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柱廟

百柱廟

百柱廟位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油沐鄉境內,這裡不僅有全縣最古老的回瀾、青龍、鍾靈、毓秀、社山等8座風雨橋,而且還保存一個始建於宋代的古寨———福溪村。整座廟宇用質堅如石的古楠、大水杉、香檀木等木建成,十分珍貴。

百柱廟

目錄簡介建築結構建築歷史建築特色相關詞條相關連線

廟高6.13米,進深21.94米,面闊20.86米,由76根高2至5.5米,直徑20至38厘米的粗大圓木柱和44根吊柱、托柱支撐而成。120根格木柱建成的廟宇就坐落在濂溪河畔,故稱之為“百柱廟”。

百柱廟-簡介

富川瑤鄉,古村古寨、古橋古洞多,古寺古廟多,是桂東名傳遐邇的禮儀之域,名勝古蹟的集散地。然而堪與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相媲美的,就數新近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寶級古剎福溪百柱廟了。“百柱廟”雅稱“濂溪廟”。“百柱廟”就建在該村前相距26米的船形地帶上,坐東朝西。福溪村地處黃沙嶺,位於南北交通楚、粵古道上,四面被高聳入雲的石山峰團團圍住,宛若一幅幅精美的天然畫屏,乃是古代駐紮兵馬之所,歷史上曾一度稱之為“南邪關”。

百柱廟-建築構造

整座廟宇用質堅如石的古楠、大水杉、香檀木等木建成,十分珍貴。廟高6.13米,進深21.94米,面闊20.86米,由76根高2至5.5米,直徑20至38厘米的粗大圓木柱和44根吊柱、托柱支撐而成。120根格木柱建成的廟宇就坐落在濂溪河畔,故稱之為“百柱廟”。
“百柱廟”內有明間、正間、次間、稍間,兩邊有廂房,廊寬1.55米,廟門兩房有歇山側廳。那蓮花礅座上

百柱廟百柱廟
的120條粗大木柱,雄渾勁拔。大廳斗拱,交錯縱橫,扶手榫枋,天衣無縫。大廳寬敞,鋪磚鑲石。瓜柱有蓮花盆、雲彩花盆石托住,尤其是支撐的各大柱上,都畫有雲彩飄遊,蛟龍破霧穿雲,神仙騰雲駕霧賜福民間等飛梁畫棟,且栩栩如生,無不代表了瑤族人民的智慧結晶。為使大廟更吸引人,福溪村瑤民又在距廟前30米處和150米處的濂溪河畔、河中分別建起了戲台和濂溪風雨橋,使“百柱廟”與古戲台、濂溪風雨橋犄角遙望,相互輝映,成為人間少見、世上難逢的人造自然景觀。
據考古學家和廣西有關專家考察“百柱廟”時認為:“百柱廟”雖然在明代問世,且歷次增容修繕,卻有著宋代建築的特色,其建築的年代要比廣西容縣的“真武閣”早163年,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現存的一座全部採用月梁、穿斗、托峰、托腳、扶手榫枋建造而成的大廟宇。“百柱廟”是富川瑤族人民的驕傲,也是廣西古建築群中的工藝精品,它對研究瑤族的發展、建築、藝術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百柱廟-建築歷史

瑤鄉國寶百柱廟,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原為磚牆式寺廟結構,名

百柱廟百柱廟
為靈溪廟,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吏民籌資備料,請來名寺僧人,湘桂能工巧匠,展其殿宇,擴其建制,將靈溪廟改建成寺廟與戲台相對應的,木質柱抬飄檐體的殿堂式廟宇,因其規模恢宏,台柱過百,所以俗稱之為“百柱廟”。
百柱廟中敬奉的神祗,乃漢代名將馬援之後馬殷,人稱馬楚大王。查史得知,馬殷(公元852-930年),字霸圖,許州鄢陵人。少為木工,應募從軍,先隨秦宗權部將孫德入揚州,後又轉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長沙)。896年,建峰為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唐皇任其為潭州刺史,據湖南及桂東北的謝沐、馮乘、富川諸縣,與鄰國吳為世敵。吳主揚行密以尊王(唐朝)討賊(後梁)為號召,馬殷的謀士高郁勸他向後梁進貢稱臣求封爵。公元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受冊封,6月8日(後唐天成二年五月初六日)正式建立楚國,部長沙。仿照天子禮制,建宮殿,置百官,只是名稱上略加改變,表示不敢上比朝廷。他按高郁計謀,尊禮中原王朝,休兵息民,使湖南楚國,成為富庶殷實之地,使謝沐、馮乘、富川三縣同屬賀州。南漢劉岩元年(公元911年),馬殷撤謝沐、馮乘二縣劃入富川,升格富川縣為富州。其族弟馬彬時任楚國嶺南兵馬大都督,馮乘、謝沐諸縣、關城皆為其所轄。時年匪盜為患,楚王馬殷親臨謝沐關御駕親征,督促馬彬將軍親率馮乘、富川、謝沐關等地軍民除匪平亂,拯救當地吏民有功,受後人敬仰擁戴。見《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先立生祠,後馬楚卒,鄉民遂建廟宇祭祀之……”(摘自《新五代史》之《楚王馬殷紀功碑》)之後歷代將其廟宇擴建翻修,供奉祭祀,沿襲至今。

