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鱗蛇鯖

異鱗蛇鯖

異鱗蛇鯖[qīng](學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中文俗稱油魚、玉梭魚、白玉豚,是輻鰭魚綱鱸形目異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側扁且延長;下頜長於上頜,眼大。魚體為帶光澤之暗褐色,隨成長而漸黑,側線呈大曲紋狀。尾鰭叉形。

異鱗蛇鯖 異鱗蛇鯖

背鰭Ⅸ,16—18+6;胸鰭15—16;腹鰭Ⅰ,5;臀鰭15—18+5。體長為體高4.0—4.2倍,為頭長3.6—3.7倍。頭長為吻長2.5—2.6倍.為眼徑6—7倍。體紡錘形,稍側扁,尾柄後端較細,每側具1個強隆起嵴。頭中等大,吻較長錐形,眼中等大,側上位。兩頜齒尖錐形排列疏鬆,上下頜前端有2對犬齒,犁骨齶骨具齒。體被異形鱗,櫛鱗與圓鱗相混雜,側線有波狀彎曲。

體紡錘形,稍側扁,尾柄後端較細,每側具1個強隆起嵴。頭中等大,吻較長錐形,眼中等大,側上位。兩頜齒尖錐形排列疏鬆,上下頜前端有2對犬齒,犁骨齶骨具齒。體被異形鱗,櫛鱗與圓鱗相混雜,側線有波狀彎曲。為環熱帶大洋魚類廣布種。

頭大,最長約200厘米,最重紀錄為45公斤。

外型像似棘鱗蛇鯖,但鱗片較大,尾柄中央有棱脊,側線呈大曲紋狀,魚鰭亦略有分別。異鱗蛇鯖魚身有光澤,帶暗褐色,並隨著成長漸變成黑色。背鰭硬棘8至9枚;背鰭軟條16至18枚;臀鰭硬棘1至2枚;臀鰭軟條12至14枚。

魚體油脂極其豐富,但此油脂無法被人體吸收,如食用此魚可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地理分布

全世界亞熱帶、溫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部及東北部海域。

本魚常見於各地的熱帶和溫帶海洋,然而北印度洋卻未見出產。

生態習性

生活於深海區,夜間追食小魚,游于海面,在我國4月份性成熟,體長可達1.5m左右,國內分布於南海諸島;國外分布於日本至澳大利亞,向東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向西到非洲東岸的印度洋海域,還分布於大西洋加勒比海岸地區。

生活於200~885公尺海域,主要棲息於大陸斜坡,游泳能力強,性兇猛。具日夜垂直洄游習性,夜間上浮至較淺水區,仔魚及幼魚於日間停留於水錶層。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