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園

白雀園

白雀園的行政建置與自然環境以及與其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宗教等。

行政建置

歸屬演變

自堯、舜、禹到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1世紀)屬揚州之域,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屬弦之封國領地,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為曾國遷地,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弦被楚併吞,屬楚國,秦時(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屬九江郡,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歸江夏郡正陽縣,三國時期(220年--265年)屬魏國領地,晉時(265-420年)屬弋陽之光山縣,隋、唐、宋、元、明、清時期隸屬河南省布政使司光州縣。

建置沿革

1912年1月(民國元年)-1929年1月(民國18年)民國光山縣政府仍沿襲清代舊制,屬光山縣所轄,1930年2月初,光山赤衛軍攻占白雀園,4月,中共白雀園區委、區蘇維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園市委、市蘇維埃。1932年10月-1947年6月被民國光山縣政府收復,1947年7月13日白雀園解放,在白雀園建立光商縣。1948年6月,光商縣與潢川縣南部合併為白雀縣,成立了縣民主政府,1949年改為白雀區,隸屬光山縣。1958年4月撤區改鄉,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1961年又改為白雀園區,1963年改為人民公社,直到1983年4月改為白雀園鄉人民政府,1986年改為建制鎮,2005年全省鄉鎮機構改革後,雷堂鄉撤併到白雀鎮,新建制為白雀園鎮。現轄棗崗、雙輪、陶崗、九里、葉沖、駱寨、鍾橋、楊圍孜、楊寨、羅山馬山、土廟、李寨、賽山、賽一、老山、馮寨、張寨、龍寨、岳寨新光橋汪河、方寨、李榜、石仙、雷堂、朱堂、土門、雞冠、陳集蓮花、沿河、新華33個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545個村民組,14597戶,6.2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5.6萬餘人。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白雀園鎮位於大別山北麓,距光山縣城東南部38公里處,地處北緯31°47'東經115°06'。東與商城縣余集鎮觀廟鄉相鄰,西和本縣涼亭鄉、磚橋鎮毗連,北與潢川縣仁和鎮交界,南與新縣沙窩鎮八里畈鎮接壤。全鎮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7.8公里。106國道、商武路貫穿鎮境,距縣城35公里,距京九光山站20公里,距武漢合肥等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內,境內交通便捷,村組通、組組通公路網路健全,有豫南“小漢口”之稱。

地形地貌

白雀園鎮是丘陵向山區過渡地帶,屬淺山區,全鎮東南部多為高山,北部屬丘陵地區南部大尖山海拔高度為345米,北部平均海拔高度為65米,全鎮域平均海拔高度為205米。鎮域地勢南高北低,白露河順貫鎮境,其支流在黃家灣匯入白露河。

山脈河流

白雀園境內的山嶺重疊,大都呈東西走向,系大別山之脈。

大尖山(北緯31°44'東經115°04'):由大小119個山頭組成,主峰位於南部的馮寨村,海拔高度為345米,是著名的杉松生態林基地。

雞冠山(北緯31°46'東經115°08'):位於東南部的雞冠村,主峰猶如雞冠子狀,海拔高度為254米,土層薄,石頭多。

石仙山(北緯31°45'東經115°09'):位於東南部的石仙村,主峰海拔高度為228米。

龍王尖(北緯31°44'東經115°08'):位於東南部的龍寨村,主峰高大,次峰矮小,其狀象龍,主峰象龍頭,海拔高度為214米。

張大山(北緯31°47'東經115°03'):位於西部的土廟村,主峰海拔高度為209米,此山以馬尾松為多。

羅山嶺(北緯31°48'東經115°04'):位於羅山村,相傳古時山頂上有一小山包,如籮篩狀,故名。後諧音"羅山"。主峰海拔高度為207.5米。

馬山嶺(北緯31°48'東經115°03'):位於馬山村,主峰海拔高度為207米。

楊大山嶺:系楊圍孜村與楊寨村東西走向的界嶺,有大小13個山頭組成,主峰海拔高度為208米。

賽山嶺:主峰在涼亭鄉楊嶺村內,海拔374.3米,東部、東南部支嶺位於白雀園鎮的賽山村和賽一村,以林茶為主。

斛山嶺:主峰在斛山鄉南部,東南部支嶺位於白雀園鎮的葉沖村、駱寨村和雙輪村,以種植松樹、杉樹、茶葉為主。

白雀園境內的河流有淮河一級支流白露河,自南向北縱貫全境。白露河在白雀園境內也稱雙輪河,發源於新縣小界嶺,流經新縣的沙窩鎮,進入白雀園境內,經本鎮的新光橋、龍寨、汪河、張寨、馮寨、老山、岳寨、新華、街道居委會、沿河、蓮花、楊寨、楊圍孜、九里、陶崗、雙輪、棗崗村進入潢川縣,至淮濱縣入淮河,全長150公里,境內長21公里。白露河河床為砂質,河床深約4米,最大洪峰流量為808秒/立方,最大平均流量為474秒/立方。

白露河另有小汪河、龍山河、管家河、小沙河、桂家河、小河等支流,遍布全鎮。小汪河發源於新縣金泉山的關家灣,全長27公里,境內長3公里。龍山河發源於賽山村韓灣,全長7.5公里,管家河發源於鍾橋村管家灣,全長7.5公里,桂家河發源於李寨村李寨山,全長3.5公里,小河發源於新縣沙窩鎮汪沖村的李家沖,全長4公里,小沙河發源於大尖山,全長3.5公里。

氣候條件

白雀園鎮屬濕潤、半濕潤的季風性氣候。全鎮全年主導風向是北風,夏季偏南風,平均氣溫15.3℃,最低氣溫-8℃,最高氣溫40℃,平均風速2.58米/秒,最大風速18米/秒,最大積雪深度25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41.3小時,累計年平均無霜期227天。

自然資源

全鎮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萬畝,山林面積9.5萬畝,森林覆蓋率56%。

鎮區地下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及白露河補給,地下水均埋藏在石渣土、砂土層中,屬沖積層潛藏水,一般埋深5-10米,由於近年來打深井汲水較多,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鎮區東南部多為黃砂壤土、粗礫砂土,西北部多為砂土、粘壤土。鎮區內一般地基承載力在10-20噸之間。

已探明的礦藏有銅、鐵、螢石大理石花崗石等小規模礦藏,除螢石、花崗石等小規模開採外,其餘均未開採。

鎮內白露河順貫鎮境,水面7000餘畝,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228處,總蓄水量304298.5立方米,有效蓄水182095.5立方米。有小型二類水庫15座,分別是位於棗崗村的趙小灣水庫、雙輪村的邱莊水庫老山村東風水庫、羅山村的王灣和黑塘水庫、馬山村的吳沖水庫、土廟村的勝天水庫、葉沖村的姜小灣和葉沖水庫、龍寨村的劉沖水庫、張寨村的李窪水庫、雷堂的雷窪和下趙沖水庫、土門村的上姜窪水庫、雞冠村的張一水庫。

