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花燈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漢族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民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民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基本信息

簡介

元宵節

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裡要把燈與火區分開來。燈,是鬧花燈;火,是放煙火。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民眾自發的活動。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民眾。

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人們編成動聽的民間諺語一直流傳到今:“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鐵棍愛煞人”。

太谷的燈,因何出名?這是因為歷史上的太谷縣城,三百多年來,商業逐漸繁榮,到清代道光、鹹豐年間,更是太谷縣城商業走向興旺的時代,曾獲得“小北京”的美稱。當時票號興盛,譽滿華夏。太谷城內,沿街接巷,七百餘家商號林立,大商富賈在商業競爭之餘,在文化習俗上也極力仿效蘇州、杭州、揚州的風尚。燈節的興起與發展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許多品種、花樣的彩燈,也隨著貿易的發達不斷從外地引進。相傳,“宮燈”和“龍燈”就是客商自廣東引進來的。至於大量的彩燈,則是仿效揚州。這種學習引進的後面,又有當地民眾的創新,使太谷的燈節很快異軍突起而稱冠於三晉了。

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清代康熙年間,有紙燈紗燈羊角燈繡球燈緞繡燈。清道光年間,引進宮燈。這些宮燈,大都以紫檀木、核桃木做成,凡是這種木製的精品,立架都雕有龍頭,口內含有寶珠,或八角、或六角,環飾流蘇,刻工考究,形狀大方而高雅。在這燈的橫面上,有書法,有繪畫,色彩繽紛,頗為誘人。

在花燈節之夜,還可看到懸於街頭的植物燈、禽獸燈、商標燈、字謎燈種種,吸引人們來觀賞。

太谷的燈,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日,太谷城內,沿街鋪面,大院小戶,寺觀茅庵,無不張燈結彩,絢麗悅目,天上人間,燈月交輝。觀燈人如河流,似海潮,摩肩接踵,通宵達旦。有些猜燈謎活動,耗時更長。時至夜深,仍有民樂奏起,把燈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樣的燈節,在山西自然不獨太谷縣城有,在全省各縣,大抵都要觀燈度過燈節的。在一些較大的村鎮,也有掛燈此舉,這才有了“觀燈”之說。在山西的其它縣城和省城,也有山燈會、提燈會、賽燈會的做法,各地也都有他們的高招。

觀燈,是“上元節”中最有趣味性,最包含文化色彩的一項活動,在全省各地的城、鄉、集、鎮裡,仍然盛況不衰。

歷史資料

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古代,正月十五鬧花燈同時也是青年男女的情人節,未婚男女借著賞花賞燈來物色對象,在封建社會的傳統中是不允許年輕女孩出外自由活動,但是元宵節卻例外。

在各朝代中節期的長短也不同,漢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而節日的內容則由多彩的燈火逐漸增加,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花燈造型

鬧花燈鬧花燈

在清代以前,清徐地區的元宵燈節所展示的燈籠,主要是用高梁桿和竹子來製作燈的骨架,用各色紙張糊裱燈罩。燈的造型大體有龍燈、魚燈、鶴燈、蓮花燈、繡球燈、船燈等樣式。到明末清初,晉商逐漸興盛,票號店鋪遍布塞外和大江南北。商業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燈文化的繁榮。宮廷里的“宮燈”,南方的“紗燈”、“塞外的鐵絲燈籠”不斷傳到本地,使當地的制燈工藝和燈飾的品種,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除用傳統的高梁桿、竹子和紙制的燈籠外,並有了用木製鐵絲編制的燈架、玻璃和紗布來做燈罩,並在玻璃和紗布上彩色描繪出各種民間傳說的故事和戲劇故事。如“八仙過海”、“三姐下凡”、“桃園結義”、“水泊梁山”、“西遊記”、“楊家將”和“花鳥”、“山水”等圖案,趣味橫生。當時的燈籠,從內容、形式和製作工藝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形式上有模擬動物的燈籠:龍燈、鳳燈、魚燈、蝦燈、仙鶴燈、十二生肖燈、獅子燈、特別有趣的跑馬燈(也稱走馬燈、轉燈)等;有模擬花卉的燈籠:荷花燈、花籃燈、菊花燈、牡丹燈等;還有其它形式的繡球燈、船燈、塔兒燈、宮燈等。當時宮燈的製作工藝為講究用紫檀木製骨架,製成四邊形和六邊形的宮燈造型,在每邊部位鑲嵌上玻璃,上面繪上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等圖案,圖案上有燈謎,上下各挑角部位都雕有龍頭或獸頭等造型,在每個龍頭和獸頭的下面,要垂吊珠穗,燈裡面安裝著能動的走馬燈,這種宮燈在製作工藝上十分精巧,造型美觀大方,文化內涵深厚,耐人品味。是集知識性、觀賞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精品燈

花燈發展

鬧花燈鬧花燈

由於經濟的繁榮,科學的發達,文化的進步,清徐地區的正月十五鬧花燈的聲勢,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規模宏大,花燈樣式繁多,聲、光、電現代化設備運用程度空前。從鄉村到城市,每家每戶每條大街小巷都是花燈薈萃,爭奇鬥豔。特別是縣城正月十五的燈勢更為壯觀。從每家庭院到門口,從每棟樓房的陽台玻璃護窗到每個生活小區的門前都自行掛著節日的“福”字燈、“喜”字燈、“春”字燈、串串燈和塑膠管的流水五彩燈等各種各樣的燈。大街小巷、廣場公園都用萬盞彩燈編織於街市和雄偉壯觀的每座建築物上。特別是文源路和湖東大街兩旁,機關單位的大樓、店鋪酒樓都用彩燈、串串燈、五彩流水塑膠管兒燈妝點,入夜觀看,好似空中燈簾,俯視整個縣城,好似彩燈城,燈的世界,燈的海洋。此等燈景壯美輝煌。道路兩旁的每株樹,都用現代的串串燈、網燈編織裝飾成樹燈,樹與樹之間,懸掛萬盞大紅紗燈相連線,兩條大街用大紅燈籠相連線,加之賞燈人群的互動,縱橫觀之,好似燈的河流在涌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