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特殊生理期——生病期
雖說一歲之內很少外出,理應不容易感染疾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絕對,因為周歲內的寶寶由於生理的發育尚未成熟,如果遇到家中有其他人生病了,很容易感染疾病。林炫沛醫師表示,一旦發現寶寶生病了,家長們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早出病因,而不是只一味地緩解症狀。舉例來說:許多的疾病都易引起發燒的症狀,倘若父母只擔心發燒的現象,卻不知寶寶發燒的真正原因,反而會耽誤了病情。
因應對策
周歲以內的寶寶最常發生的疾病不外乎是呼吸道疾病及腸胃系統發生障礙。我們針對以下的常見疾病做居家照顧的建議。
中耳炎
這是嬰兒上呼吸道感染時最常見的併發症,其症狀為發燒、躁動,由於嬰兒還不會說話,因此常會以揉耳朵或拉耳朵來表示疼痛。父母在居家照顧時,除了須按時給寶寶吃藥之外,也要嚴禁寶寶去抓、挖耳朵,以防病情加重。
腸胃炎
腸胃炎的症狀多為腹瀉並伴隨著嘔吐,另外也可能有腹痛、疲倦、昏睡、發燒等症狀,值得提高警覺的,如果父母發現寶寶口乾、眼眶凹陷、皮膚乾燥、尿少則代表著有脫水的危險。
一旦發現寶寶有腸胃方面的障礙,輕微者可先暫時禁食,或將牛奶濃度調稀一點,並讓寶寶多休息;若嚴重的又吐又瀉,導致脫水而引起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則必須立即送醫。
流行性感冒
當寶寶感冒時,可讓他多休息、補充水份、給予清淡的食物,若家中有其他幼兒須隔離。林炫沛醫師指出,寶寶感冒最讓父母擔心的該是出現了發燒的症狀(38℃以上),此時父母必須做以下的處理:
調整室內的溫度(一般室內溫度以26~28℃最令寶寶感到舒適)→檢查孩子是否穿得過多(可減少衣服或被蓋)→為寶寶進行溫水浴(藉此將寶寶身上的熱度散掉)→給予寶寶溫開水(三個月之後的寶寶可給予果汁)→給予水枕或冰枕(必須每半個小時量一次體溫,以防體溫降得太多)→給予退燒藥(若做了以上的處置,寶寶仍未退燒時,可按醫師的指示給予退燒藥或使用塞劑來退燒)。
飲食調整
小兒一旦生病,消化功能難免會受到影響,食慾也因此而減退,作為父母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而應合理安排調整飲食,例如:
1、對於持續高熱、胃腸功能紊亂的病兒,不妨酌情短期地選用流質飲食,如米湯、牛奶、藕粉之類,如患兒進食困難,還可考慮給予鼻飼,以儘量滿足患兒基本的營養需要。
2、一旦病情好轉即應改為半流飲食,除爛面、蒸蛋外還可酌情增加少量餅乾或麵包之類。
3、倘若患兒疾病已經康復,但消化能力還未恢復,表現為食慾欠佳或咀嚼較弱時,則可提供易消化而富於營養的軟飯、菜餚。
4、一旦小兒恢復如初,飲食上就不必加以限制,同時應注意營養的補充,包括各類維生素的供給,並應儘量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
病情記錄
發燒:孩子的體溫,包括測量的時間和度數;如果吃過退燒藥,最好是服藥半小時和1個小時後各量一次,將體溫數記錄下來;發燒前幾天有沒有咳嗽、喉嚨痛,發燒後幾天身上是否出過紅疹。
嘔吐:何時開始,距離上次吃東西有多長時間;是噴射還是吐沫;與嘔吐同時存在什麼症狀,如發燒、腹瀉等;嘔吐後服過哪些藥物。
腹瀉:腹瀉的次數;糊狀還是水狀,有沒有便中帶血或膿;腹瀉前4小時內吃過什麼;與腹瀉同時存在什麼症狀;腹瀉後曾服過哪些藥物;如果腹瀉嚴重,例如,半天內出現3次以上的腹瀉,最好能收集孩子的排泄物,儘快到醫院進行化驗。
此外,父母還應該主動告訴醫生是否帶孩子去過其他的醫院,抄錄正在服用的藥物處方給醫生參考,以避免同時服用兩位醫生開的藥,發生不良反應或重複用藥。如果家中其他成員出現類似的症狀,也要主動對醫生講明。父母還要細心記錄,並說明孩子是否有特殊體質或藥物過敏的情況,能夠利於醫生在診斷和用藥上做參考。
營養事項
對生病期的寶寶而言,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謝玉秀營養師表示,定時定量是攝取營養的好方法,一般在每日飲食建議量下,維生素與礦物質的量會依年齡層而有所差異,對大多數病童而言是足夠的,除非患某種特殊的疾病,如燙傷、腎臟病或吸收不全者才需要補充。謝玉秀營養師更指出,有些家長擔心生病的寶寶會營養不足或者希望病情好轉,因而讓他亂吃一些成藥或偏方,如此往往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最後她提醒家長們知道孩子的病症後,除了依醫師指示按時為寶寶吃藥外,還要給予他正確、足夠的營養,並且細心、耐心地照顧寶寶,才能讓寶寶安度生病
