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百壽圖就是用一百個不同形體的“壽”字所組成的圖像,有圓形、方形或長方形數種;也有在一個大”壽”字中再寫上一些小“壽”字的。圖像中的字型多為繁寫,篆體.隸書.楷書等經過不同形體”壽”字組合成的百壽圖.往往能夠產生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給人以富麗堂皇、意蘊深長的感覺。當然,百壽圖在創始之初並不是被人們當作一種藝術品來欣賞的。它是我國古代民間對長壽理想的一種寄託。因此,它總是被人們排列得整整齊齊.書寫得端端正正,並且帶有一種朦朧的神秘主義色彩。“象形”是中國漢字所特有的最早的造字方法,傳說中“倉頡造字”就是從原始的“圈騰”演化而成文字。這在“百壽圖”中亦可見一斑,其中的“火文”如同燃燒的火焰,“樹文”如同莽莽森林,“鳳書”似彩鳳起舞,“水文”曲折迴環。還有“龍文”、“象篆”、“獅文”、“星鬥文”、“蝌蚪文”、“芝草文”、“時文”、“箭文”,“柳文”、“聚寶文”等,無不形神兼備,呼之欲出,觀賞之餘-更能使人領略到漢字起源的無窮奧妙。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永福縣的百壽鎮,距桂林市之南約90公里。鎮的東北約1公里的壽星山(又名葛祖山、對河山)下有一天然岩洞,洞高10餘米、寬17米多,古稱“夫子岩”,現名“百壽岩”。岩內有多處古代石刻,其中最大的石刻“百壽圖”人稱“國寶”早已聞名中外,已列為自治區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一書。
具體介紹
“百壽圖”從宋代以來就已作為稀世之寶、廣為傳頌。特別是南宋時期,專事拓印、裝裱“百壽圖”作坊久盛不衰。朝庭顯貴、書香世
家,百姓士庶都為擁有一幅“百壽圖”而自豪。掛之於堂中頓然門庭生輝、賓客爭相觀賞!古時商人遠行或浮遊宦海者更是把“百壽圖”作為護佑身家平安的寶貝!
相傳古時百壽岩前有一口丹沙井,井水甘甜清涼。常有一對白白胖胖的孩童出沒,系千年首鳥精所變。住此的廖扶及其家人常食用此井水。廖壽高150多歲始無疾而終,後其家人家族數百人也都個個長命百歲。
後來有一個貪官聞知此事,為圖謀長生不老。也常取食此井水,並命人挖取“活首鳥”烹而食之。不料卻一命嗚呼!丹沙井也隨之乾涸、消失。後人再用不上這樣長壽之方了都為之嘆息不已。因此曾有人在岩內觀世音神龕前作過一副對聯:
百世上事跡如斯曾幾何時碧水丹沙尋不見!
壽岩內神仙無算而今安在青山綠樹我來遲!
宋代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時任永寧知縣的史謂有感此事,在自己的壽慶之日揮筆寫下這個大壽字,並邀請縣內長壽百名老人各寫獻一小壽字,他親自經年整理寫入大壽字的筆畫內,然後僱請名工巧匠鐫刻在岩內石壁上,成為現今的“百壽圖”。
“百壽圖”高175厘米、寬148厘米。整個字型筆畫十分緊湊,筆力遒勁。形為楷書但與正楷不同。而是更莊重肅穆、古樸圓潤。其勾如露鋒、點似仙桃。既非楷非隸非行非草書法,卻又似楷似隸似行似草的風韻,然而渾然天成一體,無瑕可指、無懈可擊!