傑出人物

歷史人物

白雀園人傑地靈,先後湧現出不少名人和志士。如清光緒末年的宰相鄒祖坯;清道光年間著名詩人胡培桂,著有《晚香齋詩集》二卷;清光緒年間任京濟道督察院監察御史曹登庸(與李鴻章同代)等等。

現代人物

從白雀園走出三位共和國的將軍和大批革命幹部,師、地級以上的有:

傅家選白雀鎮雞冠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55年授予少將。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楊明山:白雀鎮楊寨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64年晉升少將。河北省軍區政委。

鄒善芳:白雀鎮劉家沖人,1929年參加革命,1955年授予少將。河南省軍區副司令。

冉虹:白雀鎮彭家灣人,1938年參加革命,1958年授予大校。空軍政治學校校長。

劉仕香:白雀鎮劉家畈人,1929年參加革命,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顧問。

王永亮:白雀鎮王家灣人,1931年參加革命,天津工具機廠副廠長。

王迪類:白雀鎮街南人,1932年參加革命,重慶二輕局副局長。

徐玉貴:白雀鎮人,1931年參加革命,徐州鐵路局局長。

還有老紅軍幹部:

肖德榮(南京市行政管理處副處長)、鄒以效(許昌糧食局顧問)、張開強(商城民政局局長)、毛國民(志願軍後方16醫院院長)、李儒海吉林四平動力廠書記)、雷甫臣(信陽市公安局教導員)、傅家明(光山人委辦副主任)等。

歷史事件

白雀園自古為兵家所必爭。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王朝更迭,戰亂頻仍。歷史上戰爭年代,生民塗炭,或死於兵燹戰亂,或流離遷徙。據《光山縣誌》所載,明朝末年,白雀園幾成“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的境地。

白雀園是塊紅色的土地。為了推翻封建殖民統治,建立新中國,白雀園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1929年白雀園有了共產主義的活動,1930年4月,中共白雀區委、區蘇維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市委,白雀市蘇維埃。白雀園革命政權建立以後,迅速在全區實行土地改革,並建立了赤衛軍工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組織,同時建立了蘇維埃經濟公社、銷售合作社、工農俱樂部和列寧國小

隨著革命的發展,白雀園在鄂豫皖蘇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鄂東北、豫東南、皖西北三塊紅色區域的交通要衢。不僅是白雀區、市黨和蘇維埃機關的駐地,同時是光山赤衛獨立師師部、紅73師師部、鄂豫皖紅軍招待所、鄂豫皖中央分局軍委臨時革命法庭、赤色民警局等紅色機關的所在地。還設立過紅軍槍械修造所,紅軍醫院、蘇維埃工農演講所等機構。

1931年九、十月間,張國燾謀劃和主持了駭人聽聞的白雀園大肅反。這次大肅反從上到下,從軍隊到地方,濫殺了數以萬計的革命者。當時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的張國燾,為了推行王明“左”傾路線,向鄂豫皖蘇區黨、政、軍領導奪權,實行了宗派主義的大肅反,把“紅四軍的各級幹部,除少數倖免者外,幾乎都一網打盡了”,“主力4個師12個團的幹部中,只剩下屈指可數者倪志亮、王樹聲二人,其他都被捕殺了”(徐向前語)。據當時陳昌浩的報告:“總計肅清改逆一千人,富農及一切不好的分子一千五六百人。”其實蘇區各地遠遠不止這個數,僅縣團級以上,有名在案的就達110人。

信陽特委被殺的“一個也沒有剩下”。赤南縣委機關48個幹部,逮捕了45個。光山縣委、縣蘇維埃機關100餘人,除警衛、炊事員外,全部被逮捕。被殺害的著名紅軍將領有:紅十二師師長許繼慎(一說在新集被害),紅十一師師長周維炯,政委龐永俊,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團長潘皈佛、高建斗肖方魏孟賢黃鋼,團政委封俊、江子英、袁高甫、吳荊赤等。

光山獨立師師長羅明高,獨立團政委郭步儀,光山軍區參謀主任張炳南,代理縣委書記來選安,工農銀行行長周保信,革命委員會主席黃介人,白雀赤衛軍團長彭開堯、傅家康和4個營長、7個連長、9個區蘇維埃幹部都被肅反殺掉了。主要地點在白雀園東門外河灘上和附近的沙子崗、潘灣山窪。

1981年8月,在白雀園大肅反50周年之際,為紀念這些忠貞革命而錯遭殺害的革命者,中共光山縣委、光山縣人民政府在白雀園建立了“白雀園殉難烈士紀念碑”。1982年4月23日,徐向前元帥題寫了碑文。

抗日戰爭時期,白雀園是中共光山工委駐地,工委機關設於彭家灣。

解放戰爭時間,白雀園先後為光商辦事處、中共光商工委、白雀園鎮委、光商民主自治區等機關駐地。同時是中原軍區一縱一旅(皮定鈞旅)旅部的駐地(旅部設新光中學),一代名將皮定鈞在白雀園戰鬥長達半年(1946.1--1946.6),並將妻子張烽安排白雀園國小任教員。中原軍區司令員到皮定鈞旅檢查工作,曾駐吳畈一段時間,並在吳畈幫農民插秧。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白雀園於1947年9月恢復建立了中共光商工委,10月在彭家灣成立了中共光商縣委、光商縣愛國民主政府,光商武裝支隊。1948年3月,光商縣改為白雀縣,白雀縣黨政軍機關一直駐紮於彭家灣,同年底移駐白雀鎮,直到1949年5月26日合併於光山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到白雀園重遊當年戰鬥舊址,會見了幹部黃文儒、周仁信、鄒善安,並同鄉幹部在麥田裡合影留念。同年7月2日,又致信白雀鄉黨委,“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祝賀白雀鄉農業生產獲得了豐收。

革命舊址

劉伯承舊居:1947年,劉鄧大軍領軍南下,千里躍進大別山。12月,劉伯承率領部隊路過白雀園時曾在楊寨村劉畈陳順元家住過。當時他看到房東住房很窄,只住了兩間小屋。那時誰也不知道他是劉伯承同志,他和戰士們一樣生活簡樸。他在此住了7天,在那七天的日子裡,劉伯承同志對民眾關懷備至,每天在屋子裡不停地工作著:辦公、開會,指揮幾十萬大軍開闢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劉伯承同志生活和工作過的房屋、桌椅至今仍保存完好。

李先念舊居:1946年,李先念同志率領部隊開闢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在白雀園楊寨村吳畈住了三個月,李先念同志住在原大地主劉姓村房子裡(大地主劉姓村1930年被鎮壓)。這處房子共有三層,十三間,至今仍保存完好,現有三戶民眾居住。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李先念同志和廣大民眾一樣,不搞特殊化,在當地幫助民眾,組織民眾,宣傳民眾。1946年5月,李先念同志親自在吳畈幫助民眾插秧,他的幹部、戰士每到一處,掃地、挑水、和民眾一起幹活,深受民眾歡迎。1946年秋,尤太忠也在這裡住過。