寶寶特殊生理期的因應法——打完預防針期
護理手冊
孩子的體溫因人而異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發燒”。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是攝氏36度~37度,稱為“基礎體溫”。不同的人基礎體溫也是有所差異的,所以,我們偶爾測到的攝氏37~37.5度的體溫,對某些孩子算是正常的,但對其他孩子也許就是微燒,在醫學上把超過本人基礎體溫攝氏1度以上稱為發熱。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多種:
* 舌下測溫法:將測體溫的口表放在舌下測量3分鐘。
* 頸動脈處測溫法:用頸動脈半導體表測體溫,將表放在頸動脈處皮膚上半分鐘即可測得結果,是操作最簡單,孩子最易接受的方法。
* 腋下(腹股溝)測溫法:測試時將體溫表水銀頭放在腋窩裡,上臂緊貼胸旁測試5分鐘,如果孩子較胖,腹股溝處的皮下脂肪多,易於夾住體溫表,也可以使用此方法。
* 肛門測溫法:測量時間短而結果比較準確的方法,讓孩子側臥,下肢屈曲,將肛表輕輕插入肛門內3~4厘米,測量2分鐘,父母注意操作要謹慎,動作要輕柔。
對於孩子來說,一般正常體溫的範圍是肛溫攝氏36.5~37.5度,舌下溫度較肛溫低0.3~0.5度,腋下溫度為攝氏36~37度,一般傍晚體溫比早晨高,一天的體溫波動不超過攝氏1度即為正常。
影響體溫的幾個因素
*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但對孩子來說最多見的原因是感染引起的發熱,多數是短期發熱。
* 一些非致熱原性因素,如癲癇、甲狀腺亢進等疾病也可以引起發熱。
* 心理因素:有許多孩子一段時間內持續近攝氏40度的高溫,但到醫院檢查不見任何異常情況,有的孩子進入醫院體溫正常,出院後再度發熱,這種發熱多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不願上幼稚園等。
如何實施物理降溫
如果孩子熱度持續不退或熱退後很快又發熱,可用溫水擦浴、熱水或冰塊冷敷等物理降溫方法。
* 溫水擦浴:孩子發熱時可用溫水浴或溫水擦浴,水溫為攝氏33~35度,擦浴部位為前額、四肢腹股溝及腋下。
* 冰塊冷敷:將冰袋用乾毛巾包好,放在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處、腋窩等大血管集中的部位。
解熱劑的使用
有的父母遇到孩子發熱就馬上想到用解熱劑,其實這不是很理想的解決方法,如果孩子的體溫在攝氏37度,甚至達到攝氏38度,只要孩子的食慾和精神都還不錯,父母就應先觀察孩子,不要急著用解熱藥。
何時該用解熱劑?
1、病情已經得到某種程度的診斷,即使用解熱劑也不會影響醫生的診斷時。
2、因為高燒使孩子的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時。
3、一發燒就痙攣的孩子應儘早服用。
4、有先天性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時,持續高燒會對孩子身體有不良影響時。
孩子發燒應怎樣吃飯
* 孩子發燒時,有些父母出於對孩子的疼愛,給孩子買些“好吃的”,其實,此時不是補充營養的最好時機,應先給孩子吃些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藕粉、白米粥等。
* 如果孩子沒有腹瀉、腹部不適的症狀,也可以給孩子吃些優酪乳,在食物的種類選擇和攝入的數量上不要太勉強孩子。
* 孩子的燒退掉後,食慾會轉好,這時父母一定要把好關,不要讓孩子一下子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等孩子完全恢復後,就可以給他多吃營養豐富是食物,以彌補發燒時身體的消耗。
辨別病情
清水性鼻涕
多見於病毒性感冒初期,醫學上又稱為卡他性鼻涕,經常流清水鼻涕,並有頻繁打噴嚏的兒童,應考慮是否患有過敏性鼻炎,但小孩啼哭或遇到辛辣等刺激時均可流出清水鼻涕,這是正常現象。
粘液性鼻涕
多見於慢性鼻炎的患兒。但在兒童興奮與激動時,也可出現粘液性鼻涕,這不算異常。
膿性鼻涕
常在粘液性鼻涕的基礎上演變成膿性鼻涕,多見於患慢性副鼻竇炎的兒童,也見於並發細菌感染的感冒後期。
血性鼻涕
多由於鼻黏膜乾燥、糜爛而引起,少數可見於萎縮性鼻炎或鼻腔內異物。
貼心提示:
鼻涕具有過濾淨化吸入空氣的功能,能將灰塵、細菌等外來異物沾住並排出體外。所以小孩流少量的鼻涕屬於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