“百壽圖”中的100個小壽字更是各有千秋、字型各異、無一雷同。其中楷、隸、篆、行、草、甲骨文等無所不有、小壽字旁還註明文體出處。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漢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稱國名)有鰭隸、燕書、西夏台書等等;以字型論有易篆、古隸、古斗金文、飛白書等等;以書法家而言有程邈、懷素、虞(世南)書、蔡(襄)書、小王(獻之)書以及書聖王羲之的“換鵝經”文體等等。還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鬥文、火文、樹文、龍文、鳳文、聚寶文等等。在桃形點的“聚寶文”內還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滿目。
在“百壽圖”中還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寬大淵博精深,她是吸收、兼容少數民族文化、外來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證。圖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等則頗具神話傳奇;“瑤池寶意”、“四利佛書”、“西方梵書”等又具有濃郁的佛教色彩;“西夏台書”又是體現了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飛章符”、“皇極篆”、“青黃君書”、“玄隸”、“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的氣韻;在“聚寶文”內的珊瑚、珍珠、象牙等還可依稀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跡。在“百壽圖”的銘章中有“徐百公”、“許教宗”、“鄭尚書”、“高家賢”、“碣夫人”、“花葵夫人”等名不見經傳的古代書法家都可稱名家手筆。可惜書海茫茫、蹤跡難覓。尤其是我國古代的女書法家、除在“百壽圖”中僅留其少數芳名外,其他國內外更是鮮見其芳跡了。
圖書信息
基本信息
《中華文化傳承圖譜·人物卷三·百壽圖》
ISBN:978-7-5140-0068-9
作者劉艷霞
出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定價:¥20.00元
印次:201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開本:16開
簡介
這本書依歷代人物,用晌拓法繪錄了一百位壽星,大多數是真人真事,也免不了帶有傳說的色彩,儘可能簡潔地敘述了他們的生平。他們長壽的經歷,在某些方面會給我們以裨益。書中難免有疏漏,敬請各位讀者指正。希望大家能“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堅持運動,勞累適度”,加入到壽星的行列中來。
本書後附錄養生導引十二法。導引是古代一種強身除病的養生方法,被晉代葛洪總結後廣為流傳,對健康長壽頗有益處。
作者簡介
梁熙成,筆名犁雨、姜仁、侯學之。敦實的廣西男子漢。雖出身龍年,卻被列為“被耽誤的一代”。畢業於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發表過詩歌、散文、遊記、戲劇、雜文、論文,有的作品獲過獎。曾加入廣西民眾文化學會、廣西詩詞學會,任過鄉、鎮長,被海外友人戲稱為“堂堂百壽人”。
摘自《中國世界長壽文化》時事出版社
古代作品
清代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記載:“百壽字圖一卷,(南宋)紹定己丑(公元1229年)靜江令史謂刻於夫子岩。(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昆明趙壁又得二十四體,編成一書。”“百壽圖”是頌揚年高的吉祥圖案,表達了人們追求長壽的心愿。明宋國楨《涌幢小品》載:“御史張教之家藏大《壽》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遺。字崇(高)四尺有七寸,楷體黑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一一作別體,滿百無一同者。”從而得知,這是用不同字型的小壽字,湊足一百,組成的一個大“壽”字,用作頌揚老人長壽的吉祥畫。“百壽圖”一般不拘於百字型,選擇適當的字型也可以。字型有圓形的篆書體為“圓壽字”,長方形的稱為“長壽字”。“百壽圖”還有用不同字型兼以繪畫形式,組成一百個壽字的樣式。其中除了象形、鐘鼎、鳥文、小篆等各種字型外,還有繪刻如太極圖、蝌蚪文、桑葉形、花瓷罐、古彩陶以及垂柳、荷花、壽桃、葫蘆、綠竹、祥雲、蛟龍、博古文玩等花樣組成的“壽”字,集中了傳統的“壽字大全”。人們還將百壽圖、花字型等不同形式的“壽”字圖案組合起來,廣泛用於建築、家具、文具、雕刻和衣料等方面。米芾祠百壽圖
當代作品
當代書法家單凌雁寫作百壽圖多年,對百壽圖的藝術價值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作品內容的變現形式較之古代的百壽圖作品更加豐富,觀賞性也更強。
單凌雁先生還對百壽圖文化進行創新,創作出了與百壽圖寓意相近的百福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