宗教

佛教、 道教:佛教與道教傳入時間已不可考。在居民中真正信仰宗教的人數並不多,但佛道兩教在居民中影響還是深遠的,涉及到生活的諸多方面。傳統的風俗,已包容佛道二教,而原始諸神,乃至儒家的敬天崇祖,均羼雜其中,陳陳相因,幾乎多不知其所以然。每逢毛爺山、賽山寨廟會,“善男信女”蜂擁而至,其中多為燒香還願的人,或者是乞神降福者。絕大多數並不是宗教的信徒。

基督教(新教,又稱耶穌教) :解放前夕,境內基督教徒約20餘人進行宗教活動。“文革”期間,教徒遭殘酷迫害,宗教活動被迫停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境內基督教徒也相繼恢復宗教活動。先是教徒集資在鎮明清古街租兩間半民房進行宗教活動,1998年在土廟村境內靠近白涼路南側建新教堂三間,並定名為白雀園鎮基督教中心活動點,他們星期日去鎮基督教中心活動點做禮拜。截至2005年,境內基督教徒共350人,其中已受洗禮的10人。其它均為“望友”,有傳道員1人。

風景名勝

白雀寨

清朝時期,為了防止外來強盜、土匪,建有石質城牆和牆垛,設有南門、北門、大東門、大西門、小南門、小西門。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城牆和城門,稱“白雀寨”,每個寨門上裝有土炮一至二座。光緒年間,皇帝下旨在白雀園建起滾龍脊,建築壯麗美觀,十分别致,龍脊活現,如蛟龍盤踞,氣勢磅礴,盛氣凌人。民國時期已毀,現存城牆和根基。北門內有一道橋,四尺余寬,三尺余長(現存),南門外有一道橋(現存),門兩邊有房(西北兩門每門有三間),門上有一小樓。當時常住有守門人。

石仙山古廟

民國期間有前殿和後殿共大廈十餘間,有老和尚幾人,每逢正月十五、二月花朝,鄉村人上石仙山燒紙了願。現古廟仍保存。

明清古街

歷明清幾度興衰的老街為南北走向,北起東嶽廟開發小區,南至香爐山烈士紀念碑,街道全長1200餘米,寬約5米,現保留完好的古民居300餘間,古街道地面均為青石條鋪的地面。

解放戰爭時期,明清古街是我黨從事革命活動的主要駐地。1930年4月,中共白雀園區委、區蘇維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園市委、市蘇維埃。白雀園革命政權建立以後,迅速在全區實行土地改革,並建立了赤衛軍工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組織,同時建立了蘇維埃經濟公社、銷售合作社、工農俱樂部和列寧國小。明清古街不僅是白雀區、市黨和蘇維埃機關的駐地,同時是光山赤衛獨立師師部、紅73師師部、鄂豫皖紅軍招待所、鄂豫皖中央分局軍委臨時革命法庭、赤色民警局等紅色機關的所在地。還設立過紅軍槍械修造所,紅軍醫院、蘇維埃工農演講所等機構,中原軍區一縱一旅(皮定鈞旅)旅部的駐地也在明清古街。新中國成立後,中共光山縣委、光山縣人民政府將明清古街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並對革命舊址進行了修繕。

地名由來

(一)以村落的地理位置冠以姓氏而命名的居多。

1.村落處平畈的,叫“×畈”。有王畈、劉畈、何畈、曾畈等。 2.村落四周有池水圍繞的,叫“×圍孜”。有楊圍孜、喻小圍孜、劉大圍孜。 3.村落周圍有土或石寨的,叫“寨”。有駱寨等。 4.村落沿河的,叫“×河”。有高小河、雷小河等。 5.村落坐落在山窪的,叫“×窪”。有祁家窪、陳窪、何家窪、汪窪、魯窪等。 6.村落依山邊沖田而建的,叫“×沖”。有彭沖、馮家沖、駱沖、李沖、雷大沖、趙家沖等。 7.村落建在崗嶺上的,叫“×崗”。有姚崗、楊長崗、鄒北崗、董家崗等。 8.村落坐落在坪地上的,叫“×坪”。有柳坪。 9.村落坐落在竹園上的,叫“×竹園”。有陳竹園。 10.村落建在山榜的,叫“×榜”,有甘榜、徐家榜。 11.村落建在土墩上的叫“××墩”。有廖家墩、孔家墩。 12.一般沒有地理環境特點的村落,多叫“××灣”。有劉灣、許灣、高灣、鄭家灣、楊家灣、管家灣等。也叫“×莊”的,有宋莊徐莊、柯莊、駱莊、冷莊等。

(二)依照村落坐落的自然景物的特點命名的,有蓮花沖、牛角沖、回龍山、沙包嘴、小塘窪、寨窪、碾盤灣、瓮壇沖、坡堰、泡樹坳、柿子園、地窩塘、棗崗等。

(三)以作坊店鋪名稱冠以姓氏而立名的,有孔油榨、油坊、下油榨、老油榨、鍋棚、蘆油坊、下染坊、黃果鋪等。

(四)以自然物態與距離鎮集遠近相結合而命名的,如以白雀街道(古稱白雀園)為參照物,向南有三里灣等,向北有一里棚、二里橋、三里橋、五里灣、八里棚、九里崗。

(五)有祠堂或寺廟的,多冠以姓氏命名,如黃祠堂、歐祠堂、駱氏祠、余祠堂、葉祠堂等。也有直接以寺廟命名的,如土廟。

(六)以村落與村落或與其它的自然景物的方位關係而命名的,有中灣、下畈、南畈、前袁灣、西陶崗、後李灣、前小灣、上馬莊、下馬莊、隔河等。

(七)以與村落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而命名的,如破樓房、牌坊等。

(八)以軍事駐地冠以姓氏命名的,如邱營。

(九)以村落地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命名的,如豹子籠(隆)、野雞崗等。

(十)其他

汪河:很久以前,這裡是一家姓汪的大莊園,又因緊靠河邊,故稱汪河。

石仙山: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天夜裡,從遠處飛來三個大石頭,最高的有兩丈多,遠遠看去,都象巨人一樣矗立在山巔。當地人都將這三個石頭叫三仙姑,把這座山叫石仙山。

土門:因此地一山坳口形狀如門,故名土門。

蓮花:因此地有一自然村落叫蓮花灣,灣後有一山名叫蓮花山,此山有八個分支,狀如蓮花,故名。 馬山:因此地有一山,形狀如馬,故名馬山。

邱營:葉沖村轄地。相傳在三百年前,該村方圓二十里皆住著邱氏人家,其族人有一人官至兵部侍郎,有兵馬上萬人。設有操兵場(今邱營對面大田)、跑馬場(今邱營後面大田),有如聲勢浩蕩的軍營之勢,故名邱營。當時朝中有人誣告邱侍郎有謀反之心而被斬首,後皇帝查清事實,為邱侍郎平其冤案,並賜一金頭,頭上鑲有“金首人身”四字,該故事在當地至今流傳。

民俗風情

農諺

椿樹蓬頭浸稻種,泡樹開花種棉花。

立夏不露頭,割了麥子餵老牛。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小暑刮南風,十沖乾九沖。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大暑小暑。紅薯亂處。

