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番

真番郡,我國歷史時期地名,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開東夷真番置。

真番郡,漢代郡名。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開東夷真番置。治霅縣(一說即今韓國首爾市一帶[1])。其境北鄰樂浪郡,東接臨屯郡,南臨辰國、馬韓等部落,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開城工業地區及韓國京畿道、忠清南道一帶。屬幽州刺史部。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併入樂浪郡。漢末公孫康於真番故地置帶方郡。 目錄
1 郡名釋義* 2 建置沿革* 3 相關條目* 4 注釋及徵引文獻 o 4.1 參考書目 [編輯] 郡名釋義 真番、臨屯皆為朝鮮之鄰近部落。戰國末年,燕國勢力曾到達真番一帶。史記常以朝鮮、真番並舉:“東綰穢貊、朝鮮、真番之利。[2]”“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
”衛滿入據朝鮮後,真番、臨屯臣服於朝鮮。“(衛)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臨屯,皆來服屬。” 真番朝鮮之南、辰國之北。史記云:“真番旁辰國,欲上書見天子。(朝鮮)又擁閼不通。”這成為後來漢武帝發兵滅朝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置沿革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在東濊臨屯之地設立了蒼海郡,欲以阻絕朝鮮與匈奴的聯繫。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在沃沮、朝鮮、真番、濊貊等地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韓國學者稱之為漢四郡)。 真番郡初置時領十五縣,治霅縣(霅音煞,漢語拼音:shà)。今其地可考者有八縣(縣名見於漢書地理志、茂陵書):霅縣、含資縣帶方縣、海冥縣、列口縣長岑縣昭明縣(疑為真番郡都尉治所,後為樂浪郡南部都尉)、提奚縣。霅縣與其餘無考的七縣當為開辰國北部所置。三國志魏志馬韓傳云:“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韓國學者李丙燾認為,此處“辰韓八國”可能就是真番郡南部沒入辰國的八縣,包括霅縣[6]。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罷真番郡,以北部七縣入樂浪郡,隸屬於南部都尉。霅縣及其南部無考的七縣可能於此時沒於辰國。 獻帝建安中,割據遼東的公孫康分樂浪郡屯有縣以南地置帶方郡[7],轄帶方、列口、長岑、昭明、含資、提奚、海冥七縣[8],即西漢時真番郡故地。 魏齊王正始年閒,魏國伐辰韓,恢復了對臨屯郡故地的統治,東濊、辰韓諸部落多由帶方郡管轄。西晉時改昭明縣為南新縣[9]。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帶方郡沒入高句麗。此後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的直接統治暫告中斷,直至唐代初年滅高句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