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西部,北緯18°56'-19°29',東經109°02'-109°42',是中國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東與瓊中縣為依,東南與五指山市交界,南與樂東縣相連,西與昌江縣接壤,北與儋州市毗鄰。全境南北長63千米,東西寬68千米,面積2117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末,人口19.8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牙叉鎮。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在海南島中西部。北緯18°56′-19°29′,東經109°02′-109°42′。東與瓊中縣毗鄰,南與樂東縣交界,西與昌江縣接壤,北抵儋州市。全境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68公里,面積2117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黎族占總人口55.7%,其他11個民族共占44.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3.6人。轄11個鄉鎮,9個國營農場,轄地90.74萬畝。縣政府駐牙叉鎮汽車站每日有班車往返海口、通什、東方、瓊中等市縣,牙叉鎮至儋州市南豐的水上運輸線長40公里,每日有客貨船往返。

歷史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部,東連瓊中,西及西南接昌江,北及東北靠儋州市,東南與通什市毗鄰,下垂的尖小的南端與樂東交界。白沙縣是民國24年(公元1935年)春,陳漢光在“撫黎計畫”中擬將五指山黎區建立五個縣。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設定三縣(樂東、保亭、白沙)中的一個縣。白沙縣是將儋縣、昌江、感恩、定安、崖縣部分黎區及瓊山縣飛地—水尾營等劃設的。因清康熙二十八年曾設“薄沙營”作為軍事據點屯兵戎守而得名。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府駐地設在牙叉鎮。

地形
地處五指山腹地,地勢陡峻,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地形由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構成,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山地占73.1%,丘陵占19.1%,平原占7.7%。境內及邊界上共有山嶺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鸚哥嶺、馬域嶺斧頭嶺白石嶺等。其中以鸚哥嶺為最高,海拔1811.6米,為海南島第二高峰。

氣候
境內多崇山峻岭,日照長,光熱充足,具有熱帶山區氣候特徵。全年日照2056小時,常年月平均氣溫22.7℃,年平均降雨量為1896.1毫米。由於境內地形複雜,東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11月份至翌年4月為旱季,雨量僅占全年雨量的15%。乾、濕季節明顯。

河流港灣
主要河流有:南開河、石碌河和珠碧江。南開河發源於境內青松鄉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遊河段,自西南向北貫穿東部,經牙叉鎮注入松濤水庫,流長194公里。珠碧江發源於縣境中部的南高嶺,流經西北部進入儋州市境海頭鎮注入北部灣,境內流長78公里。

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旅遊景點
主要有:光雅鎮境內的阜喜溫泉、元門鄉境內的紅坎瀑布、南開石壁、向民蝙蝠洞口印妹遺址、什才遺址、新村新石器遺址等。

資源
地處黎母山脈中段北麓,境內高山綿延,熱帶森林資源豐富。主要珍貴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壘、石梓、青梅、油丹、綠楠、陸均松、烏墨、山荔枝等。野生動物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動物:坡鹿、黑冠長臂猿、雲豹、小爪水獺、山鷓鴣、隼游等6種;二類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獺、大靈貓、水鹿、白鷳、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種。藥用動、植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錢龜、海南榧粗、見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檳榔等。主要礦產資源有:硫銻鋁、錫礦、石灰石、鋅、鐵、鉬、獨居石、矽石、剛玉等。