曬七不曬八,曬八打坷垃。(指翻犁)。

天氣諺語

一塊烏雲在天頂,最大風雨也不驚。(適用夏天)

雲下山頂將有雨,雲上高山好曬衣。

烏雲接日頭,半夜雨不愁。

久旱西風更無雨,久雨東風更不晴。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換上棉。

蜢蟲撲面,下雨不遠。

雲攆雲,必是晴,雲蓋雲,必天晴。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民歌

(1)、車水民歌,一般為五句,調高,韻慢,聲長,音亮;鄉土氣息濃厚,美感十足:

小小水車下河灣,腳蹬車輪臂匍桿,哪個車葉不拉水,哪個龍骨不當間,哪個年輕不愛玩。

小小水車下江河,一路咿呀一路歌,車乾多少塘和堰,打破多少鼓和鑼,累壞多少小哥哥。

這幾段車水歌,是一種戲唱:(女)小小筆桿七寸長,寫封書信寄我郎,先問一聲公爹母,再問一聲我的郎,何時接奴入洞房?(男)小小筆桿七寸七,寫封書信寄我妻,先拜一聲岳父母,再敬一聲我的妻,手上無錢咋娶你。(男)新婚小哥去採茶,吩咐賢妻你在家,無事莫在當門坐,少梳油頭莫戴花,留個笑臉郎回家。(女)心乾肉呀小哥哥,還沒出門這囉嗦,無事專在當門坐,塗脂抹粉帶笑窩,留壇老醋你回喝。

(2)、鄉村小調:我出正,誰對正,什麼那個開花點明燈?哥呀,哎嗨吆,什麼那個開花點明燈?

你出正,我對正,燈草那個開花點明燈。妹呀,哎嗨吆,燈草那個開花點明燈。

我出二,誰對二,什麼那個開花起苔兒?哥呀,哎嗨吆,什麼那個開花起苔兒?

你出二,我對二,油菜那個開花起苔兒。妹呀,哎嗨吆,油菜那個開花起苔兒┉

(3)、托物言情的民歌:

鴻雁化青竹,節節骨質幽。

枝枝情未盡,葉葉愛相酬。

倩影常依動,芳魂隨綠游。

疾風尤韌在,緒重亦頷首。

昨夜相思雨,悽然濕綠州。

(4)、經典兒歌童謠:

之一: 扯磨拉磨做個大油饃饃 吃半個留半個, 還有半個哪兒去了? 貓鬧去了 貓哩?上樹了! 樹哩?水淹了! 水哩?龍喝了! 龍哩?上天波了! 天哩?那啵 咧!

之二: 車水喲,栽秧喲, 糯米乾飯淘湯喲。

之三: 月亮走,我也走, 我給月亮提笆簍。 笆簍笆,摘棉花, 棉花殼,扎我腳, 哎喲哎喲小哥哥。

民俗

(1)、接年,是白雀園迎新年的習俗。接年,一般由家庭男長者操作,在零時至清晨之間進行。各家各戶先後不一,但接年的程式大致相同。八仙桌一張,或大或小,迎門而擺。桌上擺臘肉一塊、臘魚一條、果子或點心三盤、糍粑三碗、茶三杯,當然這些東西也不是固定的,但一定是家裡最好的。擺好後,先在桌前對天燒紙,而後轉身到供桌上燃三爐香,繼而分別對天和中堂跪拜,此間燃放煙花、爆竹。最後把接年的供品端上供桌,到此接年便結束了。

(2)、香堂子,也就是供奉祖宗及神靈的字聯,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中堂中央處貼一寬幅,縱書“祖宗昭穆神位”,左右各有一行縱書小字,左為“東廚司命”,右為“福祿財神”。其意如下:“祖宗昭穆神位”是指列位祖宗依照輩分秩序就座,左為昭,右為穆;父為昭,子為穆。“東廚司命”指灶神,即灶王爺。“福祿財神”指福、祿、財三神,亦稱三星。寬幅兩邊還配有一幅窄聯,聯的內容各異,但不乏佳句,多為“天賜鴻恩福祿壽喜,家垂燕翼禮樂詩書;寶鼎呈祥香結彩,銀台報喜燭生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供奉祖宗是中華民族久遠的孝道,也可說是對祖宗事業的繼承和發展;供奉“四神”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3)、鬧花燈,從正月十三開始,要鬧到二月初二。鬧花燈並非易事,要做很多準備。用竹、紙、布等,扎一條彩色的旱船;再扎一擔花筐,也叫花挑,就是供人挑起來的花籃或花筐;還要扎十幾對燈籠。準備兩套鑼鼓,大鑼、鑔子、釺鑼、鼓等,每套四件。最重要的是組織一班子人馬:找七八位漂亮的小調唱得好的中青年女子扮船娘子、挑花筐的花姑、陪花筐的侍女;還要找一批中青年男子,敲鑼鼓、護衛彩船、維持秩序、端茶倒水、處理些事物等;扮艄公,男女均可,總之要能言善變、幽默詼諧;打燈籠,有十幾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就可以了,把燈籠拴在丈余長的竹竿上,高高舉起,分成兩隊,一隊陪船,一隊陪花挑;為了萬無一失,通常要有一群幫腔的人,烘托民歌群起群和的效果,免得冷場或鬧出尷尬的局面,老中青男女均可,人可多可少,當然是多多益善。一切都準備好了,正月十三的晚上要演練一翻,當地叫“試燈”,為正月十五晚正式鬧花燈做好準備。

鬧花燈一般在夜間,旱船、花挑分成前後兩撥,逐村逐戶的進行。一戶門口要唱兩三段門調,三五段小調。如果主人也愛唱,對起歌或鬧起笑話來,那就唱的多了。如果主人好客或玩的好,主人會在你要走的時候,放一掛小鞭炮,挽留你,這時又要重新鬧、唱一曲,也有可能再三挽留,那就再三的鬧、唱。鬧花燈,突出一個“鬧”字,有說、有唱、有對白、有打鬧、有戲逗;形式多種多樣,且總在創新與發展之中。

民歌有“門調”和“小調”之分,統稱為家鄉小調。“門調”就是玩燈人隨口編的,見啥唱啥,一般多為讚美之詞、吉祥話或笑話。花燈到了主人門前,就像兩人見面一樣,要相互打招呼,所謂的“門調”就是對主人的問候和寒暄。鬧花燈鬧得好與不好,與門調編得是否逗人也有關係。

