始對阿姆斯特朗這個人物進行了重新包裝,這一點值得稱道。在不斷變焦、角度劇烈轉換的鏡頭下,觀眾們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運動員,加以影片火熱的色調,好像一支誘人的能量飲料廣告 。 (搜狐娛樂評)
影片並不展現車手受過哪些童年的創傷,有怎樣的人格,可以說沒有打開他本人的繭殼,而僅負責剝落整個事件的泥巴層。我們看到的是他在每一次感受到外力壓迫時,對自己的欲望,做出理由“充分”的保護,不知錯,無需認錯。70歲的老導演福列爾斯,曾目睹車王的崛起、疾病、再度崛起,沐浴過那件著名黃色領騎衫燦爛的光芒,有時光鮮明的記憶。他同時保持了一個典型英國導演的風格,全片極度冷靜,敘事而不抒情,避免任何一種更深層次的審判。所有的結論,感受,留待觀眾自己消化。鏡頭下,有一種羅列直陳的詩意,卻沒有情緒上的激盪起伏。在極簡的筆調里,路口的每一處變形,正是人生的原形 。 (大眾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