土特產品
主要有:白沙綠茶、咖啡、芒果、檳榔、丁香胡椒及藤竹製品。

行政區劃

白沙黎族自治縣轄4個鎮、7個鄉:牙叉鎮、七坊鎮、邦溪鎮、打安鎮、細水鄉、元門鄉、南開鄉、阜龍鄉、青松鄉、金波鄉、榮邦鄉。
鄉鎮名稱 下轄區域
牙叉鎮 橋南社區、城東社區、城西社區、南仲村、對俄村、牙炳村、探扭村、牙港村、志針村、九架村、白沙村、道阜村、方香村、營盤村、方平村、志道村
七坊鎮 南松村、高石村、木棉村、英歌村、高地村、打金村、長龍村、阜途村、南洋村、查英村、可好村、照明村、牙旺村、擁阜村、那來村
邦溪鎮 孟果村、邦新村、邦溪村、南班村、地質村、大米村
打安鎮 打安村、南達村、合水村、可程村、福妥村、子雅村、田表村
細水鄉 合口村、福門村、羅任村、白水港村
元門鄉 南訓村、紅旗村、向民村、翁村、元門村、紅茂村
南開鄉 牙佬村、南開村、高峰村、牙和村、革新村
阜龍鄉 可任村、那查村、新村、天堂村
青松鄉 益條村、打炳村、牙擴村、打松村、青松村、擁處村
金波鄉 金波村、牙加村、白打村
榮邦鄉 高峰村、俄朗村、福英村、嶺尾村、光村

歷史沿革

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白沙縣是民國24年(公元1935年)春,陳漢光在“撫黎計畫”中擬將五指山黎區建立五個縣。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設定三縣(樂東、保亭、白沙)中的一個縣。白沙縣是將儋縣、昌江、感恩、定安、崖縣部分黎區及瓊山縣飛地—水尾營等劃設的。因清康熙二十八年曾設“薄沙營”作為軍事據點屯兵戎守而得名。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白沙縣,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12月30日舉行白沙黎族自治縣成立掛牌儀式。

2001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東與瓊中縣相依,東南與五指山市交界,南與樂東縣相連,西與昌江縣接壤,北與儋州市毗鄰。面積2117.73平方千米。人口17.93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1786戶、總人口17934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641人。),其中黎族10.53萬人。轄5個鎮、10個鄉、76個村委會、479個自然村,境內有9個國有農場。縣城牙叉鎮。

2002年,牙叉鎮、白沙鎮、南叉鄉合併,設立牙叉鎮;光雅鎮、七坊鎮合併,設立七坊鎮;打安鄉、獅球鄉合併,設立打安鎮。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面積2117.73平方千米。人口18.04萬人,其中黎族10.59萬人。轄4個鎮、7個鄉(牙叉鎮、七坊鎮、打安鎮、邦溪鎮、南開鄉、元門鄉、阜龍鄉、細水鄉、青松鄉、金波鄉、榮邦鄉)、75個村委會、417個自然村,境內有9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牙叉鎮。

2003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面積2117.73平方千米。人口18.16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2378戶、總人口1815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858人。),其中黎族占58.7%。轄11個鄉鎮、76個村委會、417個自然村,境內有9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牙叉鎮。(行政區劃一覽)

2004年底,白沙黎族自治縣面積2117.73平方千米。人口18.49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43787戶、總人口18488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004人。),其中黎族占58.5%。轄11個鄉鎮、76個村委會、417個自然村,境內有9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牙叉鎮。

土地資源

白沙縣土地總面積211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437.47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0.6%;園地30236.66公頃,占14.28%;林地117566.19公頃,占55.53%;牧草地5791.11公頃,占2.73%。

白沙縣的耕地以旱地為主,面積為13526.91公頃,占耕地的60.29%,主要種植番薯、玉米木薯甘蔗、大豆、花生等旱糧作物和經濟作物。其次是灌溉水田,面積為7268.90公頃,占耕地的32.37%,大多分布於河流谷地和丘陵盆地內,多梯田,以種植雙季水稻為主,有少部增種冬番薯或玉米、蔬菜。另外望天田為1349.07公頃,占耕地的6.017%;菜地為297.59公頃,占耕地的1.33%。全縣園地以橡膠園為主,面積為27237.56公頃,占90.08%,園地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丘陵區的七坊鎮、榮邦鄉等地,其間以龍江等國營農場占主導地位。此外,其內還有一部分果園(1796.68公頃)和茶園(454.86公頃)。果園主要種植柑桔香蕉芒果、荔枝、鳳梨。茶園主要種植大葉茶,特別產品“白沙綠茶”國內外馳名。全縣林地面積最大,有117566.19公頃,集中分布在東南部山區的南開鄉、青松鄉和細水鄉等地。林地中以有林地為主,面積為87362.58公頃,占74.31%,其中大部分為用材林、水源涵養林等,以天然森林為主,部分為人工營造經濟林、防護林,在青松鄉境保存有一個罕見的原始森林。另外,灌木林地為8379.56公頃,占7.13%;疏林地為5110.98公頃,占4.35%;新造未成林地11458.44公頃,占9.75%;跡地為5183.12公頃,占4.41%;苗圃為71.51公頃,占0.05%。全縣牧草地面積5791.11公頃(86866.7畝),天然草地占98.62%,有少量人工草地(1.03%)和改良草地(0.35%)。主要分布在元門、南開、細水三個鄉境內,區內自然草地草質優良,養分豐富,是大力發展規模化草食畜牧業的優良草場資源。