吉祥話門調: 紅燈出來紅燈進,紅燈又到貴府門; 自從紅燈鬧過後,男女老少享太平。 鑼鼓一打喜盈盈,大家都是愛玩人。 去年玩燈人丟了,今年玩燈又丟人。 自從紅燈鬧過後,男女老少享太平。 一到門口把眼觀,紅綠對子貼兩邊; 左邊貼是福祿壽,右邊貼是壽八仙; 福祿壽啊壽八仙,榮華富貴萬萬年。 新婚喜事門調: 一到門口把腳挪,一腳踩到老龍窩; 踩到龍頭生貴子,踩到龍尾狀元多。 適合於兒女在外地工作的門調: 一到門口把頭抬,一問喜來二問財; 文官何時去上任?武官幾載回家來? 適合於貧苦主人的門調:歌詞在道出真情的同時,寄寓了一種同情,又留下了期望,這也是門調真實的一面。 鑼鼓一打心裡慌,稻草門樓土坯牆; 待到今年秋收後,掀掉茅屋蓋樓房。 搞笑的門調: (男)一到門口莫要跑, 跑掉繡鞋哪裡找? (女)跑掉繡鞋奴會做, (男)做的沒有買的好。 《十送》片段 正月鬧元宵,哪個年青不愛俏,送郎一塊表。 二月菜花青,哪個年青不文明,送姐花手巾。 三月桃花開,手搬桃椏望郎來,送郎大皮鞋。 四月四月八,太陽一出熱辣辣,送姐傘一把。 五月是端陽,白米粽子抹白糖,送郎嘗一嘗。 六月是伏天,汗水盈盈總不乾,送姐鵝毛扇。 七月有七夕,牛郎織女兩相依,送郎一佳期。 八月是中秋,哪個年輕不風流,送姐紅蓋頭。 《報花名》片段 正月茶花香又香,小妹呀!二月蘭草開滿崗。 三月桃花紅似火,小妹呀!四月梨花賽粉牆。 五月梔花開得秀,小妹呀!六月打馬觀海棠。 七月荷花結蓮子,小妹呀!八月又聞桂花香。 九月菊花做好酒,小妹呀!十月無花漫天霜。 冬月雪蓮無處覓,小妹呀!臘月梅花帶雪芳。 《十繡》片段 一繡廣東城,城裡扎大營,繡個曹操點三軍。 二繡十字街,街上好買賣,繡個劉備賣草鞋。 三繡一隻船,船在水中間,繡個太公垂魚竿。 四繡包文拯,包拯清又明,白天審陽夜審陰。 《青枝綠葉水中漂》片段 青枝綠葉水中漂,去年想你到今朝,想你得乾癆。 白天想你不吃飯,夜晚想你睡不著,睡著瞧到了。 一愛你的小白臉,二愛你的紅腮邦,眉毛一拱橋。 三愛你的小白手,四愛你的蒜苔腰,好比美人條。 五愛你的好小腳,好比菜園紅辣椒,缺少人來瞧。 伸手拉你你不願,放下手來你又笑,好比殺人刀。 二把拉你你還臊,半推半就帶紅潮,要死在今宵。

禮俗

白雀園人好客而多禮,主要分為客禮和交往禮。客禮分待客和作客兩個方面。以待客為例,雖依客人身份的高低和交往時間的長短而區分為貴客、稀客和常客,但都要熱情迎送,盛情款待,禮數嚴格,不可失禮。請客有隔月不接客之俗,如有喜慶大事,須提前告知客方,但不能隔月奉請。接客有面請、代請、柬請之分。面請由主人親自登門接客,代請時,須由代請人向客方代達主方請客之意和未能面接之因,柬請又有套柬、單柬之分。客人進門後,首先要說些寒暄、問好之類的謙詞、套話,送溫水洗臉洗手,然後沏茶敬煙。飯前二次送水洗手,飯後再次送水漱洗。對獻茶更為講究,每個客人一隻專用茶杯,頭道水倒掉,稱為洗茶,二道水方可飲用。頭遍每杯倒夠七分,二遍三遍倒滿杯而止。新客人來到須將舊茶倒出,重新沖沏,不得用壺中剩茶待客,否則失禮。客人喝足,即倒掉茶腳,示意不再飲用,主人才免請。

入宴時依位就座之禮十分講究。一般客宴兩旁是首位,右位為客坐,左位為陪坐,客位主位的坐次按輩數分排,尊卑上下不可顛倒。若是待新女婿,客宴正面為首位,為新人必坐之位。以客廳門和桌縫確定上下席位,有“桌縫對肚皮,必然是下席”之說。入席落座後開始上菜,第一碗端上來的不是菜,而是白開水裡放一些蔥花,俗稱洗筷子和湯勺水,每次上菜的時候,要突出上席,一般情況下,每上一道菜,上席先動筷子,在入喪事宴的時候,用碗裝的菜在撤席時,碗與碗不能摞在一起(意味著落在晚輩身上)。宴席標準不一,但一般都有三道圓(紅薯圓、魚圓、肉圓)。該鎮南部山區等村喜事以近親為先,喪事以朋友為重,以遠就近。入席時彼此謙讓一番,隨後坐在安排好的席位上,不可越位,否則會貽笑大方。

交往禮既適用於親戚朋友之間,也適用於上下級和同事社交之中。親朋交往一般在重大節日、紅白喜喪事時為多。春節是一年中必須走動的節令,必須互送拜年禮品相賀。對於一般親戚,如果春節期間沒有去拜年,就意味著你不同他過走了(除非你事先同他打招呼)。外甥、女婿、姑侄之輩,一般要於正月初八前向尊長拜年,去的太晚將會失禮。有的戶族則要求外甥初三不到舅舅家去拜年。親戚交往最頻繁、最隆重的是父族、母族、妻族三大親,姑親、姊妹親、乾親次之。如彼此禮儀不周,輕則造成隔閡,重則導致絕交。

傳說

雙輪河傳奇

在白雀園的北端,有一古老的集市——雙輪。雙輪集市東側有一條河,叫雙輪河。每逢春季,兩岸綠樹成蔭,花草繁茂。河水清澈,漾起漣漪,河中央有一龍潭,深不見底,一塊200餘畝的大竹林在雙輪河的下游,遠遠望去,宛如一座綠色的長城。有詩曰:“雙輪雖小壓天台,東有龍潭西有淮。兩岸桃花戲流水,漁郎何不問津來。”

原來的老河道是在雙輪的西邊。相傳在明朝時期,雙輪街上出了三位貴官,南頭有羅天官,北頭有姚御史,中間出個毛巡按。有一年春節,他們一起到張天師家去拜年,張天師大擺宴席,席中有一禿頭青年端菜。飯後,羅天官對張天師說:“今天有勞於天師,菜餚甚佳,興致甚濃,然一禿少年出入席中,實乃不雅。”天師答曰:“此乃吾護衛,禿尾龍是也。”羅天官說:“若為龍,請現原身以觀。”張天師便叫出禿尾巴龍,令現原身,須臾,滿屋金龍輝煌,威風凜凜,甚是駭人。

事後,禿尾巴龍便懷恨於羅天官,說他看不起人,要加害於羅天官。羅天官知此事後,就求救於張天師,張天師就在他的左手畫一閃,右手畫一雷,囑咐他一旦情況有變,可用雙手抬架到家便無事。此時正烏雲翻滾,雷聲大作,大雨傾盆,羅天官仰觀天色,見禿尾龍正在半空,他還未來得及抬架,就被禿尾龍打死。

