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志湯

益志湯藥方,出自醫藥典籍《三因》卷八。 適用於右腎虛寒,小便頻數,遺精白濁,腰脅引痛,咳嗽短氣,四肢煩疼,耳嗚面黑,骨蒸潮熱,頭暈目眩者。

基本信息

正文

益志湯

來源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異名

益智湯<《證治準繩·類方》卷六)。

組成

鹿茸(酥塗炙,去毛) ,巴戟(去心), 熟乾地黃(酒浸) ,枸杞子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附子(去皮、臍,炮) 桂心(不焙) ,山茱萸, 白芍藥 ,防風(去叉)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上藥研末為散。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姜5片,鹽少許,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主治

右腎虛寒,小便頻數,遺精白濁,腰脅引痛,咳嗽短氣,四肢煩疼,耳嗚面黑,骨蒸潮熱,頭暈目眩者。

中藥方劑之益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