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
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指連丁字都不識,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成主謂結構。歷史上曾有關於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為丁字應為“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過目不識丁的皇帝。
本義
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目不識丁,指連丁字都不識。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示例: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但即使'~'的文盲,由我看來,其實也並不如讀書人所推想的那麼愚蠢。”
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產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燈謎: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載,未知木蘭是女郎;認錯人
修辭手法:借代
由來
這句話是唐穆宗長慶年間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說的。據《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載:“弘靖……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同樣,《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也寫道:“弘靖……嘗曰: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爭議
宋代另一個學者孔平仲,在《續世說》中卻認為:“一丁字應作一個字。因篆文丁與個相似,誤作丁耳。”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宋代學者洪邁,在《容齋俗考》中也說:“今人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以出處考之,乃個字,非丁字。蓋個與丁相類,傳寫誤焉。”所以,有相關人士認為,問題很明白,唐書原文如果是“不如識一丁字”,意思顯然不夠通順。為什麼不說“一天字”或“一人字”呢?其實,不管用什麼字都很牽強,只有說“一個字”才最為妥貼、最為通順。故而,有學者認為,近千年間,人們以訛傳訛,變成了習慣,大家也完全懂得了這成語的含義,事實上“目不識丁”的說法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一種“約定俗成”。
文盲皇帝
庸才皇帝實在太多,可以在各個朝代的中後期找到,目不識丁的在開國以及五胡時期有,
例如後趙的石勒是讓別人給他讀書聽。關於文盲皇帝石勒的典故:
儘管石勒是個文盲,但他不是啞巴,英雄身上往往會出很多典故,石勒也不例外
1、毒手(待考)《晉書》原文:
勒令武鄉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
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2、石勒聽書
這和“周郎顧曲”一樣,現在文學上用的不如史學上用的多
原文:
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聞酈食(yi,四聲)其(ji,一聲)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3、鹿死誰手(這個用得很多)5礌礌落落
原文:
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4、怙(長)惡不悛
原文:
劉曜又遣其使人郭汜等持節署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出入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如曹公輔漢故事,夫人為王后,世子為王太子。勒舍人曹平樂因使留仕於曜,言於曜曰:“大司馬遣王修等來,外表至虔,內覘大駕強弱,謀待修之返,將輕襲乘輿。”時曜勢實殘弊,懼修宣之。曜大怒,追汜等還,斬修於邑,停太宰之授。劉茂逃歸,言王修死故,勒大怒,誅平樂三族,贈修太常。又知停殊禮之授,怒甚,下令曰:“孤兄弟之奉劉家,人臣之道過矣,若微孤兄弟,豈能南面稱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圖。天不助惡,使假手靳準。孤惟事君之體當資舜求瞽瞍之義,故復推崇令主,齊好如初,何圖長惡不悛,殺奉誠之使。帝王之起,復何常邪!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號大小,豈其所節邪!”
庸才皇帝
劉備的兒子阿斗就是典型的庸才黃帝,導致於後來才會有劉備託孤之詞。清朝之前的後金政權是滿族的單一政權,這一政權的文化含量很低,努爾哈赤諸子及眾將都是不識字的文盲,唯有皇太極“僅識字”.但他們還不是皇帝.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勒不識字,因為他本來是羯族奴隸,偏偏他又喜歡讀書,每天找人讀給他聽。
封建時代,由於皇帝是世襲的,所以出現了不少年齡幼小的皇帝。據統計,從秦朝開始直到清朝滅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國共出現過二百四十三個皇帝,其中十歲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個,占十分之一以上。在歷代的封建王朝中,東漢的小皇帝最多。東漢共有十三個皇帝,十五歲以下的竟有八個!其中最小的是殤(shang傷)帝劉隆(105—106在位),他生下來剛一百多天,還在襁褓之中只會啼哭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這個嬰兒皇帝是我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殤帝劉隆不但即皇帝位時的年齡小,而且活的時間也短,二歲時便夭折了。像這樣幾歲就夭折的皇帝恐怕都來不及識字.
諸葛亮成為千古賢相,也是與劉禪的搭配分不開的。一個不猜疑、不牽制、充分尊重丞相的“中人之主”是歷史學家所渴望的,而劉禪恰恰就是。作為人臣,遭遇暴君與英君都是可怕的,因為你必須花絕大部分時間來對付他,即如魯迅所說只能“橫站”,要想竭忠盡智那是不可能的。在歷史上,像劉禪那樣,始終以子侄輩身份對待丞相,在順利和不順利,在生前和身後,都始終信賴諸葛亮,從不製造君臣危機,從不嫉妒丞相的功勞(即人臣最恐懼的“功高震主”),是不多見的。這樣的關係才真正是“魚水關係”。庸才皇帝是是封建臣子最希望的,恐怕絕大多數皇帝都是庸才。
成語典故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裡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么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於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後,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準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裡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么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
少爺低頭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英文解釋
1.nottoknowone'sABC;nottoknowasingleword
2.totallyilliterate;denselyillite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