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是周其仁的一部著作,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集的大部分是1995年周其仁回國到北大任教以後為報章雜誌陸續寫下的文章。
書籍信息
書名:《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作者:周其仁
譯者:周其仁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碼:279 頁
出版日期:2006年
國別:CN
ISBN:730110989X
條形碼:9787301109892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16開
文字:中文
概述
本書收集的文章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國到北大任教以後為報章雜誌陸續寫下的。回頭一看,時間過得很快。
在本書中,收在“另眼看壟斷”欄目下的文章,其實差不多都是我參加水工研究的“副產品”。作為一個“電信經濟問題專家”——我是1998年秋“捲入”電信開放市場的論戰的,大部分有關文章已經收入了三聯書店出版的《數網競爭》一書——我對網路產業經濟問題的認識全部來自“I水工”。更一般而論,大凡在所謂“自然壟斷”、“規模經濟”之上加上了“國家行政壟斷”的行為,經濟邏輯如出一轍。本書的一些文章,放膽去“碰”教育、郵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樣的,只是各業的具體約束不同,“碰”起來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作者簡介
周其仁,早年在黑龍江下鄉,其中在完達山狩獵七年半。 1978年至1982年就讀中國人民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畢來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國務院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工作,從事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的題目包括土地產權和承包契約、鄉鎮企業、以及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
1989年至1991年,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做訪問學者。1991年秋季進入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研究生項目,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春季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任教。從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任教、秋季在北大任教。
作者的研究興趣包括:產權與契約,經濟史,經濟制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制與管制改革。
編輯推薦
真實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它們往往與“大家公認”的邏輯相牴觸。在這種場合,“公認”會發生的沒有發生,而“公認”決不會有的事卻偏偏來了。本書所要揭示的就是這類“與常理不合”的真實。時代的潮流好像就是寧肯崇拜“高深”而誤入歧途,也許需要另一個40年,“研究真實世界”的質樸手法才會引起應有的注意……
書籍目錄
目錄一:人力資本的產權
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徵
刮目相看人力資本
能力定價和高科技產業
考核學生質量的困難
教育專家系統的可靠性
目錄二:研究企業家
景氣低迷中的企業家行為
新經濟與企業家精神
家族經營與非家族經營是一樣的
信譽與運氣
企業家是錢財不夠用之輩
駕馭不確定性
企業家能力競爭的舞台
普通人投資的世紀
三種私人資本和中國經濟
入世與中國企業價值的重估
目錄三:公有企業改制
最便宜的企業家和最昂貴的企業制度
自然人持股:繞不開的話題
企業改制, 何謂成功
國有企業:不能不談“方丈”只說“廟”
“廟”里的“好方丈”為何那么少
攫取與公有制企業改革
目錄四:另眼看壟斷
尷尬的手機單向收費
手機單向收費:投資人的利空
境外上市賣點的教訓
手心手背都是肉
看得見的手定價,看不見的手定量
要反對的不是重複建設
高科技永遠都很“高”
理性的局限——《電信競爭》書評
為市場重組留下空間——關於中國電信集團的再次分拆
郵政專營的三個理由
市場間競爭與股市規範
自發的悟桐樹
目錄五:市場的守夜人
守夜人的經濟學說
另一條印度道路
啟動經濟和政府退出
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
哈爾濱不相信眼淚
轉型期城市就業也需“軟著陸”
目錄六:農民問題
村莊與糧價
高經濟成長與農業發展
農村就業:轉折與轉機
又見糧改
書籍文摘
核學生質量的困難:
學生考試作弊、真文憑貶值、假文憑泛濫,這些現象,在我看來,都與“學生質量考核”有關。問題的重點,不是學生為什麼想作弊,以及為什麼有人居然敢用假文憑。問題的重點是,那些防止考核學生質量出錯的機制,為什麼大面積失靈?
報紙報導,時下學生考試作弊、假文憑泛濫愈演愈烈,有成為潮流之勢。怎樣解釋這些“有辱斯文”的現象呢?想來想去,這件事情不簡單。因此選擇“考核學生質量的困難”,作為尋找合理解釋的人手之處。
特別困難的考核:
大體而言,知識是可以分類的。學校里傳授的知識是所謂“一般性知識”,這種知識不同於那些特殊的知識或技能。特殊知識可以通過“專利”或“商業秘密”來界定其權利,並加以保護以利於交易。那么,一般性知識靠什麼來保護呢?張五常為此提出過一個理論,要點是一般性知識可以自我保護,因為想要獲得一般性知識的人,必須花費工夫“學習”。學習的各種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就構成獲取一般性知識的“代價”。比如中學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和外文,教科書可以用著作權來保護,但是課堂講授和基礎訓練,並沒有專利保護,正如大學教授在課堂上教的各門專業知識也不設專利保護一樣。但是,古今中外的經驗表明,掌握一般性知識的便捷之道,不是買本教科書自學成才,而是經過學校教育。有趣的是,校里的知識既不可能直接買到手,也不可能立馬“偷”到手。無論是誰,正要得到這些知識都必須下工夫“學習”。除了支付學習的經濟代價之外,學生還必須花費“求知的努力”。讀書人都知道“十年寒窗苦”的意思,可不單單指節衣縮食而已。但是,學生經過學校教育項目之後,究竟掌握了多少一般性知識,非常 難以識別和鑑定。一個原因是,一般性知識是所有“直接有用”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對其“上層”的“有用性”和貢獻程度,難以確認。我們不妨隨便問一位“成功人士”,當年讀沒讀過“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或者有沒有用方程式算過“雞兔同籠”?要是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們不妨再深究一個問題:當年熟讀“木蘭詞”或算得出同籠雞兔腳丫子的總數,與日後的“成功”究竟有什麼關係?我們也不妨捫心自問。拿我自己為例,當年高聲誦讀的“金戈鐵馬人夢來”,對於今天在大學教書領薪水,究竟有多大的用處和貢獻呢?答案是沒有直接的用處和貢獻。但是,從間接意義上看,一般性知識的用處和貢獻又無所不在。古典 ……
內容解讀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很廣,得益於張五常的經濟散文,傳播開去影響巨大,在獲得認同的同時以訛傳訛的事情也就多,大抵是由於中文世界中母語的便捷性,使多數人不願意重新回到原點,當然新制度經濟學和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並不能完全等同,新制度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意味著“頭腦和心智被真實世界裡有待解釋說明的現象充斥,對在想像的約束條件下表現高超智力的學問一概沒有興趣。”
科斯2002年在密蘇里大學的一次講話中提到真實世界的契約很重要,因為從中可以得出真實的約束條件,從而切實理解人類行為。正如周其仁看到農民在公家地與自留地的行為不同,恰恰是真實世界裡的土地制度約束不同。而邏輯上搞練習的,往往對真實世界的契約難有興趣。
相關評價
張五常:
細讀此書,會對中國各行各業的情況知得很多,很深入。不是在報章或一般刊物可以學得的。作者親歷其境,實地調查,有分析與觀察力,然後忠實地以他的見解報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