但禿尾龍還不放手,決心要抄掉羅天官的墳墓,他化為一老叟,討凡人之口,常出入羅天官墳山左右。一天,他向一兒童說:“這座山能不能抄掉呢?”孩子答道:“能!”當天夜裡,禿尾龍調動蝦兵蟹將,將西邊老河堵住,把羅天官墳山抄成一條新河(今河道),並抄一個深潭。據說當時抄這條河的時候,還累死了七條穿山甲呢。

毛爺山傳說

據傳說,在唐朝末年,有一忠良毛將軍領兵在雞冠山東北部的一個山頭上打仗,戰鬥中被一奸臣暗害,毛將軍忠心報國,寧死不屈,死不倒下,屍體挺立在山上。皇帝得知後,痛心疾首,為紀念這位以身殉國的大將,將死去的毛將軍封為當地方圓幾百里的王爺,並將此山封為毛爺山,在山頂上修了一座寺廟,裡面供著毛爺的畫像,還有數十名和尚守護此廟。每年正月十六和二月二,有數萬民眾到毛爺山朝拜,或燒香還願,或乞神降福。

螺螄石傳說

在龍寨村大吳灣的西頭,有一條古老的小溪,溪水長年淙淙地流個不停。在小溪的岸邊有兩塊古石,一塊為鹽石,一塊為油石,人們又統稱這兩塊石頭為“螺螄石”。

相傳在很久以前,那塊鹽石長鹽,油石淌油。在兩塊石頭的中間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清水潭,名叫“螺螄潭”。當地的人白天來這裡把油鹽取走,一夜間又長滿一罐。靠近石頭的左邊還有一個碾米槽,米槽里的米怎么鏟也鏟不完,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後來,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陰陽先生,出於嫉妒,他對村里人說,在這兩塊石頭上各鑿一個大槽子,油鹽米將會出的更多你們的子子孫孫就會吃不愁穿不愁了。人們相信了陰陽先生的話,就在石頭上各鑿一個大槽子,然而從此以後,油鹽米再也沒有冒出了。據說這兩塊石頭是兩個螺螄精變成,在被陰陽先生打死的時候,還流出了很多血。

仙人脫靴的傳說

在賽山村黑龍關的路途上,天緣一石。石上有似於靴子一樣的深痕,相傳八仙經過此地,在此休息,脫靴倒灰塵,在此石頭上磕了一下,而留下靴痕。是為“仙人脫靴”。

油七罐的傳說

在賽山村雷盤坳小廟路邊上有一個特大的石頭出土面,體積約八十方,正頂端現有若0.2方的一個石窩,相傳在遠古之時自產油七,可供一灣食用,全因人貪心不足,想多產而出售,請石匠將石窩鍛大,哪料事與願違,石窩被毀。

鐵門檻的傳說

大尖山騰嶺向南約一公里處,又有一峰,名曰“三馬斜角”,北端有一橫路,路旁有一石更,象門檻一樣,橫於路中,此叫“鐵門檻”,相傳古時候有一樵子打柴經常到此,常見這裡鐵門閃開,這樵子常入內玩,內有金街,生意興隆,後因樵子偷了裡面的“金豆子”被趕出來,緊閉鐵門,至今未開。

死人溝的傳說

大尖山林場後山,名叫賽山,賽山的南山窪是一深谷,此地名喚死人溝,相傳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時期,太平軍在此山寨上被官兵圍攻,慘遭失敗,統治者的官兵將太平軍殺死在山溝里,血流成河,死人溝由此而得名。

賽山寨的傳說

明朝成祖年間,涼亭馬家有一姑娘嫁給賈溝當童養媳,後來起名馬金花,地方尊稱“馬千金”。其人當時過困苦的童養媳生活,白天在此山麓放牧、打柴,夜裡整米磨麵。

有一天天快黑了,她還在山放牧拾柴,拾到的柴禾無“要子”捆,這裡她在山溝里拾到一根繩子,她順便用繩子將柴捆好,牽牛背柴回家,夜裡進磨坊磨麵,人睡定之後,她看見廚房有光亮,走近一看,卻原來是她拾到的那根繩子,她疑心地將繩子收藏起來,次日,經過實驗,方知是捆仙繩。她從此不歸家了,在此山上為王落草,買馬招兵,又受異人傳術,武藝出眾,在此一方打富濟貧,四方設立關卡,如剛家灣下首是她所設的北大關,名曰“霸王墩”,長駱灣下首是她所設的東大關,名曰“黑龍關”。等等。

隨後,朝廷兵部員外郎沈平玉從此路過,被馬金花捉拿,其子沈山奎、沈山仲為救父,領兵討伐,馬金花看中沈山奎人品出眾,生擒活捉,強逼招親,投歸為大明朝廷。

清朝道光年間,連年災荒,陳五斗又在此山落草。革命戰爭時期,當地豪紳為了逃避中共對他們的改造,又在此山負隅頑抗。民國十九年正月十五夜,中共軍隊攻破此寨,大肆屠殺,燒毀寨房,賽山寨霸主從此完結。

竹人竹馬造反

古時候,白雀園鎮的側面有片很大的竹林。到了春天,翠竹青青,百鳥翔集,鳥語聲聲。

相傳有一年,竹林色綠如黛,竹子大如碗口,長約三丈四丈,宛然獵獵戰旗,到了伐竹季節,一位不速之客,忽然來到白雀園,對鄉親們說:這竹子一棵不能砍,個個竹節都有一卒一馬一戟,棵棵竹子都有一位將官,越過一春,兵卒肢體長全,一反朝廷,奪來皇位,兒女百姓進住樂園,吃穿不愁,天下太平。說完這位不速之客揚長而去。鎮南頭有位老頭,家有一條純黑瘦狗。這條瘦狗在豬圈棚頂睡覺。豬棚上空常留一塊雲朵。陰天呈現黃白色,晴天放出燦爛霞光,夜間化為赤橙黃綠等色。

當時,朝有一位善觀天象的大臣,夜觀天象,陡然發現中原地帶一個偏僻地區,有浮雲一塊,放出五彩。他立即秉報皇上:“陛下,中原之僻域生浮雲一簇,成五彩,乃天子之色也。度中原布衣皆有反心,願陛下慎之。”皇上聽後大驚,即遺皇兵數馬,遠征白雀,砍掉了竹林。傳說竹子被砍後,流血滿地,連月不止,腥味薰天,數月不散。第二年,竹林依舊蔥鬱。

朱洪武打蚊子

元朝末年,在封建統治都是殘酷統治下,民不聊生。貧苦農民朱洪武,年青時代,窮困潦倒,外出逃荒。相傳有一天,朱洪武衣破襤縷,一路風塵,來到老山廟(現老山村村部)。晚上,他到附近討一點飯吃之後,就在廟裡的一間破屋裡躺下。正是大伏天,天氣悶熱。洪武滿身汗泥,不到一會,蚊子聞到了汗味,紛紛前來,吸他身上的血。開始中幾個,後來越來越多,最後蚊子撲臉。他氣憤地說:“小小蚊蟲,欺人太甚,我一巴掌將你們打出去。”他猛地朝蚊子拍一巴掌,頃刻,蚊子一個也沒有了。於是,他得以安然入睡。從此,這間小屋再無蚊子。 後來,他參加了農民起義軍,並被擁立為人民領袖。他馳騁疆場,出生入死,終於推翻了元代的統治者,滅掉了元代最後一個吸血的“蚊子”。

