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很不幸,沉默的大多數還是我們這裡生活的一種常態,真正能站
出來對各種邪惡說“不”的人其實還是少有的。所以每當看到朋友這方面的書出版,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這是建設公民社會用得上的一塊一塊磚頭。椿樺的書就是這樣一塊磚頭。讀者朋友通過認真閱讀《異論中國》這本書,其中的許多篇章或許會讓大家頓悟:提意見原來有許多方法:提意見原來是個如此精彩的過程。
內容簡介
物慾不相信愛情,情婦們不大可能輕易被那些年齡接近父輩的官員俘獲芳心。情婦們之所以願意被玩弄,原因在於她們準備有一天去玩弄別人。
如果那些受害的中國小生是被“螵宿”的,那么她們豈不是又多了一個身份——妓女?華夏子民都很清楚,賣淫在我們社會尚屬非法行當,一旦被查獲,焉能站在原告席上指控嫖客乎?
我們的災難防控“經驗”已經夠多,而事故所要“教訓”的人,更多的卻是那些受事故所害的死者、傷者以及失去財產者。雖然他們很無辜,但由於該教訓的人沒被教訓到,所以不能保證更多無辜的人不會受到“教訓”。
災後重建,別忘記把校舍建得更牢固些,如果錢不夠,那就把政府大樓轉讓出去,官員們去租房辦公,以實際行動證明“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並不是一句口號。
慈善可以理解為善良,但千萬別把慈善家理解為最具善心的人。譬如,在慈善排行榜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房地產大亨的名字,房地產商的良心,相信這些年我們領教了不少:又譬如,曾因企業利益而毆打維權百姓的企業老闆的名宇也寫進了這份榜單。
作者簡介
椿樺 原名汪春華,安徽望江縣人。知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在傳媒行業工作十多年,先後擔任過新聞記者、文學期刊編輯部主任、報紙執行主編等職。現居廣州,主持《信息時報》評論工作。 椿樺長期致力於關注與研究中國民主與社會發展。曾先後在《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新華社《覡代快報》、《法制日報·周末》等國內近十家主流媒體開設過評論專欄。著有暢銷評論集《輿論尖刀》(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以及小說、詩歌等大量文學作品。
目錄
意見讓社會更精彩(序)
卷一 當官要以口水為鏡
貪官與情婦到底是誰玩誰
查查官員“借”東西後還了什麼
警惕周久耕們獄中寫書的動機
“罵官有獎”是則公益廣告
局長“閱兵”背後隱藏地盤意識
靠清官發威的吏治風暴能刮多久
卸任局長突擊調人是權力裸奔
江湖式反腐何以走俏
權力世襲背後的腐敗世襲
無背景的29歲市長何必躲避採訪
問記者“替誰說話”的官替誰工作
官員自我獎勵是種變相貪污
基層官員到娛樂場為誰“工作”
“人民滿意”的貪官是怎樣煉成的
強姦犯當局長是權錢強姦法的結果
“尋官啟事”嘲諷的是官太多
如何解讀“書記出國不歸”
從官場拳頭鬥爭看權力變化
“不知貪污是重罪”背後的隱喻
官員有沒有言論自由
誰脫了“裸體官員”的衣服
美女招待:考驗還是引誘
抄襲悔過書背後是抄襲犯罪
卷二 民主是法治的“老爸”
“國家機密”別成了遮羞布
刑訊逼供若管用,要警察幹嘛
假拘留證抓人無異於假警察行徑
棄官從商程式豈能如此便捷
該進籠子的是書記而非“母老虎”
“買官”與“賣官”應同罪論處
城管拆交警太陽傘別只是孤例
“28秘書”是精簡機構留的尾巴
還有多少機關秘密招錄幹部子女
有一種妨礙採訪叫“保護採訪”
建財產申報制度無須官員同意
“聯名撤銷副省長”別成了紙上權力
對制度來一次“開胸驗肺”
“天書”預算案是怎樣通過的
當心官商賭博搞垮了經濟
一個“操”字能否侮辱到法官
被“嫖宿”的幼女能算妓女嗎
赴兩會非歌頌領導而應“要求”領導
調查“躲貓貓”不是宣傳部門職責
該倒下的不是“三峽明珠塔”
二級公路收費者還將抗法到幾時
被減的20%出國經費等於幾
公務員考核豈能如此“人性化”
招待費如此“敏感”不公開也罷
“娃娃考官”是否更適合當大官
當檢察院與法院也成了老賴
周正龍案為何要“擇優旁聽”
處分虎照責任人中的反比關係
城管為何拆不掉違章別墅
奪命火災“教訓”的是官還是民
“進一步調查”是什麼樣的調查
民主程式不是電腦程式
莫非還需一部“嚴禁城管打人法”
卷三 意見改變百姓生活
因為拆得對,所以才“拆錯”
2000%暴利藥含多少腐敗成本
背叛消費者的消協不如關門
該聽任志強還是聽社科院
征碳稅別淪為叫賣“排放權”
防爆料者比防地溝油更重要
合法污染下,誰為鉛中毒埋單
高州醫院平價奇蹟:良心才是經驗
靠什麼激發納稅人榮譽感
禁止退保的保險政策保險嗎
好醫生王爭艷受熱捧令人悲哀
社保局可不是存錢機構
拿什麼拯救日益淡薄的人情
外國遊客免費還只是外國國情
不推行全民免費醫療者才該被質疑
讓人類買不起房算不算“反人類”
央企利潤不能總是“天文數字”
廁所是檢驗民生的重要標準
讓“民工不慌”才能根治“民工荒”
污染信息保密,百姓何以保命
18億畝耕地紅線已經失守
外來人口奮鬥的意義不只是納稅
我的公積金由財政等部做主
“看病拉動內需”是中國式怪論
購房人戶是權利而非功利
領導被堵,百姓有福
養豬不是國務院的事