百柱廟-建築特色

百柱廟的特色之一,便是百柱抬梁,榫卯結構,無一鐵釘。全廟共有各類圓木柱120根,其中中堂大立柱22根,兩

百柱廟百柱廟
廂立柱54根,吊柱及其他托柱44根,成3、6、9吉數。托柱石礅(木墩)大小不一,有蓮花礅,蘭花礅,麒麟礅,龍鳳祥雲礅。更奇的是鄉人就地取材,將廟中的一個大型生根奇石闢為托柱石礅,形成奇石奇柱的奇觀,令人讚嘆。
百柱廟的特色之二,在於它的建築工藝。由於百柱廟始建於元明年間,所以仍沿襲宋代的建築特色。該廟總面積384平方米,採用過梁、斗拱式建築結構,用月梁、駝峰、托腳、叉手、榫卯組建屋架,重脊歇山,兩旁突出廂廊,制雙天井,泄雨水,防火燭。龍尾幻雲,飄捲成檐,廟宇的山脊正中有蝙蝠泥塑,神殿的兩旁屋背,各立一尊琉璃所鑄麒麟,它的東西兩條向北的粉磚檐柱上,各塑有一個頭戴官帽的人面泥偶,暗寓馬楚大王的兩個得力謀士。殿內還設立有木架,曾置放有刀劍斧鉞等24種兵器,並曾懸吊有一個鑄於明弘治年間、重120多斤重的大銅鐘,可惜已失。神殿莊嚴肅穆,威儀奇峻,其與村中古戲台遙相對應,珠聯璧合,更是顯得古樸典雅,恢宏壯觀。
百柱廟的特色之三,在於它的時刻石雕。神殿之前的祭台上,立有馬楚大王的石雕坐像,栩栩如生。祭台直對神殿一面的東西兩側,雕刻有一對公龍母,佑護一方庶黎。台面的正中,陽刻一太陽,上書“日”字,寓示瑤胞對太陽對幸福光明的嚮往和追求。此外,它還可有騎馬的將官,托祥瑞的蓮蘭,系姻緣的繡球花帶,祈福壽的葫蘆仙桃……更奇的是在神殿以東圍牆的明代的一塊古石碑上,還刻有一憨態可掬的小石象。石象卷鼻甩尾,邁步向北。其尾部的上方還刻有星星月亮的星象圖,與雲南大理、象城南寧的一些寺廟石刻差無二致。據此可以推論,宋明時期便有富川福溪人到過雲南大理活象城南寧,將這些地方的文化、石刻藝術帶回富川。又因福溪村有便於運輸的大青石街與瀟賀古道相連,又是當時的一方商埠集鎮,商賈文士雲集,故此吸引得大理、南寧的商賈、工匠、墨客及和尚僧人到此貿易、布道、謀生,這才留下了這瑤鄉與外界文化交流見證的石象星雲圖,彌足珍貴,價值連城。
富川縣委、政府及各有關單位,十分重視對福溪百柱廟的保護和管理,縣文化、旅遊部門更是注重對它的宣傳和推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區內外遊客、專家記者到此觀光旅遊,考察採訪,使它成為富川瑤鄉名傳遐邇的旅遊名勝。現在,隨著百柱廟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已成國寶的它將會更具旅遊開發價值和歷史人文研究價值,以其獨特的魅力與神韻在富川縣的三個文明建設中發揮其更大的影響和作用。

相關詞條

廣西香檀木 馬殷 故宮

相關連線

1.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1804/1064021.html

2.http://html.hjsm.tom.com/html/book/18/205/501a5d776,ccc9.htm

3.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3234/3237/200303/13/24866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