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太子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g,元參、生地、麥冬、女貞子各15g,石斛、天花粉各20g,甘草6g。
用法用量
以上藥物,水煎分二次服,每日1劑,連服6天,休息1天,4周為1療程,連續服用三個療程至放療結束,放療後半年內每周維持5~6劑,放療後半年以上每周服3劑,持續2年以上。
功用
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主治
鼻咽癌。
方義
方中太子參益氣生津,既補氣又益陰,為主藥;元參、生地、麥冬、女貞子、石斛、天花粉滋養肺腎之陰,使金水得以相生;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解毒,消腫抗癌。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以扶正,清熱解毒以抗癌之功。
運用
1.本方以鼻塞,流血涕,神疲乏力,頭昏耳鳴口苦口乾,舌苔薄黃,脈細數為診斷要點。
2.臨床上用於鼻咽癌放療期間證屬熱毒蘊結,氣陰兩虛的病證。
加減化裁
放療時可加用丹參、川芎以提高放療敏感性;鼻塞加蒼耳子、辛夷花;涕血加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頭痛加白芷、羌活;面麻、舌歪、復視加蜈蚣、僵蠶;頸淋巴結腫大加生南星、生牡蠣、夏枯草;白細胞下降加雞血藤、首烏、黃精、黃芪。
附方
名稱:益氣養陰湯
組成:黃芪、黨參各50g,地骨皮、柴胡、茯苓、麥冬各20g,石蓮子、黃芩、車前子各15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慢性腎炎水腫基本消失,血漿蛋白低,大量蛋白尿,高膽固醇血症
出處:《黑龍江中醫藥》
功用:益氣養陰,清熱利濕
名稱:益氣養陰湯
組成:黃芪、何首烏、雞血藤各30g,麥冬、生地黃、白朮各20g,蟬蛻、防風、白蒺藜、白鮮皮、地膚子各1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劑,2周為1個療程,服藥2個療程
主治:慢性蕁麻疹
出處:《皮膚病中藥內用製劑》
功用:益氣養陰
名稱:益氣養陰湯
組成:黃芪30g,玄參15g,夏枯草10g,白芍20g,生牡蠣30g,黃連6g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每日1劑。同時服用甲巰咪唑5-10mg,1日1次。連續用藥2個月
主治:瀰漫性甲狀腺腫伴甲狀腺功能亢進(氣陰兩虛型)
出處:《甲狀腺疾病效驗秘方》
功用:益氣養陰,化痰散結
名稱:益氣養陰湯
組成:太子參20g,麥冬10g,沙參10g,百合10g,桑葉10g,枸杞子10g,丹皮12g,黃芪20g,山藥15g,甘草6g,當歸10g,白芍12g
用法:水煎服,每天3次,日1劑。3個月為一療程,行經期停用
主治:慢性盆腔炎(氣陰兩虛)
出處:《不孕不育效驗秘方》
功用:益氣養血,養陰潤燥
名稱:益氣養陰湯
組成:太子參15g,玄參12g,麥冬10g,生地黃15g,女貞子、石斛、天花粉各10g
用法:將以上7味浸泡後入鍋,加水適量,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合併濾液即成。上下午分服,或代茶飲用。每周服6天,連服4~8周
主治:鼻咽癌放療後神疲乏力,口乾咽燥,心煩失眠,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等症
出處:《腫瘤患者藥膳妙方》
功用:益氣養陰
中藥方劑之益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