胡米的故事

方寨大嶺是白雀園東南部的一座最高的山峰。這裡樹木蔥蔥,怪石嶙峋。相傳在帝王時代,方大漢在這裡當寨主。方大漢在一次戰鬥中被亂箭穿心而死。他的女兒方小姐代父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但小姐不會帶兵打仗,於是她就到處尋訪武藝高強的人做她的丈夫。

一天,方小姐的一個謀士來到小姐跟前說:“商城有個余大漢,武藝過人,小姐有意嗎?”方小姐聽了以後,回答說:“把余大漢召來。”方小姐看到余大漢身材魁梧,憨厚老實,就決定嫁給他,並把第一把交椅讓給了丈夫。余大漢出生於貧苦家庭,從小放過牛,討過飯,與勞動人民有密切的交往。他從一個武把式那裡學得了一身好武藝。他一頓能吃斗米稱肉,用鐵帶系褲子。

有一年,朝廷派皇兵來掃蕩方家寨,殘酷地屠殺當地的兒女百姓。人們帶著妻子兒女紛紛投奔余大漢。余大漢把老百姓的財物糧食都藏在大寨之內。這天,皇兵正與余大漢大動干戈,激烈的爭戰從清晨一直持續到黃昏,這時余大漢肚子已經餓了,鐵褲早已鬆了,他只好一隻手提著褲子,一隻手招架。皇兵乘虛而入,余大漢寡不敵眾,被皇兵殺害。大寨的老百姓幾乎殺光。接著,皇兵又放火燒寨,大寨上火光一片,煙霧騰騰,一直延續十餘日才漸漸消失。寨里的糧食全被燒的焦黑髮亮。傳說後來余大漢的魂靈顯現,將此胡米化成了治胃氣脹痛的靈藥。如今在方寨之巔,仍能發現有烏黑錚亮的“胡米”(實乃黑石子)。

玉皇帝屈斬灶神爺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有一姓胡的人家,很不珍惜糧食,把白花花的大米飯,拿去餵豬、餵狗、餵雞、餵鴨,連陰溝里都有米飯,弄得豬吃狗甩的。住在他家的灶神爺見他們揮霍無度,很過意不去,就到玉帝那裡告發了他。玉帝聽到灶神的報告之後,大發雷霆,說:“我要狠狠地懲治這個豎子!不過,我先得下去詢訪一趟。”事不湊巧,這話卻被胡家的老祖神聽見,老祖神知事不妙,於是,在臘月二十二日夜裡,託夢給這家人,說:“不肖子孫,五穀乃天之寶、國之柱、人之鋼也,豈敢揮霍,肆意踐之!上聞灶之奏,甚怒,欲問罪於爾等,冀爾等三思,以彰其咎。”頃刻,全家人都被驚醒,相互傳告同一夢事。第二天清早,家人一齊打掃庭院,把糟蹋的糧食收拾乾淨。正當這時,天上雷聲大作,玉帝遺動天神,來察看這家人。然而胡家的庭院乾乾淨淨,灶台清潔衛生。天神就向玉帝秉告:“陛下,胡家並無一料糧食糟蹋。”玉帝怒髮衝冠,說:“灶卿,謊報民情,該當何罪!”於是,老灶神便作了刀下鬼。灶奶奶見灶神爺已死,當天就嫁給了住在金家的灶神爺。從此,胡氏家族就不過小年了。金家的灶神爺因為在二十三日忙著娶灶奶奶,耽誤了時間,把過小年的時間,挪到了二十四日。因此,這個習慣一直流傳至今。

趣聞

付姓人家兩次過年

元朝末葉,由於統治者的殘酷壓榨,民族矛盾愈來愈激烈化,天下大亂,匪盜橫生。“元韃子”無惡不作,到處騷擾。當時,白雀園雞冠一帶的付氏家族聞聽“元韃子”將於大年三十又來騷擾,離大年只有一天了,為了逃避騷擾,合族人商議,定於當天(臘月二十九)提前過年。第二天,“元韃子”從其側面擄過,未來付氏家族這裡,付氏家族高興萬分,奔走相告,合族人擺酒設宴,重新過年,慶祝這一倖免。以後付氏家族就每年過兩次年,年年如此,代代如是。

中秋節的絲瓜

八月十五夜,當地的年輕人都愛到新婚夫婦家中去再鬧"新房"。他們拿著絲瓜輕輕地敲打新婚夫婦,一邊打一邊問:“生兒不生兒?……”,直打到新婚夫婦說:“我倆一定生個大胖兒!”為止。解放後,這種活動漸漸停止。

豬頭插筷子

白雀園民眾每逢過年,都要把煮熟的整個豬頭、豬蹄子、豬尾巴排成豬狀,裝在盆中,放在供桌上,供奉祖先,並將豬頭上插一雙新筷子。這是因為白雀園民眾在元末明初從江西筷子巷遷徙而來,每逢過年用豬頭供奉祖先的時候,在豬頭上插一雙新筷子,表示他們不忘故鄉。

村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打破了原鎮區建設格局,克服了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弊端,保留了老街明清風貌的建築風格,將鎮區規劃為工業區、商貿區、服務區、文教區行政區、文化娛樂區、居民區等七個功能區,現已建成江北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大別山茶市”、白露河集貿市場、紫東花園區、白雲商夏大樓、郵政大樓、電力大樓、文化服務中心大樓、幼兒中心大樓、鎮中心衛生院門診大樓、鎮一中教學樓和實驗樓、具有交通紐帶作用的白露河管式橋。打通了南商路、新華路、規劃啟動了新華路和106國道連線線建設,形成了“四大板塊”,即以大別山茶市為中心的商貿服務區,以高中和一中為中心的教育文化區,以東市場為中心的農貿區。以老街為中心的居民商住區。中心鎮區面積擴大到3.5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六縱六橫”的小城鎮建設格局。圍繞新農村建設,已建成雙輪工貿小區、新華開發小區、汪河及新光橋商貿小區、東嶽廟經濟小區,從而拉大了小城鎮建設框架,集鎮居住人口增加到1.8萬人。鎮區水電、交通供水、環衛、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鎮區綠化覆蓋率達40%,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市級綜合改革試點鎮。

經濟概況

2006年全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列全市前30強。

主要企業

白雀園鎮窯業總廠:分別由棗崗輪窯廠、雙輪輪窯廠、馮寨輪窯廠聯合組成。該總廠組建於2003年,總投資280萬元,現有生產設備5台,工程機械8台,各類技術工人130名,年生產能力1400萬塊,年產值近200萬元。

白雀園順達車站

白雀園順達客運站:前身為白雀社會客運站,屬鎮屬企業。位於鎮區106國道西側,與大別山茶市相對,占地面積38畝,1999年投入運營,現有辦公用房23間,職工126人,車輛46台。開闢了發往西安鄭州、武漢、杭州、震澤等地長途客運專線。日運旅客達5000人次,年傳送旅客200萬人次,實現年產值1700萬元以上,年上交利稅30餘萬元。