白沙縣境內主要水系有南溪河、石碌河和珠碧江三大水系。南溪河為南渡江主流,發源於白沙縣南部南開鄉南峰山,石碌河為昌化江支流,發源於西南部青松鄉斧頭嶺,珠碧江發源於中部白沙南高嶺。三大水系的主要支流有10條,總流域面積209030公頃(2090.3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8.71%,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9.34億立方米。枯水年地表徑流量8.31億立方米。全縣人均擁有地表水量6092立方米,農業人均6980立方米,大大高於全省人均5296立方米的水平。據各水文站採樣水質化驗分析資料,境內水質無污染,均達Ⅰ─Ⅱ級標準,屬優良級生活和工業用水。全縣興建各類水利工程215宗,其中:中型工程2宗,小(一)型工程8宗,小(二)型工程19宗,4永久引水工程142宗,塘壩44個。水利工程設計灌溉面積8174.33公頃(122615畝),實際灌溉面積3969.33公頃(59540畝),僅占48.56%;有效灌溉面積2352.53公頃(48788畝),占統計耕地面積的40.4%;旱澇保收面積2777.07公頃(41656畝),占統計耕地面積的34.44%。目前全縣農業灌溉用水3.16億立方米,占枯水年地表徑流量的43.44%,占全縣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的18.66%。由此可見,全縣水資源相當豐富,可利用潛力很大。據海南地質大隊資料,白沙縣基岩裂隙水能的儲量每年有1.87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相當可觀。

礦產資源

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
白沙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礦產有銅、鉛、鋅、鎢、獨居石鐵礦石灰石矽灰石水晶礦、粘土等10多種。主要金屬礦產礦點有榮邦鄉平原村銅礦,阜龍鄉可任老村鉛鋅礦,元門鄉鉛鋅礦,金波鄉硫銻銅礦,七坊鎮富強砂錫礦,白沙農場18隊金礦點,獅球鄉芽營獨居石、砂金礦,大嶺黑嶺褐鐵礦。非金屬礦產礦點有元門鄉向民村灰岩,榮邦鄉南華坡矽灰石,青松鄉水晶礦,光雅鎮浪九花崗石,獅球鄉士榮矽石礦等。據勘查,全縣石灰石礦儲量在2億噸以上。

旅遊資源

白沙縣境內可開闢的旅遊景點較多,特別是原始森林景觀與珍稀動植物資源更有特色。有紅坎、青松、細水、京排、金波等地的熱帶自然風光,青松仙婆嶺一帶罕見的熱帶原始森林和種類繁多的熱帶動植物群,邦溪地區與縣東南山地的珍奇熱帶野生動物坡鹿、水鹿、金錢龜與野生植物。另外在雷公墨一帶有罕見的外來天體─隕石和隕石礦。珍禽異獸白沙縣可算是海南動物王國,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動物有:坡鹿、黑冠長臂猿、雲豹、小爪水獺、斑嘴鵜鴣、游隼等6種;二類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獺、大靈貓水鹿、猛禽、白鷳、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種。1976年6月,該縣革委會在邦溪建立了坡鹿保護站,1992年,國家建立坡鹿保護區,面積達6000多畝,人工飼養坡鹿22頭。白沙縣名勝古蹟十分豐富,有新村新石器遺址、什才遺址、印妹遺址、向民蝙蝠洞、阜喜溫泉、紅坎瀑布、南開石壁和阜龍鄉革命根據地等多處,古蹟歷史悠久。

海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