誰是應被轉移的“低素質人口”
有多少短命建築是被“殺死”的
全球糧食危機對中國的警示
願法制保佑鞠躬盡瘁的人民
卷四 教育者更需多多求教
警惕大學變成賣地的商人
從“被就業”到“被有業不就”
高校地位豈能靠官帽維持
“25年免費教育”放大了教育不公
多慘的校園慘劇才能敲響警鐘
“人格證書”別逼大學生降低人格
炒作送禮是對教師的蔑視
教育不能只做單項選擇題
農民工女兒窗外聽課刺痛了誰
“擇班費”澆滅了窮人的最後希望
聯考加分政策使國家丟分太多
日薪1斤包穀Vs年薪6000萬
清華錄取蔣方舟當然應被質疑0
炒范美忠魷魚是必須的程式
門檻重重的學校就別叫公辦了吧
讓大學“招富濟貧”只會引發“劫貧”
教育部抓語文教育抓反了
“免費師範生須從教10年”錯在哪
民間版聯考方案能否代表民間
為“3275間校舍倒塌”感到慶幸
牛郎是流氓,理應刪出課本
封殺《出師表》的正確與不正確
卷五 戲說名人凡人及其他
女記者抱住張藝謀也是履職表現
中國作協太需要郭敬明了
做委員不稱職不都是劉翔的錯
劉國正是大學“寬進嚴出”犧牲品
尊重劉翔,也要尊重觀眾
四肢發達也可以把官當好
足球膿包不擠乾淨還是膿包
96名女市長也被“娛弄”
7000起薪為公務員熱再加溫
是“美女經濟”還是“勾引經濟”
罵“天下第一粽”者都吃飽了飯
名車不是用來撞人的
“高雅美女”高在何處
鐵路飯碗不能鐵到這種地步
哪些公務員適合掃大街
慈善家不等於“慈善的人”
高檔酒樓應當再倒閉一些
多少明星正墮落為“暗星”
張宏民並未吃掉希望工程
有感於王蒙“奧運獲獎感言”
中國武術靠什麼風靡世界
還原諸葛亮不如銷毀《三國演義》
“海選長城”會創造什麼奇蹟
後記
媒體評論
眼下時評是個時髦,但真要寫得讓人喜歡看,不僅要有刺,還要刺到地方。犀利而且好看,才能解氣。椿樺的作品,就是這樣的。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讀者朋友通過認真閱讀《異論中國》這本書,其中的許多篇章或許會讓大家頓悟:提意見原來有許多方法:提意見原來是個如此精彩的過程。 ——范以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廣東省記者協會主席)
很不幸,沉默的大多數還是我們這裡生活的一種常態,真正能站出來對各種邪惡說“不”的人其實還是少有的。所以每當看到朋友這方面的書出版,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這是建設公民社會用得上的一塊一塊磚頭。椿樺的書就是這樣一塊磚頭。 ——五嶽散人(知名網友,專欄作家)
努力發聲,守住善良,堅持公理,椿樺一直在這樣做,他也因此成了我節目關注的對象。我願與他同行。 ——馬志海(南方衛視《馬後炮》節日主持人)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旦把公民表達訴求轉化為建構理性和尊重常識的媒介話語,人們會有更樂觀的理由來展望“和諧社會”的未來。在這個意義上,椿樺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個可供參照的樣本。 ——陳衛星(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摘插圖
查查官員“借”東西後還了什麼
最近關於官員“借”東西的新聞比較多,繼內蒙古女檢察長、廣州原市容環衛局負責人向企業“借”車的訊息先後被曝光之後,武漢也出了一位愛“借”老闆東西的官員。據《楚天都市報》12月16日報導,武漢東西湖區區委原副書記李華捌被指控68次收受賄賂近300萬元,但在15日的庭審中,李華捌辯稱其中有筆60萬元款項系借款,打了借條,準備給留學歸來的女兒女婿買房。此款由其親家來還,卻一直未還。他說這筆錢不能算受賄。
俗話雖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對於官員來說,就算借了不還,再借也不見得難。當然,官員們也都是講“規則”的,借了必然會還,但未必是原物奉還。李華捌的落馬,讓我們可以對其奉還之物有個大致的判斷:以權力折價償還。譬如,為企業老闆批點項目,開點方便之門什麼的。
不得不佩服有些官員對受賄之道的高深研究。那種一手交錢一手還權的手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增加“科技含量”顯得很重要。譬如,曾經有個官員喜好書法,於是寫幅“墨寶”以數十萬的價錢賣給企業老闆“收藏”。此手法堪稱受賄的經典。當然,比較而言,向老闆“借”東西的做法也毫不遜色。如果做得不太過分,這些手段是不容易被發現、被追究的。我想,李華捌如果不是在所“借”的60萬元之外,還明確受賄200多萬,他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我們都知道,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女檢察長和廣州那位市容環衛局的官員“借”了企業的轎車之後,尚未受到明確的責任追究,或許可說明,官員僅僅“借”東西,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借”與“貪”在法律上,是有區別的。從目前來看,官員“借”東西似乎只是違反了紀律。當然,如果他借了堅持不還,那就會上升到法律層面了。譬如,山東省發改委能源交通處原副處長陳曉平,“借”車用了5年仍不歸還,就太招搖了,不受到法律制裁是說不過去的。不像有些官員做得“乾淨”:這個老闆的車用一年,歸還後再“借”另一個老闆的車。車永遠都是新的,而且永遠都只能算“借”,自己根本不用花錢買車。
