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彭羅德的煩惱

男孩彭羅德的煩惱

《男孩彭羅德的煩惱》,作者(美)布思·塔金頓。講述一個十二歲 苦苦熬盼的成就而帶來的煩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十二歲是一個值得苦苦熬盼的成就。一個剛滿十二歲的男孩就像一個法國人剛法選學院院士一樣。

那天早晨穿衣服時,鼓羅德覺得世界和昨天完全不一樣了。首先,他似乎擁有的更多了,今天是他的日子,而且這一天是值得擁有的,仲夏金色的陽光從冰爽的天空灑下來。瀉進他的窗戶,他靠在窗台上,一絲微風愉快地撫弄著他的頭髮……他心中充滿的自豪:他十二歲了!

評論

在美國人寫的成長故事中,還有一個小男孩幾乎與湯姆齊名,堪稱“湯姆·索耶第二”,這個小傢伙就是布斯·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1869-1946)筆下的彭羅德。

《男孩彭羅德的煩惱》(Penrod,又譯作《彭洛德》),發表於1914年,講述的是20世紀初期美國孩子的成長故事。這是一部帶有強烈諷刺色彩的經典兒童小說。

彭羅德的出場遠沒有湯姆·索耶那么風光。他愁眉不展地坐在院牆上,嫉妒地瞪著他那條若有所思的狗——杜克。他被迫要去參加一場演出,表演文學老師魯布希夫人自編的詩劇,展現兒童純潔向善的一面。比如他的台詞是“儘管我是一個小孩兒,耐心,順從,並且——噗!”當然這個“噗”不是台詞,他只是噁心得念不下去。

這位將要12歲的少年其實是一位躊躇滿志的文學少年,他一得閒就鑽到自家倉庫的廢木桶里,專心致志地寫作。他寫的是攔路強盜哈羅德·雷默斯的系列故事,雖然滿篇錯別字和病句,但並不妨礙故事裡充溢的血腥味道和男子漢氣概,而且他還使用了大量的破折號,顯然激動的創作靈感一言難盡。可是就在故事寫到最高潮時——“彭羅德!”

“彭——羅德!”母親的嗓門比湯姆的波莉姨媽的嗓門尤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位大作家只好熄滅文學之火,爬出廢木桶,準備去參加那場演出。

為了他的演出,母親和姐姐精心製作了一套戲服。他的角色是亞瑟王時代的蘭斯洛爵士,這可是位鼎鼎大名的圓桌騎士。她們很費心地要把他打扮出“中世紀”的味道。這套戲裝用姐姐的長筒襪、舊披肩,媽媽的半截裙裝,還有爸爸的陳年內衣,剪拼而成,不敢誇口說一定有“中世紀”的味道,但絕對是讓現代人嘆為觀止的。即使打上一堆破折號,也無法形容彭羅德穿上這堆東西之後的心情。

可憐的彭羅德被押到戲台後準備出場,趁大人不備溜進看門人的房間。為了遮醜,他套上看來很有男子氣的看門人的肥褲子,裹著披風(就是姐姐的舊披肩)閃亮登場了。幾乎全城的人都來觀看這場高尚的演出,孩子們被包裝成“中世紀”的天使,念著聖潔的“中世紀”的詩句,一個一個地亮相。等到小蘭斯洛爵士亮相,並脫掉披風,等候亞瑟王的冊封時,台上台下一片譁然——包在大肥褲子中的彭羅德給所有人以視覺上和心靈上的強烈震撼!這部神聖的詩劇在孩子們的哭鬧打鬥聲中草草收場。

你看看,這個彭羅德比起湯姆可慘多了,他只不過做了一點必要的自我保護,就遭到了慘敗。他偷偷喜歡的小女孩瑪喬里·瓊斯聲稱一輩子再不跟他說話,並當眾宣布他是“全城最壞的男孩”。而回到家中,先是被母親關在衣櫃裡,又被父親鞭打了一頓。難怪他那么羨慕自己的狗,覺得還不如“像狗一樣生活”。

不過你也不必太同情彭羅德,他在惡作劇方面的才華一點也不亞於湯姆,甚至可以說更為“陰險狡猾”。為了報復自己的“情敵”莫里斯,他把一瓶混有幾十種原料的足夠噁心的溶液說成是甘草劑,騙得莫里斯興高采烈地一飲而盡。那種創意和表演天分,絕對可與哄大家刷牆的湯姆相媲美。他甚至能逗“全城最好的男孩”喬治·巴塞特爬上一棵樹,在牧師和幾位高貴的女士面前大叫“下——地獄”,你要知道這可是當時被認為最邪惡的髒話。

塔金頓用極盡諧謔的語言,講述了彭羅德“創作”的一件件惡作劇,妙語連珠,令人忍俊不禁。他並沒有像馬克·吐溫那樣,給壞小子一次意外的發財機會,而讓大人世界去接納,甚至讚美他。他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這個小男孩以極大的理解和寬容:

“由於這個世界總是錯誤地理解每一件事情,彭羅德出於自衛的本能,要儘量少地暴露自己,免得被人抓住把柄。一個男孩要是知道了這個道理,那他的表情就是世界上最不好懂的事情了。”

“做男孩子最艱難的情況之一就是,必須對每一件再自然不過的行為進行解釋,這一要求無止境地折磨著他們,使他們總是不停地處於緊張狀態,鍛鍊自己編造故事的能力。”

“男孩子們與火山、洪水和硝化甘油一樣,被關得越緊,爆發出來時,他們的活動就越劇烈。”

不過在故事的最後,塔金頓還是像馬克·吐溫那樣,給壞小子也找了一條出路。他很清楚,即使我們這些家長的思想再開放,畢竟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不能總是“全城最壞的孩子”。可是除了讓孩子冒險發財以外,這條出路是什麼呢?

在彭羅德12歲生日那天,媽媽帶他去看望90歲的姨婆,因為她是家族中在世的年紀最大的長者。姨婆對小彭羅德很慈愛,並交給他一把很舊的彈弓,讓他轉交給父親。就在這天下午,當心情鬱悶的彭羅德張開彈弓打麻雀時,彈弓折斷了,石頭失去準頭打碎了家裡盥洗室的窗戶。正在刮鬍子的父親,怒氣沖沖地跑出來,眼看小彭羅德又少不了一頓鞭打。

他交出了散架的彈弓,並對父親說,這是上午姨婆讓他拿來轉交的,三十五年前父親正是用這把彈弓無意中打死了她最好的母雞,還打碎了一個玻璃水罐子。父親拿著彈弓若有所思地看著彭羅德,然後轉身回屋。他對孩子說:“一塊碎玻璃,算不了什麼。”

現在你明白塔金頓為小彭羅德找到的出路了嗎?兩個字——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