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盧得志,男,1955年3月出生,山東省利津縣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文學創作一級。
工作職務
1971年參加工作,先後任中學教師、教務主任,利津縣文教局秘書,縣委秘書;1984年起歷任利津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東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市文聯主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2000年起任山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系中國作協全委委員,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山東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發表文章
多年來,利用工作之餘從事文學創作和思想理論研究,在《人民日報》、《求是》雜誌、《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文匯報》、《大眾日報》、 《科學社會主義》 、《理論前沿》、《萌芽》、《散文》、《中華散文》等報刊發表大量散文、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及理論、評論文章。著有散文集、雜文集《思辨集》(1989年中國展望出版社)、《心香集》(199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思想的顆粒》 (199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著有語言藝術研究專著《陳毅的語言藝術》(1994年山東大學出版社)。編著、主編關於思想政治理論、經濟體制改革、區域經濟等方面的專著和文集十餘種。有論著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有多篇雜文獲人民日報雜文獎,經濟日報雜文獎,北京雜文獎,山東省第二屆、第五屆、第六屆優秀雜文一等獎,有散文作品獲山東省新時期優秀文學作品獎。1994年被評為“山東十佳理論工作者”。散文《黃河入海時》、《皮菜花》、《榴園聽泉》、《屋檐滴水》,雜文《名的“四捨五入” 》、《莫名的驚詫與不平的不平》、《被救助者的尊嚴》等60多件作品,先後被《新華文摘》、《書摘》、《報刊文摘》、《20世紀中國散文英華》、 《中國新時期抒情散文大觀》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1993散文選》、《閱讀•欣賞•習作範文選》、《中學語文》(佳作欣賞)、《現代語文》、《中學語文閱讀教材》、《山東新文學大系》、《山東散文作家論》、《人民日報“金台隨筆”雜文選粹》、《經濟日報“王府井隨筆”雜文選粹》等選載。
作品評價
盧得志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文學習作,起初以小說、詩歌為主,80年代則以散文和雜文為多,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散文創作中,注意於情景交融中追尋一種散文的哲思之美。作品或描繪自然江河之美,或抒寫故鄉人情風俗,或詠嘆個人所見所歷,情意動人且啟人心智,業內不少資深人士給予較高的評價。稱其“既有哲理性,又不乏詩意,頗富有美感,以其主要創作特徵而言,可以說是‘多思的散文’。”(石英《散文的多思》,1990年11月1日《中國青年報》)“聯想放縱不羈,情理互滲,且有愈施愈深之妙,達到了景、情、理兼備的審美境界。”(許評《鄉士情篤》,《新聞出版導刊》1993年第1期)中國散文學會會長林非對其散文創作的思想面貌和藝術風采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我深感得志善於透過靈動的語言和形象,在樸實、嚴謹和細膩中間追求曲折與深入,從而閃爍出一陣陣思想的火花來。細膩和巧妙地渲染某種事物或風景的藝術形象,做到由表及里地挖掘出一些啟迪讀者的生活哲理來,鼓舞大家升華自己的意志和情操,這無疑是得志已經取得的彌足珍貴的成就之處。如果要論到散文創作總是應該以感情的飽滿和能夠做到動人心弦為最佳境界的話,那也可以舉出得志的《黃河入海時》這些篇章來證明。當他融入了這樣壯闊和浩茫的氛圍中間,感情就不由自主地激昂和澎湃起來,高唱著中華民族高曠的魂魄;再加上他善於駕馭色彩繽紛的文字,從而塗抹出了黃河頑強、堅韌、深沉和渾厚的性格,這樣就不能不激盪著許多讀者的心靈。如果說應該充分鼓勵各種思想與藝術風格都獲得蓬勃發展的話,那么在其中自然以更具有陽剛之氣, 更能夠鼓舞讀者的作品為最可貴。得志也善於在含蓄蘊藉之中寫出款款動人的篇章。閱讀這些洋溢著深情的篇章時,能讓多少讀者朋友的心靈也跟隨著他的筆觸搖曳不止。”
1993年第2期《中華散文》載有盧得志一篇筆談,茲節錄其中一節,大致可反映他的散文觀:“泛讀古今中外的優秀散文,每每被作品優美的辭采所折服,為作家深摯的情感所感染。而更令人心旌搖動的,卻是寓於優美的辭采和深摯的情感之中的深睿精妙的哲思。散文的哲思,不是硬貼上去的,它從景、物、事、情中生髮。觸景(物、事)生情,繼之情動於衷,而後才會心騁神馳,生髮某種感悟。這種感悟往往是不經意而偶得,不可刻意追求。散文的哲思不是為某一個哲學論點作註腳,亦非就現成的哲理加以演繹,散文的哲思是生活的大千造物的賜予。作家須獨具慧眼,於看似平常處,另闢蹊徑,察人所不見,發人之未思。這不僅需要較高的知識修養、藝術修養,還需注意思想的修養,不斷為思維的縱橫馳騁拓寬空間。散文的哲思蘊含於景、物、事、情的描繪、敘寫和抒發之中,不宜直白,無須長論。常常是水到渠成,點到為止,甚至引而不發,全憑讀者神會。惟此,才愈發顯出哲思的魅力。散文的哲思說到底是一種美,理性之美,思辨之美,智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