李華捌、陳曉平之類貪官落馬,某種意義上只能怪他們“技術”利用得不到家。然而,對於太多善於駕馭“技術”的官員,其“借”東西的行為,莫非只能停留於見慣不怪,或最多只動用紀律處分之?其實,這得看紀監部門與反貪部門的態度了。我認為,但凡“借”東西的官員,不可能白“借”人家東西而毫無表示,換句話說,企業老闆不可能不圖回報地將車子、房子或票子“借”給官員用。所以,除了嚴肅紀律之外,還得查一查官員“借”了老闆東西後,“還”了什麼。若僅僅是原物歸還,則按紀律處理;若歸還的是權力所掌握的事兒,則完全可按法律追究受賄罪。如果不這樣做,基本可以相信,官商之間的“有借有還”就會泛濫成一種新的“習俗”。
警惕周久耕們獄中寫書的動機
“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因犯受賄罪,日前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10月12日,周久耕的辯護律師向媒體透露,周久耕不打算抗訴,目前他正在寫一部小說,內容是反映官場的,已經完成了3.5萬字。
官當不了,就當作家,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按說,當好一個作家,健全的人格是必備的條件,一個貪污受賄、損害人民利益的落馬官員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面臨的考驗估計很嚴峻。其實我很願意相信,“周至尊”的書寫完後會很有看頭,同時我也相信,我們的不少官員很有寫作才能。但是,為何他們在位時卻沒能充分發揮這一才能,進了監獄就文思泉湧了?
這樣的例子不少。譬如,原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寫出了《中國經濟新思考》,成為暢銷書;原中央某直屬企業海外集團負責人曲德臣在獄中寫出《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被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批示用作黨員幹部思想教育的反面教材;河南確山縣原縣長李劍華在獄中也寫出3本小說,他因此而成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有“五毒書記”之稱的原天門市委書記張二江成果更豐,他在獄中寫出了《(風)類詩新解》、《(雅頌>類詩新解》、《白話兵經——(孫子兵法)註譯》、《白話書經——(尚書)註譯》4本專著,顯示了深厚的古文功底。
顯而易見,落馬貪官們的這些著作也只能誕生於獄中,在位時他們是很難寫出來的。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平時疏於動筆,一切書面文字基本都由秘書代勞;另一方面,他們的業餘時間排得太滿,大多都被用在應酬以及牟取私利等事情上去了。在巨大的物質利益面前,在個人享樂面前,腐敗官員的個人才華被丟棄一旁,當然不可能著書立說,不可能用手中的筆為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建言獻策。
落馬貪官們的著作,大多閃爍著思想的光芒,對社會發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例如邱曉華的《中國經濟新思考》,就備受經濟學界推崇。如果他在位時就好好利用書中的思想智慧,踏實工作、勤政為民,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官員。同樣,曲德臣如果在位時能像《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中所寫的那樣警醒自己,他也不至於淪為階下囚。
當然,貪官們在獄中著書,除了反省與打發時間之外,應當還有其他目的。譬如,他們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利用辛苦勞動來減刑,寫書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張二江通過寫書,就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減刑兩次,共減掉三年半。另外,寫書還有機會獲得與其他犯人不同的待遇。周久耕就已經透露,目前寫作環境較差,暗示看守所特殊照顧。
貪官們在獄中著書立說當然應予以鼓勵,但是,也應當警惕這些人的寫作動機。如果動輒給他們減刑,或額外照顧,或出獄後給予優待,那么我估計貪官們落馬後,都會成為作家或學者,刑罰的威懾力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貪官們聲稱要寫書,大可視為與吹拉彈唱的愛好一樣,不必刮目相看。P004-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