雙輪精米廠:1998年興辦,2005年投資160萬元進行設備更新和廠房擴建,目前該廠日產量80萬噸,產品遠銷到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吸納就業人員60多人,年產值達2000餘萬元,年創利稅18萬元 。

金谷精米廠:該廠年生產大米13500噸,完成工業總產值750萬元,增加值210萬元,實現利潤20萬元,上繳稅金6萬元。生產的“金谷”牌大米遠銷湖南、廣東等省、市,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

白雀園彩印廠:是白雀鎮回歸創業人士鄒復歡於2005年3月投資興建的民營企業,分三期投資,第一期已投資70餘萬元,引進先進生產設備10餘台,目前已進入試運營階段。主要承接加工包裝彩印製品業務。

白雀園振華食品加工廠:2003年投資30餘萬元興辦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誠信理念,在生產中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檔次,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年產值50餘萬元,年創利稅近10萬元。

白雀園茶葉精製加工企業:共有4家,分別是白雀園精製茶廠、羅山精製茶廠、信陽吞達茶葉有限公司、楊濤精製茶廠,共有茶葉精製加工設備41台(套),其中信陽吞達茶葉有限公司引進日本蒸青茶葉加工生產流水線設備,精製茶廠年創稅利50餘萬元。

白雀園草帽廠:創辦於1985年,主要進行草帽的生產加工,現有資產100多萬元,生產設備30餘台,生產草帽主要有6大系列20多個品種。實現年產值30餘萬元,年創利稅近4萬元。

大別山茶市

大別山茶市位於106國道東側,1996年動工,1998年投入使用,總投資2200萬元,占地面積近50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營業用房128套,交易攤位300多個,中小型茶葉保鮮庫7座,可冷藏茶葉5萬公斤。

市內茶葉品種齊全,既有本地產的各種高、中、低檔“信陽毛尖”,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茶市日均銷量5000公斤,日均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上。在旺季,茶葉日銷量最高可達3萬公斤以上,逢集日進茶市交易的達萬人次之多,其中95%的茶葉銷往北方。茶市年交易量達1500萬公斤,交易額達3.5億元,茶葉行銷叫響全國,是江北最大的茶葉集散地。

在硬環境上水、電、通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在軟環境上出台優惠政策,採取“放水養魚”的辦法,成立大別山茶市管理委員會,對茶市實行封閉式管理。吸引了周圍鄉鎮的茶農及福建、浙江貴州雲南等省50多家茶商來此常年經銷茶葉。

大別山茶市

在茶市的輻射帶動下,常年有2000多名茶葉經紀人活躍在全國各地,在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等多個大中城市設立外銷網點1800多家,在全國縣級以上城市都有白雀園人開茶莊,在武漢茶葉市場,有70%以上是白雀園人開的茶店、茶社,在西安、太原的茶莊中,有60%是白雀園人開的,等等,同時催生出了1.3萬人的茶葉流通隊伍。通過茶葉銷售,實現年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比比皆是,最低的也達萬元以上。

在大別山茶市的龍頭作用下,形成了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建成了9000畝優質生態茶基地,全鎮近2000戶農民從事茶葉種植。茶市的興旺,帶動了運輸、加工、生產資料供應、飲食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給小城鎮發展帶來了機遇。

農業

以茶葉、蔬菜、小雜果、優質水稻等為"拳頭"產業,建設專業生產基地,按標準化模式發展,形成品牌優勢。建成了3000畝無公害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6家,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快速通道。

茶葉是支柱產業,目前茶園面積達9300餘畝,建立了棗崗、馬山、賽山三個無公害茶園示範基地,茶葉質量逐年提高,有兩隻省級名茶“光山雲尖”、“白雀翠茗”,有名優茶生產機械50餘台(套),有茶葉精製廠4個。

林果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日益提高。到目前,全鎮蔬菜專業村2個,涉及農戶533個,林果面積近3萬畝,其中速生楊基地1.6萬畝,板栗1.2萬畝,桃林面積0.1萬畝,石榴林面積300畝等等。林果業年創新產值近9000萬元,帶動農戶1500餘戶,果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

水產業堅持以精養高效為中心,以大水面開發為突破口,全鎮擁有養殖水面達4000畝,水面利用率達96%,水產品量達612噸。目前,全鎮重點建設棗崗水面養殖300畝,同時開發沿白露河沿線的雙輪、九里、楊寨、新華等地的水產養殖帶,另外在保證防汛和農田灌溉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開展全鎮15座小型二類水庫的精品水面養殖。

勞務經濟

實現勞務輸出1.3萬人,實現勞務純收入2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1100元。形成了以茶葉行銷,服裝加工、鞋業製作、建築、彩鋼板生產等為龍頭的產業勞務經濟。

社會事業

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基本農田、"空心村"和廢棄地的整理項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沿106國道兩側建設的巨觀管理得到加強。加強生態建設,全鎮水土保持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護環境觀念得到樹立,森林覆蓋率達到56%,2003年11月被市評為生態示範鎮。

白雀園鎮區風景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至2005年全鎮中國小校有39所,其中高中1所、國中3所、完全國小2所、幼兒中心1所、村小32所。中國小危房得到全部消滅,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以理順體制,激活機制為核心的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和教師聘用制綜合改革積極穩步推進。

鎮村衛生醫療條件逐步改善。有鎮衛生院門診樓一座、病房樓一座,病床60餘張,救護車3輛,專業技術人員90餘名,其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0餘名,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穩定在100%。

文化事業迅速發展,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鎮文化服務中心有多位一體的文化服務樓一座,內設有閱覽室、圖書室、展覽室、多功能室、文化活動室,並配有必要的設施,配備了專兼職人員。文化中心藏書3000餘冊。村級文化活動室配有電教設備70餘套。有可覆蓋四縣七鄉鎮功率的電視差轉台一座和1000餘戶有線電視網。有三座無線電話中轉站,開通了移動、聯通兩個通訊網路,全鎮無線電話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全鎮鎮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3200 元。農村人均居住面積達18平方米,城區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23.6平方米。鎮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鎮有光榮敬老院一所,可解決近百名五保戶的集中供養。

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創建部級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單位個,市級文明單位4個,創建縣文明單位10個,文明村5個。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組建了治安巡邏隊,建立領導、部門、責任人齊抓共管的信訪接待處置網路和長效機制,全鎮社會大局穩定,民眾安居樂業。

地方網站

白雀園信息網

白雀人之家

網際網路發展

1.2006年12月,白雀園人創辦“白雀人之家論壇”。白雀人之家採用phpwind文本論壇,目前註冊會員達1.5萬人,日線上500人,成為白雀園網際網路歷史上第一個本地論壇社區。

2.2007年11月,白雀園信息網成立正式上線,白雀園信息網的成立標誌著白雀園本地網際網路信息進入新時代,從而更加全面的宣傳和展示家鄉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