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羌國

發羌國

公元2世紀到7世紀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東南由羌人建立的國家稱為發羌國。羌國的建立,也是青藏高原地區中各部落走向融合的最早事件,為後來吐蕃王朝的建立開創了基礎。

背景

時代:

(一)中原王朝:晉朝至隋朝

(二)存在時間:公元2世紀到7世紀

位置:

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或者說雅魯藏布江下游),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東南(包含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一部分)。

名詞淵源

羌人是古代戎人中的一部分。《國語·周語》載西周宣王時有“羌氏之戎”,《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而現代的藏族,又是以羌系之中的發羌族為核心,形成統一民族。

發,正確的寫法應為發達的“發”,現代漢語拼音聲調為陰平。根據古代漢語的發音,還可以譯寫為駁羌(Bod-rang-skyong-Ljong)。發羌,原為羌人的一支。羌系民族,發源於我們渭水流域(甘肅省南部)。發羌作為羌系民族的一支,最早定居在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濱一帶,後逐漸西遷到青藏高原境內,建立發羌國。

發羌故國

發羌人建立的國家,大致位於今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範圍包含自治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及印度次大陸的阿薩姆邦東北部(Kokrajhar谷叻呵、Dhuburi竺貝里、Bongaigaon勐街崗、Goalpara、Brapeta、Nalbari、Kamrup、Darrang大隴、Marigaon茉莉崗)等地。直到吐蕃王朝覆亡之後,今印度阿薩姆邦東北部一帶,逐步被由傣族建立的亞撣王國(Asom)所占據。一般稱發羌國為“山南的發羌”,其意即指發羌國的主要土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以南,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一帶,大致相當於21世紀初所說的藏南地區,但其南面要比藏南地區更往南一些。

發羌新國

發羌人後來又聯合羌系民族的另外一支唐旄羌,在公元101年以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古稱邏些)為中心建立了羌國。唐旄羌是羌人的另一分支,原來住在帕米爾高原(屬於青藏高原的西北邊緣地帶)一帶,後來向東回遷,在今西藏羌塘高原地區建立了唐旄國。唐旄國位於雅魯藏布江上游(羌塘高原南部),而原來的發羌國位於雅魯藏布江下游,並非同一個國家,不在同一個位置。而由唐旄羌和發羌聯合建立了羌國,實際上象徵著唐旄羌和發羌的重新融合,它建都於今西藏拉薩一帶。羌國的建立,也是青藏高原地區中各部落走向融合的最早事件,為後來吐蕃王朝的建立開創了基礎。

走向統一

羌江之國·南鄰亞撣國 羌江之國·南鄰亞撣國

發羌國周邊還存在幾個羌系民族的國家,包括:唐旄國(在雅魯藏布江上游,在發羌國西北面)、蘇毗國(在唐旄國北,國境狹長),蘇毗國以西有三波呵國(森巴)、西女國(今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羊同國(或稱象雄,獅泉河流域,印度河的上游地區),蘇毗國以東有東女國,蘇毗國北面與吐谷渾國接壤。蘇毗國,即瑪域,包含21世紀初的羌塘高原、青海省南部、拉達克等地。此外,還有附國(在東女國南,發羌人南遷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後,附國占據了此地)、東輝國(在發羌國南,羌屬,後為滇越族亞撣國所取代)。

青藏高原上的羌系民族,以發羌為核心而統一。以發羌為基礎的民族融合,建立了以發羌為主體的吐蕃國,吐蕃民族系今藏民族的祖先。吐蕃國存在的時代,還存在另外一個著名羌系民族國家,即黃河上游的西夏國(五代至南宋)。13世紀時,吐蕃、西夏,均為中原王朝所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